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家电行业中艾美特是个奇迹。
当大陆同行的电扇类产品平均出货价格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下滑,降至不足7美元时,艾美特的电扇平均价却逆势拉升,达到每台15美元。当同行们的小家电为打入海外电器连锁店而费尽心机时,艾美特却成为日本东芝、三洋,德国好运达,法国赛博等著名品牌的指定供应商。
500罗汉
艾美特前身是台湾威昂电器公司,成立于1973年,主营电扇,借台湾经济腾飞之机蹿红。1991年,威昂营收达到1亿元。为压缩成本,公司开始在深圳设厂,生意越做越好,但主要精力仍旧放在海外订单上,充分利用大陆的成本优势,主攻OEM。
威昂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滋润的生意最容易招来竞争对手。两年多时间,涉足电扇的小家电厂一下子冒出上百家,威昂的利润越压越薄,不得已才开始考虑品牌战略。
1993年,威昂正式在大陆注册艾美特品牌,并主动增强设计意识,从OEM向ODM(原始设计制造)靠拢。“我们开始招一些国内电机系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代客设计,”艾美特董事、执行副总经理蔡正富先生回忆。
艾美特的日子有所好转,但紧接着却走入绝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涉及全球,艾美特源自欧洲的200万台电风扇订单突然压缩至几十万台,东南亚与日本市场也急剧萎缩,令艾美特遭遇空前打击。
艾美特试图转身国内市场,但1997年的国内小家电市场正掀起另一场风暴。这一年,美的电器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成功上市,然后利用庞大的资本与品牌优势,大举进入小家电产业,短短一年内将广东省近200家电扇企业全数收编,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电扇厂商,产量达到艾美特的5倍以上。
面对数倍于己的对手,艾美特彻底失去打价格战的本钱,只好沿着产业链另做文章。
艾美特首先利用1997年之前积累的设计经验,迅速建立起一个500人的工业设计团队,成员包括日本、法国、英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大陆等全球各地的工业设计精英,这一规模比当时全球所有电扇品牌的工业设计人员加起来还多。
依靠强大的设计队伍,从工业设计、模具开发、金属冲压、组装生产至末端测试,艾美特全都做到一手包办,客户丝毫无须担心品质。“我们要让客户只需带着脑袋来,就能够做生意。”蔡正富说。如今,艾美特95%的零部件实现自制,成为基于设计的全能代工者。
之后,艾美特每年从营业额中拨出5%作为研发费用。这个超强的工业设计团队也不负重托,每年为艾美特开发出200件新产品,平均每一天半就有一件新品问世,在小家电领域,产品目录是美的的6倍之多。
2003年,正当全行业还沉浸在电油汀电暖器的市场美梦时,艾美特已成功研发出欧式快热炉和电膜式电暖器,将落后的电油汀电暖器彻底淘汰。当竞争对手追赶时,艾美特电暖器又开发被誉为“豪华智能的家居气候专家”的PTC陶瓷电暖器,不但能够快速升温,更具有加湿和空气净化功能。
在电风扇领域也同样如此,2004年艾美特推出了“塔式气流扇”,其时尚的流线造型,独到的360度送风功能和原装进口的光触媒喷涂风鼓,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风扇的传统印象。虽然以698元的零售价成为国内有史以来最贵的风扇,但销售远远高于预期,利润回报率更是超过20%。
如今,艾美特的研发和设计得到广泛认可,即使在以设计著称的意大利,艾美特电风扇也已经连续5年实现销售量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30%以上。在日本,每三台电风扇中就有一台是艾美特生产的。
老二哲学
与研发战略的“老大哲学”不同,艾美特在市场战略上选择“老二哲学”,不为抢市场份额而血拼价格,把精力放在产品品质上。产品路线上,艾美特的眼光也同样不“大”,它最推崇的品牌不是微软、通用、联想等大公司,而是一直以“专业、专注、精致”著称的世界著名小家电品牌吉列和艾尔·史密斯。
蔡正富认为,虽然吉列和艾尔·史密斯在品牌的规模上并不大,但是在他们所专注的剃须刀和电热水器产品上却精妙超绝,无与伦比。因此,艾美特30年来一直坚信,只要拥有绝对高品质的产品,就一定能够拥有强大的、超越所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力。艾美特人的格言是:要用造航天飞机一样的精神来造小家电。
