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的论证——以《春秋》祭仲废立事件为研究案例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祭仲废立事件是《春秋》的著名公案。它跟中国许多权变个案不同的是,历代很多儒者都不同意《公羊传》以废君为行权的意见,多所攻诘。鉴于这个案例的高度争议性,所以有必要援引康德伦理学的说法,剖析祭仲行权在行动上的真实意义。透过图尔明的推理模式,以及经学史背景的简单梳理,人们可以发现:今本《公羊传》有关“君死国亡”的论断,作为“普遍性前提”的内在限制,既解释了《左传》在叙述上何以压倒《公羊传》,也解释了从汉至清不同儒者对祭仲的经传记载何以呈现不同理解。
其他文献
以2002—2011年副省级城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为载体进行地方官员政治承诺可信度及其行动逻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地方官员政治承诺行为中承诺主题的趋同性和承诺可信度的异质性
儒学在20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开展,因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也呈现出理学与心学两大路向。心学路向的开展,不仅比理学路向占有优势,成为20世纪中国儒学开展的主流,而且自身呈现出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