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课比赛与中职师资教学能力提升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严峻、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问题。“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职业学校,也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目前是我国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对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研究中职师资问题,提升中职师资教学能力,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说课比赛
  说课是教师日常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备课环节原来隐性的个体化行为转变为显性的公开化行为,促使教师要更仔细和深刻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细节,如教材、教学对象、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此外,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过程还必须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因此,说课是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说课比赛体现中职教师综合素质,将课堂浓缩到参赛时的15分钟,让专家和同行直观地了解和知晓课堂渗透了哪些知识,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说课比赛为中职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平台,有效地调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了中职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升了中职师资的教学能力。
  近几年,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研形式的拓展,各级组织和部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说课比赛活动,为中职教师搭建了越来越多的展示教学基本功的平台、切磋的擂台、交流的展台、争鸣的讲坛、研修的学堂、成长的摇篮,说课比赛更是俨然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二、中职师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我国的中职师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真正意义上与现代企业对接,实现专业化成长的综合型教师是少之又少。小部分教师“啃老本”,电脑技术不懂,外语不懂,新事物新名词也不懂,没有较好的政策支持和引领者,没有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都是中职师资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通过实践,教育对象可以获得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当教育对象有责任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学习。美国教育专家泰勒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中职教师要不断挖掘聪明才智,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措施并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实现教育的成功。
  三、说课比赛为教师提供良好平台
  (一)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看似平淡的说课比赛虽然只有短短的15-20分钟,但背后却是无数个15分钟、20分钟。说课比赛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教师参加说课比赛的前期工作非常繁琐,也非常“折磨”人,因为教师要绞尽脑汁去寻找说课的“亮点”。这个痛苦的过程就像“凤凰涅槃”,只要经受了重重考验就可以“浴火重生”,完成“破茧成蝶”的美丽转变。这对于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等都非常值得。
  各组织和部门开展的各項说课比赛为中职教师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备受瞩目的“说课大赛”,帮助中职教师走近中职教育中的“前沿人物”,让教师拥有了更多的与众多专家“亲密接触”的机会。参赛和观摩的中职教师既可以学习到更多前沿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赛后的听课评课,以及相应提出的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讨论话题有助于中职教师在这种开放性的分享式的研讨中不断地诊断,领悟,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二)给教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各种说课比赛给我们中职教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我们突破一些思维死角。此外,有些给定了参考选题的说课比赛,其中那一堂堂精彩的“同质异构”课,成为了搅活了职教课改那可贵的“一池春水”。
  现代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而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往往也不是某一个专业人才就可以解决的,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综合不同专业的人才的意见,全面考虑各方面原因,从而从宏观上总结归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不同专业的教师聚在一起,从课改出发,针对某门课程或某个问题,进行专项研究,诊断问题,提出指导意见,这也是有助于为我们的头脑注入新的血液,帮助我们“借脑”解决一些问题的。说课比赛是教育界新型的“头脑大风暴”,给教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教师突破研究瓶颈,找到新的研究视角,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说课比赛教师能更新教育观念,如,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学生也是课程资源;教材只是我们实施课程的重要载体和重要资源,教师、学生也都是课程资源,现代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课程观:教学观: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习设计教学;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
  (三)给教师提供良性竞争的温暖家园
  各组织、各部门的说课比赛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加油站。我校着力于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开展教师帮带活动,实行师徒结对,创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各种说课比赛本身就为我们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师活动方式吹来了一股春风,带来了一些新气息,也让我们这些因为说课比赛走在一起的“有缘人”提供了一个良性竞争的温暖家园。不少教师就因为说课比赛收获了一个优秀的良性竞争对手,也拥有了更多的前进动力。说课比赛过程中的互帮互助,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园,彼此互相鼓励,互相安慰,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温暖。
  要应战市级、省级、国家级这些大型赛事,各中职学校通常会开展团体应战,组织教师团队集体备课,建立参赛教师背后的“智囊团”,也对我们教师间的互帮互助,加深同事间的情谊有百益而无一害。
  印度教育家、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一个人从事教育,不是实现自我,而是牺牲自我。”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中职老师的身上非常贴切。说课比赛为我们中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也该好好利用这个平台,锻炼好教师的各项基本功,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成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中职教师而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以展示自身主体性的过程,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尚处在一种无意识阶段。针对这样一种现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以编报活动作为切入点,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搜索、收集主题资料、信息为途径,引导幼儿在收集、梳理信息中遇到问题不退缩,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最终能合作制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3)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获得判断、推理的能力;  (2)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感悟由形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奇函
期刊
区域化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充实而快乐,真正体验了自由、自主和无穷的乐趣。而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则是支持者、合作者、开导者,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下面谈谈我们在进行区域化活动研究后的一些体会。  一、选择合理的活动内容  首先,内容的选择应服从于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区域活动的目标是相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的。有时,一个目标可以
期刊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曲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欣赏等四大类型。在我们那到一个音乐教育教材时,首先要确定它是属于哪个类型。如果是歌曲,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对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及不容音色的感受力,如果是韵律活动,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强度及表演力……总之,不管是哪个类型,教都需要考虑到幼儿对音乐感发展的要求,还应考虑到幼儿在认知、情感、个性、社
期刊
一、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课,涉及文言文知识积累和人物形象分析,我设计了几点:①走进司马迁②阅读《鸿门宴》把握故事情节、积累文言知识③分析双方人物性格、赏对照烘托手法④话说项羽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基础的文言知识,对人物分析能结合描写文字简要分析,但辩证思想还差一些,对材料的整合能力还需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有一定基础,还需锻炼,所以选择一课时强化指导。  三、本课
期刊
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人的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感知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语言和思维能力都处于萌芽并且蓬勃的状态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对音乐的感知,得以内心的体验,在头脑形象的规划下能够进行动情的表演,也是处于很敏感的发展时期。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想象力发展  小学生的想像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精确,同时想像内容也因为生活经验的不断增加而变得丰富。
期刊
涪陵,居长江上游、是长江和乌江交汇之地,有巴国故都之称,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榨菜之乡。充分挖掘涪陵本土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音乐资源,幼儿在其中欣赏、模仿、体验、感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萌发作为幸福涪陵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将根据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资源的开发与挖掘,筛选幼儿喜欢的、熟悉的、可感受和体验的音乐课程资源,让传统涪陵文化更广泛地适用于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审美情趣
期刊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播种下一种思想,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下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下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这说明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至关重要,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对于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模仿性比较强,可塑性比较大。在这期间教师对学生要多加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人们常说的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动作通过无数次的重复或者练习
期刊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辅导学生画画,因为学生没有带颜料,便顺手拿了我平时备用的彩色铅笔,让他用彩色铅笔来涂色,没想到,画了以后,效果特别好,画面不仅色彩饱满、色调清新、而且笔触细腻丰富,也很有层次感,更重要的是学生特别喜欢这种绘画工具,一画就停不了笔,因为其细腻、丰富、且操作简便的特性,让孩子们大大增强了对绘画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将
期刊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是师生智慧火花的体现,它不但能给人以始料未及的体验,更能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追求真实有效的生成,凸显课堂教学的风彩,本文试通过平时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