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甲状腺素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中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中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方法

选择10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B组(甲状腺素组)、C组(TBI组)、D组(TBI+甲状腺素低剂量组)、E组(TBI+甲状腺素中剂量组)及F组(TBI+甲状腺素高剂量组),每组18只。参照Feeney法建立TBI动物模型,伤后6 h A组和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B、D、E及F组分别予10 μg/kg、6.5 μg/kg、10 μg/kg、15.4 μg/kg甲状腺素灌胃。伤后1,3,7 d各组按随机数表法选6只大鼠取脑组织。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Wnt3a和β-连接蛋白mR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

结果

(1)A组及B组脑组织无病理改变;D、E、F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C组明显减轻,并以E、F组作用更为明显。(2)RT-PCR显示,与C组比较,D组海马中Wnt3a mRNA和β-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在伤后7 d明显升高(Wnt3a mRNA:6.46±2.02∶4.08±1.06,β-连接蛋白:13.53±1.64∶2.11±0.63)(P<0.05);E、F组Wnt3a mRNA表达在伤后3,7 d明显升高(E组:5.45±1.54∶2.78±1.04,8.59±1.88∶4.08±1.06,F组:5.40±1.38∶2.78±1.04,8.63±1.74∶4.08±1.06)(P<0.05),β-连接蛋白mRNA表达在伤后1,3,7 d均明显升高(E组:3.10±0.59∶1.45±0.28,5.28±0.62∶1.45±0.28,4.12±0.43∶1.64±0.31,F组:8.78±0.92∶1.64±0.31,23.80±2.38∶2.11±0.63,25.94±3.79∶2.11±0.63)(P<0.05);而B组海马中Wnt3a mRNA和β-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3)免疫组化显示,B组海马中BDNF和NGF表达无明显改变;D组BDNF和NGF无明显改变,而E、F组BDNF和NGF明显高于C组,并在伤后3 d达到高峰[BDNF:(77.3±5.4)个∶(55. 0±5.6)个、(78.0±7.8)个∶(55.0±5.6)个,NGF:(83. 7±5.8)个∶(62.2±10.3)个、(86.8±4.8)个∶(62.2±10.30)个](P<0.05)。

结论

外源性甲状腺素对正常大鼠Wnt/β-连接蛋白通路无影响。TBI后外源性甲状腺素能够明显促进中枢神经再生修复,可能与其上调通路mNRA的表达和增加BDNF及NGF的分泌有关。

其他文献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日益增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I会影响神经元的完整性,使得神经元轴突受损或者神经元死亡,从而引起严重的后遗症。TBI后大脑皮质的星形胶质细胞(AST)会被激活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TBI早期RAS对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然而大量增生后会形成胶质瘢痕,对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有不良影响。因此,控制RAS的状态成为治疗TBI的关键。近
颅骨缺损是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主要后遗症之一,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颅骨修补术是治疗颅骨缺损的主要方法,已在神经外科中广泛开展。虽然颅骨修补的最佳手术时机仍有争议,但在病情允许时,笔者提倡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不同的颅骨修补材料各有优缺点,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合理操作及术后妥善管理是预防颅骨修补术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最新文献及进展进
去骨瓣减压术降低创伤性脑损伤病死率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同时伴随许多严重并发症。环锯综合征(ST)和反常性脑疝(PH)就是其中比较少见的并发症。ST的最主要表现是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数周至数月,因为皮瓣的下陷产生了一系列神经功能减退现象,这些神经功能障碍与后续的颅骨缺损修补有很大的关联。PH是在ST的基础上出现的进行性意识下降,颅骨缺损侧瞳孔出现变化,缺损骨窗部位触摸压力低,CT提示明显的中线移位和
目的探讨压疮风险预警系统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0月— 2018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45~80岁[(59.2±7.2)岁]。60例采用压疮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护理(预警组),60例使用纸质评估表进行压疮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填写压疮风险评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右美托咪啶(Dex)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急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180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TBI组、TBI+Dex组、TBI+低温组和TBI+Dex联合低温组,每组30只。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建立TBI模型,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但不打击,对照组不开骨窗也不打击。TBI+Dex组、TBI+低温组和TBI+Dex联合低温组伤后即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载体容量组和TBI+bFGF治疗组,每组40只。PinPoint™精密皮质撞击器制作大鼠TBI模型,假手术组暴露硬脑膜而不撞击。TBI+bFGF组于伤前1 h鼻腔内给予250 μg/kg的人重组bFGF,而假手术组和TBI+载体容量组在伤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8年1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P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7~61岁,平均49.6岁。左膝13例,右膝16例。膝关节合并伤: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97 d,平均14.1
目的探讨脑池造瘘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 2018年9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46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24~80岁[(49.8±15.7)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6~42分[(25.0±8.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4分[(3.4±1.7)分]。23例仅行常规手术(对照组),23例在常规手术
目的比较多发伤合并浮动膝中多关节联合损伤与单纯膝关节损伤两种不同损伤类型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6月— 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1例多发伤合并Blake和McBryde ⅡA型浮动膝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34.5岁。其中单纯膝关节损伤组25例,涉及膝关节及同侧髋关节或踝关节损伤的多关
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研究表明,IFF术中会因有创操作而使机体纤溶系统被激活,进而导致围术期术中、术后大量的失血特别是隐性失血。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以有效通过抑制纤溶酶所致的纤维蛋白分解来降低纤溶活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止血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对止血药物应用的不断探索,以氨甲环酸为代表的抗纤溶药物在IFF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