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在当今社会早已成为了一种人们所熟悉的文化现象。作为数学的抽象载体和思维应用,文化现象在普遍意义上包含着数学的思维、精髓、方式、观念、符号语言以及它们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广义上讲,数学文化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理性文化。而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学文化也成为了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如何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了数学课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数学教育观、内容、方式等方面讨论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
  【关键词】数学文化 课堂教学 数学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90-02
  前言:数学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前进的动力之一,人类的的不断进步也在促使数学不断发展。数学不但具有科学价值,更具备丰富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的理性、人文精神都在不断证明着数学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数学文化下的数学教学课堂氛围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又一个伟大变革。
  一、稳固根基——从数学教学观入手构建“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强力植入必将成为数学观的重大转折:数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的汇集和单一的学科,更是一種人类的实践活动,其实践主体是“数学共同体”,在教育等文化环境中从由人类从事的创造性的、发散思维的活动[1]。在过去的数学教育中,往往太过于在教学的形式、逻辑上花心思、下功夫,使老师教授的疲倦,学生闻数学不寒而栗。这种忽视培养学生群体人文素质几乎泯灭了数学本身“思考的激情”和极高极重要极完备的社会人文价值。“数学文化”所寻求的恰恰与之前的教学方式相反,其本身所注重的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回归到一种让教师和学生共融于数学世界的状态和境界,把数学学科的教育和学习从应试的局面下提升到文化层面的飞跃,这也就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所需要的转变,在课堂中少一些教条与形式,多一些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思考和渗透,把课堂从教学与考试的链条提升成为连接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的桥梁。
  二、架骨添羽——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普及“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教学内容中的普及是深入渗透“数学文化”各方面闪光精神与重要影响的必经之路。
  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从数学教材的内容入手。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材,教材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想要把“数学文化”更好的渗透进教学中,就要极大的丰富教材中关于“数学文化”的内容,要广泛的、全面的、深刻的在书中进行阐述、说明和发展其重要影响。“数学文化”的发展并不单纯是数学的发展史。其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是当今数学教学的知识性观念性成分还未达到的高度。因此,对于新教材体现“数学文化”方面可从以下几点内容入手:(1)紧扣数学主题,讲述数学史,以数学名人的思想和成就引出课堂的激情。(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归根于生活,归根于对人类和社会的作用与价值。(3)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与态度,宏观阐述数学文化价值以及在理性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4)大力培养、训练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缜密思维习惯,微观上渗透数学文化价值。(5)在简洁、统一、对称、秩序、奇异等数学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中突出数学的艺术性,将数学和美学相结合[2]。(6)社会的不断进步改变着数学的发展历程,将科技革命带来引起的数学研究方面的变革写入书中,能更好的将数学这门“实验科学”深入发掘。
  其次,“数学文化”需要新的稳固的载体和更全面的呈现方式。文化是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中不停地被人类具体化中继续发展、被探索的,“数学文化”也同样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着巨大自由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表达传统观念、思想精神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伴随数学发展出现的杰出人物、重大事件、耀眼思想以及优秀成果等可知可学可探索的形成的文字都将成为“数学文化”的载体,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的认识。在此,关于呈现“数学文化”有以下建议:(1)在教材中添加阅读材料、小知识、历史解读等内容,让数学书不再是单纯的数学书。在书中植入历史上知名的数学家、思想家,有趣的历史事件、奇闻异事,一些推算公式的来源、计算方法的产生等引发兴趣的因素。这些都能达到体现数学价值、体验“数学文化”的双重效果[3]。(2)融“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结构相统一。“数学文化”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具体化到各个知识点上就起不到任何渗透的作用。只有融入到数学的各个层面,大到概念小到点线面都散发出“数学文化”的光辉,才能在教学与学习中吸收其文化内涵对价值观的影响和继承,提升完善自身的发展。
  三、另辟蹊径——在数学教学方式中发扬“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所涵盖的内涵远远高于如今的教学内容与数学研究,其散发出的光辉也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本质。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进行研究。单一讲解、自主学习、考试测验等方式都在把学科和学生推向边缘。因此,大力教学,多样性和对症下药的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利用当今教学的基础设施,如: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将教学立体化,邀请数学方面的知名人士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的问题,下发数学读物并要求上交笔记报告,更可以用文艺演出的方式呈现出“数学文化”和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结合。
  结语:当“数学文化”的魅力切切实实的渗透进入教材当中、到达课堂的氛围当中、融入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中,数学就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也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平易近人的文化,数学教学也会从教授知识上升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升华。当学生从数学思维的培养到数学传统的继承中领悟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那么“数学文化”的文化价值也必然能“学以致用”,数学教育也会迈出新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任秋萍,张晓光,王佳秋,王新霞.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4,06:69-70.
  [2]金海燕.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5:134-135.
  [3]曹殿彦.基于数学课堂文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116.
其他文献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阅读与生活中识字,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展“汉字就在我身边”系列活动,让识字走进生活,
【摘要】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
【摘要】所谓"学科专用教室",实际上就是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不分年级和班级,按照不同学科设置专用教室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固定在教室内,按照课程表等待各学科教师依次到教室授课的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课程,在各个学科教室间流动,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数学 教室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
【摘要】课堂教学无以回避的实际性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时效最大化,切实推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丰硕的教学效果,以满足教育和个人的 发展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 学生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漫谈 有效教学 效率 教学理念 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陈述了当前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当下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教学所面对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下高职素质教育与改革发展的趋势,笔者就如何提高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高职 高等数学 问题 对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文章指出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经常出现的科学训练误区,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训练基础上,提出了在生物课堂渗透科学教育的原理和基本策略。其中,学生主动问题意识的形成和科学共同体理念的建立是科学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另外,强化中学生物实验也是培养理科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 科学共同体 科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内需消费第三、出口第二、投资为第一。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规模投资。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逐步的放缓,但是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大规模的投资产生的后果是出现了严重的过度投资问题。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应该是在经济减速的同时使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仅要关注投资的数量,还有关注投资
办公厅(室)作为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工作是为党委和各部门服务,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基层和人民群众服务。要做好这“三服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三紧贴”,即紧贴党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生动而形象地阐明了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对于职校的学生掌握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职校学生由于基础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目标不明确等诸多的原因,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焦虑,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简要分析了造成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更好的指导职校数学教学和管理。  【关键词】职校 数学学习 效率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