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的八大怪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桥八大怪是天桥艺人中相貌奇特、言行怪异、身怀绝技、出类拔萃,又深受百姓喜爱的佼佼者中挑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们个个都身怀绝技,个个都有离奇怪异的绝活儿,无人能比,无人能为。
  庚子年间(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的天桥八大怪
  1.穷不怕
  穷不怕的文学知识丰富,书法也很擅长,白沙撒字是他的绝活儿。他的一笔寿、一笔福、一笔虎,字迹工整,潇洒漂亮,一丈二的大字,行云流水。有书圣王義之风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一代书法家。
  穷不怕的诗词、对联通俗易懂,不落俗套。他对先秦女诗人苏若兰的回文诗颇有研究,他经常撤回文诗,边撒边讲解,寓教于乐。他把这些回文诗移入相声段子是一个独创,既让人学得了文学知识,又给相声段子增添了笑料,使人回味无穷。观众感觉好像不是在天桥听相声,而是坐在大学的课堂里听教授讲学。
  相声是笑的艺术,穷不怕堪称相声界代表,是相声界的楷模。至今相声界有数PX,在文学知识方面,还未见有超过穷不怕的。
  2.醋尿膏
  张老西是山西人,也是天桥的老民间艺人,人们说他不但语音有浓重山西腔,而且便溺都是醋酸味,故起绰号:醋尿膏。他以说相声为主,有时也唱山西小调、山歌。
  醋尿膏最擅长的绝活儿是口技,能学各类飞禽走兽的鸣叫、嘻叫、欢叫、吼叫;学人说笑打闹,最拿手的是《五子闹学》《阖家欢乐》节目,一人用五六个人的口音对话,还夹杂着小孩子的哭闹声、锅碗盆勺碰撞声,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3.韩麻子
  韩麻子,顾名思义,长一脸的大麻子。他的绝活儿是单口相声,学沿街卖菜的、卖驴肉的、卖酱牛肉的等各行业的吆喝声。韩麻子口齿伶俐,说话尖酸刻薄,满口粗野话。
  平时他没有固定表演地点,提一个画眉鸟的鸟笼子,哪儿热闹就去哪儿,把鸟笼子往地下一放,双手掐腰。常逛天桥的人都知道:韩麻子掐腰——要钱了。等围观的人把钱扔在脚下以后,才开始说单口相声。他的贯口、变口堪称一绝,连续快速报菜名,连续快速唱歌,一口气能报上百个菜名,令人捧腹大笑。
  4.盆秃子
  所谓盆禿子,知其名如见其人,此人是禿顶无发,只有双耳下有些须发,走起路时一瘸一拐,活像八仙过海的铁拐李。据传:先秦人庄周击缶而歌,盆禿子仿效庄周,他拿一双竹筷子,边击缶边唱小曲。
  盆禿子的绝活儿就是用两支筷子击缶不同的部位,发出不同音响,五音六律高低音相配,形成一种曲调,再配上他当场填词,即兴表演。经常听他唱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饮水思源,赏我几个小钱,保你平平安安。”
  5.田瘸子
  田瘸子是练单杠的,他的单杠可称为空前绝后了。他练单杠的功夫,在世界上堪称一绝,人称杠子王。
  至今人们见过许多单杠的世界冠军,但还没见过能比得上田瘸子的功夫。他在杠子上,能腾上翻下,手脚灵活、迅如猛虎、灵似猿猴,精妙绝伦。
  他练单杠最难的动作有两项:一是骑杠旋转,两腿分开骑在杠上,向右连续旋转数圈,再向左旋转数圈下杠;二是二指倒立,用单手食指和中指在单杠上,将身体徐徐倒立起来,惊险无比。
  6.孙丑子
  孙丑子其面貌丑陋不堪,奇形怪相,堪比猪八戒,人送雅号:赛八戒。
  他是穷不怕的师兄弟,他的绝活儿是哭丧出殡,他最拿手的节目就是大年初一演“出殡”。一个人模仿整个出殡的场面,表演得如同真人真事一般,惟妙惟肖。你越往场子里扔钱,他越哭得欢,叫的声越大。
  有人问:“为什么大年初一表演出殡呀?”过年了,大家手里都有钱了呗!孙丑子在大年初一表演两场,有时一看观众多,还再加一场,一天可以挣出几天的钱来。
  7.鼻嗡子
  鼻嗡子是个怪异的无名氏,他出场卖艺时,先粉饰其脸面、头戴一朵红花、擦胭脂抹粉,故作怪相。手持木棍,腰间挂一个马口铁壶,鼻插两只洋铁小筒,类似铁壶的壶嘴,边唱边敲,唱的是山西民间小调,说不上是什么調,词是自编的,很随意。
  只听他唱道:“各位乡亲你听好,我饿得快潦倒。哪位公子小姐赏几钱,对善行好事的人,我这里谢谢了。”唱一句,嘭嘭嘭敲几下,同时鼻子插的小铁筒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与群蜂飞过无异。有时一出场就发出了嗡、嗡声音,好像群蜂已至,因此,人们送绰号:鼻嗡子。
  8.常傻子
  常傻子有两个绝活儿:一个是以掌劈石,另一个是指戳碎石。
  他的绝活儿其实就是一种气功,只要气运到掌上,或运到指端,即力大无穷,劈、戳、砸、撞,无所不能。这种绝活儿,这种气功,发展到现代,已被许多人所掌握。武术界的许多习武之人,各地区的武警、特警、特种部队的战士,都练就这手绝活。以掌劈石,指戳碎石,头开碑石……真令人叫绝。
