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助力大学生主题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思想财富,也是一种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财富。高校应坚持高站位把方向、高起点谋布局、高效率促深化,把握重要节点,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纳入大学生主题教育中,达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积极发挥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励志作用和文化育人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应全面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课程为例,在对课程的学情分析基础之上,从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打造特色教学团队、优化课程教考模式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着重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本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围绕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展开了探讨。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着就业价值观教育相对欠缺以及就业指导相关主体定位不清等两方面主要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离不开各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包括:起主导价值的政府、作为主阵地的高校、发挥关键作用的企业、充当枢纽环节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学生群体。多元主体下的协同创新机制是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从师德、思政和教学能力三个维度考察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并提出了新时代如何从这三方面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以确保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科专业课程理论性强、技术性强、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及我校“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需要不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完成全方位育人。本文介绍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特点、原有授课方式的不足,以及构建“课程思政”改革的新体系、推进步骤及实施方案,以期待为《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数学文化是数学课堂体系中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教学实践,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学习环境三方面探讨。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相应工作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是社会不断进步背景下的形势所趋,是提升党支部成员整体素养和决策能力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和党建工作的逐渐深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文章从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各国文化互相联系与渗透,多元性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要特点。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思想观念差别,多元文化不仅能够补充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不足,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对于思想开放、文化接受度高的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学习特征,提出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当前国际局势的最新判断。在此最新国际局势之中,在正确把握“大变局”的内涵和特征的前提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具有时代性的思想特点,利用“大变局”中的有利因素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引领。这对于改善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困境有较大益处。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学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强,新时代信息化的教学课堂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项主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对此,本文从高校的英语教学信息化建设入手,对现阶段高校英语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教学实践水平和发展建设方向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阐述现阶段翻转课堂建设的现状,提出一些比较可行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