沿着“精致化生存”的路线,艾美特不仅在产品设计上追求精致的工业设计外形,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求严苛的精致品质,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从产品设计到封装的各个环节来确保每一个产品的品质。普通风扇电机生产出来后都只是泡一下,就直接拿到生产线上组装产品,而艾美特为了保证其电机产品品质,还要多加“经过160℃的高温烘烤6个小时”与“再放置24个小时”的工序。
在艾美特的造梦工厂里,有一栋被称为“宝马大楼”的实验楼,因为里面的任何一间实验室的成本,都比一辆宝马轿车要贵,其目的也正在于提升品质。其中,投资新台币500万元的静音设备,原本只有在日本日立的冷气事业部门才看得到,艾美特竟拿来测试每台售价不到20美元的电扇,有时难免让外人觉得奢侈,但是艾美特人觉得很有必要。
在艾美特的寿命试验室里,有成千台小家电在运转,场面蔚为壮观:一排电磁炉一年四季在煮水,另一排电风扇不论冬夏都在转……据说每一款产品都会抽取几台样品在里面运转到“死”。据介绍,每天要花3万元的电费来做这个试验,就是为了观测每款家电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对不合格产品查找原因,改善品质。
当精致已成为艾美特的品质之后,消费者也乐意接受艾美特电器的更高价格。艾美特产品的精致之美,既赢得了消费者的芳心,也得到了众多同行的高度认可。2000年,日本三洋决定关闭全部海外工厂,将订单交给艾美特。
和合企业
在员工管理上,蔡正富提出“和合企业”,他认为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一支相对稳定,又比较亲和的员工队伍,才能成就一个公司的持续发展。蔡正富说 “员工是品牌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惟有以和合传统哲学为体,以西方先进管理精神为用,追求企业内外部平衡和谐、共生共赢,才能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创造力和向心力”。
为了真正提振员工的主人翁精神,2003年,艾美特果断地从总资产中拿出10%左右,对普通员工进行量化配股,把艾美特从俗称的“老板厂”一举改造成“全员厂”,几乎所有员工都一夜之间从打工族变成小股东。
配股为艾美特留住了人才,配股之后三年,持有企业股权的骨干力量离职不到百人,这在劳动力流动自由度很大的深圳是不可想象的。
2004年,艾美特得知基本工资即将调涨,即开始着手一连串的效率提升工程。蔡正富说:“我们把工人的薪资一次调整到位。但同样地,我们也要求员工的生产效率也必须作同比调整。”因此,每位公司干部都必须不断思索,如何把投入产出的性能不断调升。
四年来,艾美特的管理变革一直很成功。
2007年,艾美特6000名员工的产能与公司2005年8000人的产能完全相同。而更让蔡正富高兴的是,这一年,艾美特与海尔电器、五粮液以及蒙牛乳业等100多家中资企业一道荣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老二哲学
上世纪60年代赫兹(Hertz)公司一直是美国汽车出租业的巨头,其他公司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其间,虽然许多公司也曾经试图挑战“赫兹”的地位,组建租车业的新格局,但是都没有做到实质性的改变。
艾维斯(AVIS)公司是一家实力一般的小公司,在租车业一直很不景气,甚至濒于破产,直到1962年新总裁罗伯特·陶先德走马上任,才渐有起色。
在全美著名广告策划公司DDB的精心策划下,艾维斯公司的“老二宣言”出炉:“艾维斯在租车业只是第二位,那为何与我们同行?——我们更努力!”、“我们在租车业,面对业界巨人只能做个老二。在这个世界里,老二和老大有什么根本不同。老大是:‘不做错事,不犯错就是对的。’而老二需要:‘找寻新方法,比别人更努力。’”“艾维斯保证,顾客租到的车子都是干净、崭新的。雨刷完好,烟盒干净,油箱加满,而且各处的服务小姐都是笑容可掬的。”
一系列软文面向公众坦诚相告,尤其是营销史上这一段独一无二的市场定位告白,既缓和了老大的市场攻势,也拉近了公司与客户的距离,市场定位很快被市场理解和接受。公司此后不仅迅速转亏为盈,还大大拉开了与老三国民租车公司的差距,直逼赫兹(Hertz)公司的老大地位。
艾维斯租赁汽车的“老二宣言”至今仍是营销史上的一段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