  辛亥革命时期(公元1911年)的天桥八大怪
  1.蛙神蚁仙老艺人
  这一时期的天桥八大怪,第X当是举世无双、空前绝后的蛙神蚁仙的老艺人。由于他的驯蛤蟆、驯蚂蚁技能是举世无双的特技,所以观众都崇敬地称他是蛙神蚁仙。
  他能够让蛤蟆和蚂蚁都听他的口令,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蛤蟆和蚂蚁真的会一步一步地按照他的口令去做,好像真的能听得懂人说话一样。观众看后难以置信,拍手叫好,纷纷给钱。
  2.老云里飞
  白庆林,艺名云里飞,童年入科班学京剧、初学武生、10岁登台唱戏,擅长武打,跟头翻得又高又快,能在空中翻转两周落地。这动作,内行人称:云里翻。而白庆林自称云里飞。
  1908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光绪皇帝驾崩后停止娱乐活动百日,举行国丧,不准唱戏。艺人不唱戏就没饭吃,白庆林被迫来到天桥撂地儿卖艺,改说相声、说评书。国丧过后,白庆林独创一门新的艺术——滑稽二黄,从原版、倒版到唱腔等都有创新,随机应变,抓哏逗笑。   3.花狗熊
  花狗熊演出时需要化装,他身矮体胖,一张圆脸用墨涂黑,再化上白眼圈、白鼻梁、白嘴唇,头戴假小辫,装扮成狗熊模样,腰间挂一把洋铁壶,鼻孔里插两根小竹管,说话声音嗡嗡的,因此人称花狗熊。
  花狗熊从地上随意拾起小石子、砖头瓦片,敲打洋铁壶,叮当乱响一阵,又蹦又跳,又说又唱,用鼻子的竹管使勁儿吹哨。说唱词是一言半语的粗俗又带有淫词的腔调,他这种低级庸俗的表演,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吸引了很多观众。
  4.耍金钟卖唱的老艺人
  耍金钟的被观众称为金钟照相。老艺人瘦高个,大长脸,身穿长袍马褂。
  他演出道具是一张木板架的方桌,一个用水银镀的金钟,擦得锃亮。桌上立着几张画,画上的人不像人,马不像马,船不像船……
  把画用金钟一照,画面上的影子就会映在金钟上。他便唱起来:“人走了,马活了,船行了……”其实是在转动金钟,金钟一转,好像画面上的马、船等物都活了。
  5.驯狗熊的程傻子
  程傻子以耍狗熊而闻名,人称狗熊程,他先耍狗熊,后顶碗。他驯养的是一只黑熊,体型肥大,他把这只狗熊驯得特别听话,一招一式,都听他的指挥。可以做钻竹圈、蹬木球、耍扁担、拿大顶、倒立行走、耍钢叉、与人共舞、跟人摔跤等十六七个项目。
  程傻子第二手绝活儿是顶宝塔碗,从下到上,一共13个碗,一个比一个小,摞在一起,形似一座十三层宝塔放在头顶上,再做各种高难动作,真是令人叫绝。
  6.耍中幡的王小辫
  中幡是一种超高型的道具,代代相传,至今仍活跃在文化娱乐的舞台上。
  耍幡时,将幡竖起抖动,令幡上铜铃叮当作响。耍幡人要力大无比,幡杆不能倾倒落地,最难的动作是中幡在脚上,一抬脚中幡飞起,用脑门、或用下牙床托住,或用胯接住。这中幡约有百余斤重,一般人拿不动,王小辫耍起来,跟拿小玩意儿似的,身体各个部位运用自如。他的绝技是双手把中幡抖动起来,扔向空中,等中幡下落时,用鼻梁接着,观众都为他捏一把汗。
  7.练铁锤的志真和尚
  志真和尚是位怪异的僧人,有一身的硬功夫。
  每次表演都是独自Jr表演他的硬功,他手持一把大铁锤,猛击自己胸膛,只听嘭、嘭、嘭……一阵作响,震耳欲聋,小孩子都不敢上眼,大人们也不由得为之变色。
  可是,再仔细看志真和尚神态自然,面不改色,若无其事,泰然自若,毫发无损。借机叫卖他的“切糕丸”,只听他喊道:“我的药叫切糕丸,只治饿,不治病。”
  8.百鸟张——张昆山
  张昆山最擅长的是口技。他曾说:“凡是能飞的一概能学。”因此人称百鸟张。
  表演时,他先学麻雀闹早
  清晨早起,一群麻雀飞来寻食乱叫,接着学山喜鹊、啄木鸟等各类鸟的鸣叫,啄木鸟嘟嘟地啄木。
  接着使出他的绝活儿——净口一鸽,一群白鸽带哨音掠过,百鸟闹林开始,什么黄莺、鹦鹉、喜鹊、鹧鸪、乌鸦……群鸟齐鸣,忽听一声大公鸡打鸣,百鸟闹林才平静,学得逼真。你若闭目静听百鸟闹林,真有身处大森林之感,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民国时期(公元1912年至1948年)的天桥八大怪
  1.云里飞二世——白宝山
  白宝山12岁正式拜师,跟京剧老前辈颜泽甫学唱京剧,学得相当快,仅仅3年时间,集生、末、净、旦、丑五个行当于一身。时而扭扭摆摆,矫揉造作,细嗓童音,唱几句花旦;时而大摇大摆,引吭高歌一段老生。
  白宝山培养了一批相声和京剧演员。相声方面有他的儿子白金福(艺名飞不动、跟着飞)、侯宝林、郭全宝等人,京剧方面有女老生周艳芳、李淑敏、李淑卿、李晓安等人,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了天桥著名的艺人。
  2.拉洋片的大金牙——焦金池
  焦金池,长相又矮又胖,大嘴小眼,嘴里镶有一颗金牙,所以人称大金牙。久而久之,大金牙即成了他的艺名。
