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戈:创业板的转板问题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91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缺乏优质企业资源且推出时机不对,全球大多数创业板都不成功,中国创业板恰恰规避了这两个弊端
  
  第一,在相对的市场低点,不存在这种暴跌和投机的风险;第二,有源源不断的高增长企业给创业板提供优质的上市资源
  从第一次计划推出创业板到现在,整整十年,现在终于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各项细则已经基本成型。只是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推出时间。
  但是对于上市工作准备得比较充分的中国公司,短期来看是没有选择的。如果是注册在国内的公司,没有融资或是融了人民币基金的,可以准备上中国的创业板;但是如果准备上市的公司拿了海外VC的钱,甚至已经做好海外上市结构的,比如已经注册在开曼的,肯定不可能回到中国来上创业板了。更早期的企业有一些灵活度,如果想上创业板的话,可以根据所处的行业、有没有海外发展的计划来选择上市的地点。
  全世界的创业板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受监管的创业板,比如中国和美国的创业板;一类是不受监管的创办板,比如新加坡的凯利板。这两种各有特点,第一种上市的难度相对高一些,需要证监会的批准,具备很多方面的条件;第二种只要你愿意去上市,找到一个保荐人愿意保荐就可以了。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受监管的市场更有把握这一点,对市场健康发展比较有利。
  目前中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还是比较高、比较谨慎的,毕竟创业板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他们是比较谨慎、保守。这在市场初期也是必要的,因为第一批企业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批企业没有选好,一下子把创业板的市场、形象和地位全部损害了,再恢复就比较难了。如果市场发展一段时候之后证明已经走上正轨,那时候可以考虑再放宽一些标准。
  相比之下,美国的创业板比较成熟,规则方面也更灵活一些,比如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的创业板,上市的财务指标都有好几套,企业只要满足任何一套就可以。这几套标准可能它是有一套不要求企业赢利的,即使亏钱的企业只要满足一定收入指标,就可以去上市。在中国是一定要有赢利的,这是一个硬的指标,必须要满足。
  总的来说。除了纳斯达克,世界上的其他创业板都说不上成功。一是因为推出的时机不对,大部分是在互联网泡沫的高点2000年左右推出的,以网络股和科技概念股占了绝大多数。大量公司以上市套现为最终目的,导致这些企业上市后短期内就因出现严重问题而退市,也使投资者对创业板失去信任。上海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泡沫过去了,这些企业首当其冲地都消失了。整个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就是一落千丈。没有交易了,整个创业板就死掉了。另外就是缺乏一大批优质的创新企业,没有后续的一些更好的企业冒出来,青黄不接,整个市场就慢慢地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关键的是这两点。
  相对来讲,中国创业板推出的时机和市场比较成熟,一是在相对的市场低点,不存在这种暴跌和投机的风险;二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源源不断的高增长企业给创业板提供优质的上市资源。
  虽然中国的创业板还在筹备期,但与美国的创业板相比,可能会有一个劣势。纽交所的创业板是去年底收购过来的,本身有100多年历史,有一百多家挂牌公司,大概有十几家中国企业。其中有两家中国公司。美国东方药业和通用钢铁公司。都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它们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小,只能去OTC买壳,买完壳费尽千辛万苦转出来,转到全美经营交易所(即现在的纽交所创业板),正好也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几年内业绩都有很大的提高,达到了纽交所主板的要求,后来又相继转到我们主板。这条路已经都被证明过了,是走得通的一条路。
  这条路在美国相对比较容易,尤其是在纽交所,因为都是同一个集团有创业板也有主板,集团内部有一个机制,批准之后很快就能够转过来。纳斯达克转到纽交所的也很多。从2000年到去年年底就有160多家公司。在中国,尽管4月底上海金融中心的具体方案浮出水面,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上市公司转板机制,意在打通资本市场不同层级之间的渠道,但从开始建立到成熟,仍需时日,所以短期内在国内转板还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
其他文献
一个区域依赖创业经济复兴的关键,一是民间创业风气,二是是否拥有“创业家的政府”    美日经济与创业民风反思    加州是美国最大的经济实体和全球第五大经济实体,但是加州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使我感到震惊。加州政府网站在《小企业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事实上加州经济的所有成长都是由1975以后小企业引起的。加州的小企业是州经济的脊梁,小企业是州最大的雇主。加州的平均5.8位职员的小企业包含州的
