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到真正的“原生态”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位朋友,在前一个黄金周期间去了云南翁丁,然后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我打开看到的,就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感慨,以及一幅幅风景照,还有他的自拍照。他很得意地告诉我,他是去体验所谓的“原生态生活”。
  我没有去过翁丁,但前几年做旅游书籍的时候,收集过许多关于那里的资料——在我印象中,那是临沧佤山的一个原生态部落,保存着童话般的茅草屋和佤族人的生活原态。一位旅行社的朋友告诉我,翁丁的旅游口号就是“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但我从朋友照片上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那些茅草屋之间并不宽阔的过道,都被人流塞满;佤族人用来迎客的巨大木鼓上,都坐满了合影留念的人;挂在门边的牛头装饰图腾,牛角被游客抚摸得闪闪发光;地上到处是吃剩的零食袋子、纸巾、瓜皮果屑……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原生态”?
  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近年来广泛流传于各种媒体,特别是在旅游行业中被使用得最为频繁,各种“原生态旅游地”层出不穷,甚至还要冠上“中国最后一个原生态……”、“世界上最完好的原生态……”等名号,看得出来,为了吸引游客,宣传者可谓煞费苦心。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追求更为丰富的多样化旅游体验。不可否认的是,把隐于深山或藏于密林的群落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旅游多样化的需求,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依照我的观点,“原生态”应该是一种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它可以定义为“存在于民间,没有经过特殊雕琢、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各种文化内涵。”
  但是,当古老的村镇里建起钢筋水泥房;当古色古香的木楼被开辟成宾馆、饭店;当悠久的祭祀仪式被专业演员们逢场作戏的表演代替;当古老的巷子里充斥着叫卖声、拉客声……“原生态”的体验已经荡然无存。这些年,我去过许多古镇
  古街,就拿最基本的地方特色小吃来说,最常听到的都是新疆烤肉串、西藏牛肉干、长沙臭豆腐等,可最正宗的本地小吃,要么变了味,要么被包装得“高不可攀”。
  原生态旅游,是以整个特定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为观赏对象的,其前提应该是生态保护,即观赏对象不应受到损害。虽然景区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在开发之前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权衡利弊,通过综合考量其具体景观的观赏价值、可进入性、游人限量、季节频度等等,做好开发时期的阶段性、经济性、游程时间限制等多方面的安排,才能更好地实现协调发展。对于原生态环境的开发,必然在某些方面要有所牺牲,但这种牺牲决不是以破坏生态来换取利益的“短命行为”,而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寻求开发与保护的统一、和谐。
  如果说商业化的潮流不可阻止,那我希望在开发的同时,那些原生态的元素能够尽可能地被保留,而不是成为商业化的“货物”。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游客,都应该从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大局出发,让那些美好的原生态风景永远保留最初的淳朴。我更希望,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更多的“原生态”不要遭到漫漫人流的破坏。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催化反应非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问题的解的任意次近似渐近估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进入重大的转型期,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纽带和桥梁,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代表、服务、凝聚工商界别力量的各级工商联,其职责和使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工商联组织围绕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沿革和政治、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同时也面临
肾结石会引起尿路梗阻、感染、肾功能损伤。本文针对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碎石机理和热损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仿肾组织体模为载体,利用高速摄影的方法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的
目的:探讨开放管理对于精神病患者康复功能训练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年开展封闭病区开放管理以来,开放管理的方法、要求、内容及南此而带动的功能训练完成情况。结果:在开放管理
融媒时代,大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渠道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阅读电子书,不仅为受众增添便利、降低阅读成本,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这却为传统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实体书店作为城市的文化脉搏,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体现着市民的文明程度,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实体书店陆续倒闭,曾滋润着人们精神的“文化绿洲”慢慢枯竭,具有“文化灯塔”般光芒的书店也渐渐暗淡,习惯于电子浏览的人们对实体书店的粘合度不高,但由于网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