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格局优化探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化村庄规划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该文以仪陇县观紫镇泉水村村庄规划为例,结合国家有关顶层设计方案,分析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为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路径和后续乡村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村庄规划;优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013-0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大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中央系列政策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用,强调优化,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文件同时强调要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要充分落实“多规合一”和实用性要求。因此,村庄规划工作刻不容缓,但又不宜急躁冒进,应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最终建立完善的乡村规划体系,实现村庄规划现代化。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四川省仪陇县观紫镇泉水村村庄规划为样本,分析其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后续乡村规划编制、探索乡村建设有效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1 泉水村概况
  泉水村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观紫镇下辖的行政村,地处观紫镇西北部,处于镇中心区域,周边分别与高家湾、金光村、长春村、长虹村、中兴街、丁石寨等相接,面积约2km2,人口约1700人。地貌以低山浅丘加平坝为主。该村东边毗邻观紫场镇,距巴南高速约10km,村内通水泥路,交通较为便利。气候温和,冬暖夏热。农产品主要包括菊花菜、胭脂萝卜、酱瓜、青豆,芹菜、韭菜等。域内风景秀丽,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较丰富。村域产业以粮、油、花生、鸡、鸭、生猪、鱼、蚕桑、果蔬等为主,是典型的丘陵农业经济村。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背景下,泉水村围绕种桑养蚕、养鱼等产业发展进行了局部村庄规划,如该村原六组、八组规模桑蚕基地,四组围堰养殖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传统、局部的村庄规划和项目设计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村庄发展、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不能有效引导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新时代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审视和编制村庄规划方案,做到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的有机统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村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 泉水村村庄规划现状
  泉水村因地处低山浅丘,受地形条件限制,村内房屋一部分沿山麓零散分布,另一部分则按长期耕种习惯建于各耕作区周边。由于目前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尚未完成,因此村庄建筑布局多为自然形成,缺乏统一规划和建筑设计。区间村庄规划差距明显,村庄民居和产业分类格局尚未形成。因治理效能不高,近年来全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3 泉水村村庄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民村庄规划意识不够强烈,许多村民选择少规划,甚至不规划;二是村庄风貌各异,缺乏合理组织,没有统一标准,新村建设未成体系;三是村庄规划与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如畜禽养殖、粮食种植等生产生活方面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四是村庄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提升问题;五是村庄规划技术的创新与完善问题。
  4 泉水村村庄规划格局优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建设与发展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农村规划工作相继展开。这不仅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传统村庄规划比较注重建设,缺乏保護和统筹意识。新时代做好乡村规划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创新村庄规划理念 乡村规划工作中,规划理念十分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规划的方向和效果。创新村庄规划理念,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意识和规划方案,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农民生产、居住和环保空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4.1.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规划理念 坚持走绿色规划之路,统筹推动泉水村周围沿山生态屏障建设,划定植绿护绿区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好“泉水大堰”和各村民饮用水井等水源地,将“泉水大堰”及其周边区域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加以重点保护。
  4.1.2 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 泉水村山、水、林、田、草等资源较丰富,要将这些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就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还堰等工作,健全休养生息制度,落实生态空间保护措施和主体责任,以山、水长制实现山水“长治”。
  4.1.3 坚持“三线”理念 村庄规划应量力而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3个管控要求,彻底摈弃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保护的错误做法。因此,村级产业规划要选好发展方向,限定开发强度,预留发展空间,以确保永续发展。
  4.2 统筹规划生产空间,突出产业特色 泉水村在栽桑养蚕、塘堰养鱼、家禽养殖、绿色果蔬种植等方面基础较好,可据此统筹规划“一核一屏两区一环带”产业布局:一核,即打造以泉水大堰水产养殖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和休闲农旅体验核心区;一屏,即打造村域内四周环山自然生态屏障;两区,即打造中部特色桑树和生态农业种植区;一环带,即特色风光环形绿色廊道带。通过空间规划,传承历史文化,不断提升农村的特色产业,带动绿色、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聚力打造成为仪陇县乃至川北优质土家禽(蛋)、果蔬、粮油示范村。建立完善的村庄规划体系,同时加强对农村基层落实规划纲要的指导,兼顾农村特有的“原生态”和“现代化”风格,以景观生态环境为基础,合理布局村庄聚落和生产用地,促进村庄与自然景观格局的有机结合,通过田、园、山、水等乡村原始环境场所展现出自然美的山野风貌,再利用乡村原材料进行园林庭院式村舍改造,搭配合适的高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生产生活现代化,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新泉水。
  4.3 完善村庄规划相关管理措施,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健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3年内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换言之,就是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管理条例进行村庄规划和建设工作。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无论是城镇土地规划还是乡村土地规划,都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农村土地规划缺乏对建设用地的有效管控,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应及时完善有关建设用地的管理条例,促进村庄健康发展。城乡规划工作既要重视建设用地,又要重视生态用地和农用地,因此规划方案应科学分析农村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合理分类、定级农村土地资源。政府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需要,建立土地利用分类与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农用地土地类型划分和用地管控,明确各类土地的含义,再与“三调”数据相联系,力求做到科学用地、地尽其用,为幸福美丽泉水新村建设保驾护航。