期刊
如何在危机中找机遇,成了“安永企业家奖中国2009”启动仪式上一个振奋人心的话题    一个有趣的调查结果: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你会选择保持当前业绩还是探求新的市场机会?结果是74%的跨国企业高管选择保持当前业绩,67%的创业家则选择探求新的市场机会。  是大公司过于保守,还是成长型企业大无所畏惧?  这是在5月19日,安永会计事务所举办的“安永企业家奖中国2D。9”启动仪式上公布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
期刊
富于这种娱乐精神的企业家是中国的稀缺资源    长江CEO班开了第四期,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几乎一网打尽,其中不乏马云、史玉柱、牛根生等新闻人物,但他们上学也没有上得了各大网站的新闻首页,这次四期班的赵本山同学做到了。难怪项兵院长说:现在连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也知道长江了!  上课第一天,正好和赵本山坐在一起,成了正宗的赵本山同学了。课余好多同学围着赵本山,大有开“二人转”分场的劲头,倒把讲课的教授冷
期刊
探究最具创造力公司所处的行业,寻找驱动中国企业创新的动力源,解读创新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中国企业在创新道路的挑战,我们的报告力图揭示:与世界领先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创新的特色与不足,并为中国企业指出一个创新的未来    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恶化的内外部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转型势在必行。创新无疑是转型的第一推动力,创新也同样是发动中国企业、中国经济继续前进的引擎。为了
期刊
两位执著的清华教授,如何通过持续出版《中国创业观察》,来确立一个记录中国创业环境变迁的历史坐标    2009年初,当中共中央组织部(简称:中组部)的人找到高建时,高建有些意外。高建是清华创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中组部的人主要是冲着其旗下的调查项目《中国创业观察》(CEM)来的,“他们觉得很有价值,希望我们结合一下他们的需要,改进增加一些调研方法。”对于高建来说。这无疑是来自国家的肯定。  中组部对
期刊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不是爱因斯坦?为什么你不能像马尔克斯一样写出《百年孤独》?为什么你不能制作出Windows系统并靠它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为什么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干着普通的事情?  这是人们常常怀疑人生的方式,美剧《HEROS》里的杀人魔Sylar是这种怀疑模式的极端个体。作为《纽约客》杂志的专职作家马尔科
期刊
来自中国最著名的本土创投公司的“死亡档案”,详解那些曾经高成长的企业是如何一个个倒在创业板的门前    编者按:  1999年,一家国内如今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创业投资公司成立。它的应运而生跟当时国内创业板的呼之欲出有着直接关系。此后十年,虽然创业板迟迟不开,但该公司在IT技术/芯片、光机电/先进制造、消费品/物流/连锁服务、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化工、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投资212个项目,总
期刊
1 “不定哪天就……”    以下皆为听闻,既未查证,亦非虚构。    一  S市某民营企业家A先生拿到一个地块,欲建一个大型批发市场。为了让建设资金更充裕,他收了一些未来入住店铺的预定金。然而,就在市场即将开建的时候,S市市委换届,新班子刚刚上台就开始重新规划城市布局,他的地块被规划成了公路。A先生不服,找新领导理论,对方回答:“你的地是上任领导批的,和我无关。”A先生咽不下这口气,就要“上访”
期刊
我这样告诉自己:假如不改变,怎么会有我们的机会    大概在1992、1993年。我开始有创业的想法。为了尝试创业的感觉,我曾经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拉着包进货。我也到广州海珠广场进货。那时的海珠广场比较乱。广交会也进不去,但是每次来进货,我心里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我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会改变我们,我认为这次的网货交易会尽管开得还不是非常正规,但是人气已经能说明一切。我感到自豪和高兴的是,在座的都是八十年代
期刊
中国内部消费不足主要的问题不是家庭储蓄率过高,而是家庭收入增长过慢    与现在投资基础建设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相比较,把钱返还给老百姓更透明,更能够减少腐败  在我看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虽然短期内会使国民经济增长有所反弹。但中长期来讲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因为这些措施并不能增加居民的购买力,还是在增加供给。中国现在这个问题就是供需方之间严重失调,现在这么做等于又加剧了这些问题。  当然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