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陈家湾陈氏通背拳的发展初探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豫北地区的武术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承载了历代传人的精神思想和理论研究,在各个阶段展现了属于当代武术的个性与风采。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法,对陈氏通背拳的历史形成、传承情况等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收集了非常珍贵的文字资料、照片、器械、视频等,结合现有资料对陈氏通背拳研究会的人员进行采访,听取陈氏通背拳传人的意见,重新整理了陈氏通背拳的健身技击等资料,为当地的地方性拳种的研究完善了资料储备,为陈氏通背拳在社会的推广与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鹤壁市陈家湾;陈氏通背拳;陈氏通背拳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陈氏通背拳的历史源流
  陈氏通背拳起源于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陈家湾村陈氏始祖陈管三,其为明朝武将,距今有600余年历史。根据清光绪十年编印的《陈氏家谱》记载:“始祖讳管三,祖籍浙江宁波府北关,明永乐年间随贡帝征北至此。”始祖陈管三在行军途中解甲落户在鹤壁的一个小山村,后来成为“陈家湾”。他耕读传家,养育子孙学文习武,教授武术《通背拳》。
  始祖陈管三教授子孙武术只为强身健体,人们在闲暇之余聚在一起练习玩耍,但有规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到了兵荒马乱及自然灾害年间,村民在家或外出生活时常遭遇土匪袭击,为防匪自卫,村民们纷纷要求练习武术,解放后,陈九职将“通背拳”发扬光大,河南省内外广为传播,这使《通背拳》规训得以破解,也使得陈家湾武术发展壮大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匪自卫的色彩逐渐淡化,群众娱乐成为此武术表演的主要目的,名称也由《通背拳》逐步改为《陈家湾武术》。每逢春节和盛大节目,村民们就集中起来敲锣打鼓,表演《陈家湾武术》以示自己的喜悦之情。
  二、陈氏通背拳传承人简史(十一代至十六代)
  十一代:陈万泰,清朝武举人。
  十二代:陈希贤,在本地传授武艺。
  十三代:陈五元,私塾先生,武术教头,走访全国各地,拜访武术名家交流,切磋武艺,在通背锤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改为陈氏通背拳。
  十四代:陈九职,1959年带武术队代表鹤壁市参加省表演赛获奖,为此当时任鹤壁市市委书记郝明甫赠送名剑一把。1959至1962年又多次带队参加表演赛获奖。
  十五代:陈秉义1962年担任鹤壁市体委武术教练,曾多次带领武术队、摔跤队参加省级比赛,并多次获奖。1989年与弟子冯万齐创办鹤壁市春雷武术馆。聘河南师范大学武术教师田贵菊,河南大学武术教师田红菊,全国武术名将田青菊,通背锤传人陈保江任教。
  十六代:陈保江,1989年任春雷武术馆总教练,1992年接任春雷武术馆馆长职务。
  三、陈氏通背拳现阶段的开展现状
  (一)陈氏通背拳传人
  陈氏通背拳现主要传人有陈丙义、陈建平、陈喜平、陈保健、陈海平、陈建军、陈保江、陈文平、陈四清、陈爱平、陈爱红等人。外姓弟子王金泉、耿玉生、冯万其、谷满仓、段达等人。其中陈保江为陈氏通背拳掌门人,协调各方进行陈氏通背拳的拳套整理、组织竞赛、编撰拳谱、拍摄宣传视频与报道以及申报非遗的工作。
  (二)陈氏通背拳在学校的开展现状
  2017年初,陈氏通背拳正式将鹤壁市湘江小学作为陈氏通背拳传承基地,6名体育教师均拜陈氏通背拳第二十六代传人陈保江为师,学习陈氏通背拳,就此拉开陈氏通背拳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的序幕。同年5月份,全体体育教师协同陈保江师傅创编《陈氏通背拳武术健身操》,并在学校积极推广,全体教师利用体育课教授武术健身操,深受广大师生喜欢,并在学校迅速推广;同时还不断完善陈氏通背拳的体系,同年8月份,二十六式陈氏通背拳也创编成功,与此同时,校本教材《陈氏通背拳》也在有序的编纂,经校领导协商,鹤壁市湘江小学确定以陈氏通背拳为大课间的核心,重新编排大课间,经过全体体育教师的辛勤努力,2018年初,鹤壁市湘江小学陈氏通背拳武术大课间正式创编成功。与此同时,陈氏通背拳在校园的推广与传承的体系基本完善。以湘江小学为推动力,陈氏通背拳在鹤壁市的学校开始小有名气,不断有学校主动联系陈保江师傅学习陈氏通背拳,同时,陈氏通背拳的发源地鹤壁市山城区陈家湾村的陈家湾小学、山城一小、鹤壁市第七中学也开始习练陈式通背拳,鹤壁市山城区体卫艺站决定陳氏通背拳作为地方武术特色向山城区学校推广传承,山城区学校认真落实,陈氏通背拳在山城区全面推广,参与人数和普及面积迅速扩大,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陈氏通背拳迅速在鹤壁市得到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校和陈氏通背拳研究会的努力下,体系逐步完善,知名度和习练人数大幅度提升,并在不断推广与传播。
  (三)陈氏通背拳在社会的推广与传承
  陈氏通拳背团队通过学校的平台,在鹤壁市享有一定的声誉后,推广范围进一步向全市推广。以推广传承陈氏通背拳为一条主线,两种模式(一种为通过学校的家校合作的模式,教授学生家长陈氏通背拳,一种为在鹤壁市淇滨区三和佳苑会所一楼教授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喜爱武术健身的朋友)。陈师傅每学期抽两次时间到学校指导家委会成员习练陈氏通背拳。此外,每周五晚七点准时在三和佳苑会所一楼与广大武术爱好者切磋交流,还组建陈氏通背拳学习交流群。在快速发展多媒体时代,陈氏通背拳的推广与传承应充分利用发达的多媒体进行宣传和教学,通过整理和规范,录制陈氏通背拳的教学视频和宣传视频,方便更多的朋友学习了解。
  四、总结与建议
  陈氏通背拳的传承不应当只是靠个人或某一个团体,当地政府应结合陈氏通背拳的特点,充分的挖掘其自身的潜在价值并对其进行保护。
  首先,建议政府应该作为陈氏通背拳传承的主导,不断的加强政策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支持,通过提供丰富的影视题材,将陈氏通背拳的形式塑造成各种的街头、景点的标志性雕塑,提高人民对这种拳法的认识。进一步将陈氏通背拳的发源地——山城区陈家湾村的陈氏宗祠精心设计,打造一张以陈氏通背拳文化为主题的山城旅游的新名片,提高人们对陈氏通背拳的认识和了解的。
  其次,陈氏通背拳研究会还要更深入的对陈氏通背拳法的套路进行分类和有层次的详细整理,充分的发掘其独特的技击技术,按照练习的要求整理出由简到易的套路习练轨迹,从而方便不同层次的人的学习。借助媒体等手段进行正能量的宣传,向广大的世人展示其不凡的文化价值和健身技击价值,从而让更多的人有兴趣了解学习陈氏通背拳。
  最后,陈氏通背拳作为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加强对陈氏通背拳的保护机制。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保护机制和措施,对陈氏通背拳的相关传承人和资料进行保护,实施相应的物质鼓励,从而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从政府层面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综上所述,陈氏通背拳作为鹤壁市的地方性传统拳种,应充分发挥和展示其当代独特的武术魅力,成为鹤壁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绚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 (2):51-57.
  [2]郭发明等.学校武术教育中技击功能的传承现状及对策——基于武术家口述史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 (1):33-38.