  所谓拉洋片,说来很简单,就是制作一个长方形大木箱子,箱厚六七十厘米,前脸装四五个凸透镜,箱内装有可以翻动的若干张大画片,箱左侧装一木架,架上一面小扁鼓,一面铜锣,一对小钹,用一根小绳串联,上打鼓,下打锣,中间打钹,拉动小绳,同时奏响。观众眼睛贴在凸透镜往箱里看,箱内大画片,有苏、杭风景画片、故事片、时事片,故事片多是《小寡妇上坟》《慈禧西安逃难》《火烧圆明园》《义和神团》等。
  3.大兵黄——黄才贵
  黄才贵是一位山东大汉,因生活所迫来到天桥卖艺。他本可以练武卖艺,但是他不练武,他卖的是骂街。那年月,骂街也成了一门独特艺术,专骂军阀,揭露军阀贪污受贿、取小老婆等丑事丑闻。他说:“我不骂天,不骂地,专骂贪官和污吏。”人们觉得他骂得解气,纷纷投钱。
  日寇侵华时期,大兵黄把他所见所闻日本宪兵的罪恶行径向观众讲述,破口大骂,对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起了重要作用。
  4.数来宝的曹麻子
  数来宝是曲艺艺术的一种形式,多流行北方各地,同时也是乞丐行乞的一种方法。
  曹麻子,顾名思义,满脸大麻子。幼年时,跟黑泥鳅李一起唱数来宝,唱词新颖,曲调动听。长大以后,独挑一摊,在天桥撂地儿卖艺。
  表演时,曹麻子头系飘带,脑后系一铜球,即兴抓词,脱口而出,的确是一门艺术。现代这门艺术叫脱口秀,如曹麻子活到现在,准是脱口秀的冠军。
  5.对口相声——焦德海
  焦德海,北京人,原来是唱竹板书的,后来从师魏昆志,学说相声。
  他说相声不使怪脸,不夸张虚构,说话讲究分寸。自创新段子多,能说两百多段相声。他的弟子很多,有张寿辰、百宝亭、常连安等多人。后来都有了新成就,成了天桥说相声的名人。
  6.练气功、摔跤的沈友三
  天桥的第一个摔跤场地是1913年跤手杨麻子
  杨双恩正式建立的。摔跤,中式跤细分:有蒙古跤、东北满族跤、北京跤等,北京跤又叫甩手丢。
  沈友三,身高体壮,出生于武术世家,其父是一位武术家。沈友三自幼习武,又拜过一些名师,成了一名技艺超群的摔跤名手。1933年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得了摔跤冠军。沈友三有三招绝活儿:双风贯耳、胸前开石、踢砖。
  沈友三这三手绝活儿不仅享誉京城,而且驰名世界,多次被请进外国大使馆表演。
  7.蹭油的崔巴儿——周绍荣
  周绍荣是东北人,他在天桥就以卖药皂为生。每天手里提着一个小铁匣子,里面装的全是药皂。
  周绍荣在天桥待了四五十年,究竟是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走的,人们都说不清。因此称赞他:来无踪影传美名,去无踪迹怪人称。
  8.赛活驴——关德俊
  关德俊就靠自制的驴头、驴衣做道具,让他媳妇骑在身上唱莲花落,他表演驴撒花、驴失前蹄、驴打响鼻等。其表演中最难的是驴踏竹竿,一根碗粗的竹竿悬空架在场地上,驴从竹竿走过。动作惊险,稍有不慎就会摔下来。
  表演时,他先来个驴撒花,跑圆场四五圈,突失前蹄,后又表演驴过桥,上桥时驴背的人仰身,做了一个漂亮“后桥”(戏剧的基本功),接着驴叼起一个小茶碗,来一个后空翻,轻轻落地。观众议论纷纷,说:“真是赛活驴。”
  (编辑·刘颖)
其他文献
一部戏,汇聚三代京剧人的心血,甫一登台亮相,就获得首届文华大奖;  一部京剧,全场两个半小时,每隔四五分钟就赢得台下的笑声和掌声;  一部新编历史剧,题材取自于史书和话本,30年里演出了74场,常演常新;  ……《画龙点睛》中朱强(中)饰李世民  这部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和深刻现实意义的戏,开始还被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是为了配合当下反腐败的大好形势而新排的。殊不知,北京京剧院早在30年前就已经创作出了
期刊
游戏人,很多人以为他们光鲜亮丽、自由随性、薪酬很高,每天的工作就是玩玩游戏、聊聊天、看看动漫、喝喝咖啡……成天在朋友圈刷屏,或明显或委婉地告诉大家,自己现在人脉有多广,生活有多小资。其实不然。游戏行业节奏快、压力大,大部分游戏从业者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没日没夜地忙着应付数不清的封测、内测、公测……据不完全统计,在这群苦哈哈的“加班汪”当中,有30%的从业者是女性。2014年移动游
期刊
2017微视频(微电影)主题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    4月26日,“中国梦·冬奥情·京津冀”2017微视频(微电影)主题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在北京启动。此次活动旨在用微电影的形式迎接和助力宣传2022年冬奥会,展现京津冀特有的民俗民风,传承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明。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范宗钗、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许柏林、北京冬奥組委新闻宣传部综合处处长高