  5 结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村庄规划格局是实现泉水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不仅可以为泉水村后续乡村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也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悦忻,高阳,刘路路,等.“以人为本”的村庄规划理念探索及其实践——以北京市大兴区朱脑村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8-27.
  [2]付浩,汪涛.海绵理念下村庄规划建设实践探索[J].建设科技,2020(21):82-91.
  [3]欧定华,夏建国,欧晓芳.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城郊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236-242.
  [4]欧定华,夏建国,张莉,等.RS和GIS技术在中尺度景观类型划分与制图中的应用: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5,34(10):2971-2982.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自2019年猪肉市场剧烈波动以来,猪肉经济始终处于高价位姿态,但推动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影响程度及传导路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重组。选取2015—2020年相关数据指标,选择仔猪价格、玉米等变量,引入疫病、政策等虚拟变量,从供求两端逐步深入分析致使2019年猪肉价格异变性波动的各因素影响程度,探求其异变性根源。结果表明:仔猪价格、待宰活猪价格、玉米、豆粕等因素以及替代品去骨牛肉对猪肉价格都存在
期刊
摘 要:认清农民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关系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兼业化的现状,针对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民群体,以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为环保意识的显变量,以私人领域(生活行为)和公共领域(农业行为)的环保行为作为环保行为的显变量,结合实地调研,探究不同兼业程度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改善农村环境的建议,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关
期刊
摘 要:乡土文化凝聚着整個村落的历史积淀。随着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乡土文化资源日益消逝。该文从乡土文化视角研究了浦江嵩溪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嵩溪村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土文化;乡村旅游;SWOT分析;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当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等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复
期刊
摘 要:我国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分析前期农业现代化水平,确定将来农业现代化如何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该研究使用TOPSIS模型分析了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从物质资源、经济发展、科技支持和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进行了分项指标探讨。结果显示,2011—2019年期间,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分项指标中除科技支持指标在近2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平
期刊
摘 要:从商河县花卉企业发展模式入手,研究其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和现状,并提出了精准挖掘地方农业特色,打造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连接龙头企业上下游开发与发展,实现社会分工优化;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形成龙头企业规模化生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经营模式选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营方式;选择;农业企业;商河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住房闲置问题愈发突出,农村土地资源和住房资源浪费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是现状,城乡融合发展是趋势,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实现农村土地资源要素的合理利用是逐步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该文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为例,分析了淄博市博山区农村地区住房闲置现状以及闲置原因,并提出了盘活农村地区闲置住房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 要: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该研究从组建课改团队、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确定、跟踪数据调研分析、持续修正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稻育种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水稻育种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76-02  Practice
期刊
摘 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该文以河北农业大学“睿之莓”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总结了该创新创业项目在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提升语言表达与文笔撰写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分析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偏低、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经验匮乏、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不准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时间不充足等问题,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茶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新型“茶旅融合”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其对于带动资源经济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进行茶旅融合营销策略分析,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游客特点和茶旅融合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茶旅融合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当地茶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以期拉动独山镇茶叶产品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茶旅融合;营销建议;独山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