  [3]郭玉成.武术口述史研究的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13(05).
  [4]丁永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汉土家余门拳传承人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5]黄龙.许昌东街武术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
  作者简介:李佳(1987-),女,汉,河南鹤壁人,中小学二级,硕士研究生,鹤壁市湘江小学,武术与教学,一校一拳。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从全球化顶峰时期迅速下滑,经济不景气成为普遍现象和趋势,十年前,中国成功的举办了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十年后的今天,奥运会在国际上无国申办。究其原因,承办奥运会需要巨大投入且回报递减,使得奥运会承办权含金量、性价比降低。本文对奥运会申办遇冷的情况进行思考分析,旨在得出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奥运会;无国申办;经济衰退;承办权  一、奥运会与时代发展的演变  在1984年以前,举办
期刊
摘要:如何有效的运用体育大课间的有限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训练,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拓展训练中的攀岩项目引入进来,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都具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简易攀岩;耐力;意志力  一、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简介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教学中,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正常发育,真正体现体育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生产一线的专业带头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专业课教学;服务探讨  职业技术学院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扎实、技艺技能精湛、发展潜力良好、具有很强实践能力,反应敏捷的社会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在体育教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在掌握高超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具备强健体魄和稳定心理素质,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够在进入社会后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基于此,体育教学成为与职业教学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科目,强化学生体育意识,贯彻学生体育习惯,培养高职学生科学的、受益终身的体育行为习惯成为高职阶段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本文从体育意识、体育人士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论述了开展高职体育教育的基本方向,为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
期刊
摘要:校园足球运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本研究拟借鉴美国SPARK课程的实践经验,使得我国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得到促进。一方面是明确课程开发的侧重点,分别从课程框架与大纲、课程教材以及课程内容等多角度出发。另一方面是以美国SPARK课程为核心,确定开发策略,最终确定一套适合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美国SPAR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元素和健身操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为促进更多更好的特色健身操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民族元素;健身操;融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健康之外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现在健身操这项运动已经成为普通民众参与健身的一种方式,并且广受大众青睐。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在地域性民族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初三学生在2019年中考体育选考项目的预选报情况为,一分钟跳绳>足球>排球>篮球>立定跳远,其中男生选报引体向上的人数较少,女生选报仰卧起坐的人数仅次于跳绳项目。选报建议为,先选报已满分的项目,次选报易于练习的项目,比如跳绳、仰卧起坐,再选报考试标准稍低的足球,最后选择排球、篮球、立定跳远以及引体向上。  关键词:苏州体育中考;选考项目;预选报  一、选考项目介绍  为认真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探索其发展规律,为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案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考依据,对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个年级段的差异明显;男、女生普遍存在的短板问题也不同。结论: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不理想,可能与大学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我校2018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合格率为92.9%,平均分为76.2分,均高于去年我省职校体质测试平均分值。女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高于男生。男生柔韧、耐力素质一般,力量素质相对较差,但速度水平优于女生。高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低于高一高二年级,有下滑趋势。本文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出建议,也为完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工
期刊
摘要:跆拳道运动被纳入体育高考,使得针对跆拳道的专项考试技术训练备受关注。在近年来的训练实践中,各学校已经逐渐摸索出一条跆拳道的科学训练之路。本研究以此为核心,就体育高考跆拳道专项考试技术的要点着手,提出训练策略,从训练周期计划的妥善安排和训练环节的具体明确着手,望能够为体育高考跆拳道专项考试技术训练提供必要支撑条件。  关键词:体育高考;跆拳道;专项考试技术;训练策略  一、引言  跆拳道运动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