期刊
冬至,拍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京城业余摄影爱好者不约而至。小小的南湖岛挤满了人,“长枪短炮”对准十七孔桥,漫说支三脚架,能有个地方站着拍就不错了。环顾四周,手持相机者,年轻人还真不多,80%都是咱老年朋友。往深了说,玩摄影需要闲钱、需要闲工夫,毋庸讳言,这两点都适合于退休的。再往深了说,摄影与旅游挂钩,现如今,老年人崇尚“候鸟生活”,满世界转,用相机记录生活便成了我们的时尚。再往深了说,“照相是
期刊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區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市领导在通州调研时要求,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上,以突出文明传播、文化发展、生态景观、产业发展四大功能,通过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保护利用
期刊
一直以来,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艺术实践来推动教学建设。北戏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被誉为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    近年来,北戏不遗余力地推动校际合作、校团合作,更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己任。在培养师资、加强系部建设的同时,响应国家关于传承传统戏曲、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多方办学、人才梯队建设及
期刊
“控”源于英文单词C0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一般指对某一种类事物特别喜好并且热衷收集的人。随着2013年“手账”在中国的兴起,文具控成了继口红控、球鞋控、包包控等之外的另一颇具规模的群体。  文具控特征如下:以15至25岁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为主;酷爱收集文具,而且有自己偏爱的文具品牌;不同型号,甚至不同颜色的笔、本子、文具收纳工具、装饰工具等都想要收集一整套;热衷向其他人安利
期刊
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指导,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北京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于8月9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拉开帷幕。  来自首都的80余名医务工作者、20多名专家和志愿者在此进行为期5天的义诊。活动深入囊谦,分别在囊谦县人民医院、觉拉乡卫生院、依晓乡然久寺等三个义诊點为囊谦县各族群众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白内障、脑瘫筛查及救助、捐赠物资、医疗培训、健
期刊
怎么问岁数  北京人喜欢问人家的岁数,其实有时人家活多大岁数,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老北京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寒暄,一般必问这四项:贵姓、台甫、府上、贵庚。  “贵姓”,谁都知道。“台甫”,就是表字,即叫什么名儿。“府上”,就是住哪儿。“贵庚”,就是多大岁数了。  为什么非要问岁数呢?主要是为了下面交谈的称呼。通常岁数大的要称兄:仁兄如何如何。岁数小的要称弟:贤弟怎样怎样。由此看来,询问年龄亦是一种
期刊
被咬后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拔毒,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  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继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  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作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  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