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成瘾怎么办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运动非常痴迷的人
  李先生今年30出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晚飯过后,他都要叫上“跑友圈”的朋友,开始短途马拉松跑步,每次跑8~10千米。即便是打雷下雨,他也会坚持跑步。如果哪天没有跑步,他就会坐卧不安、心情烦躁。有一次他感冒了,医生建议多休息,可他还是坚持出门跑步,妻子苦口婆心的劝告也无济于事。对李先生而言,跑步成了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即便身体不适、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他也会准时运动,一不运动就感觉难受。
  众所周知,适量运动有益于人体心脑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健康,还能提升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缓解心理压力。不过,一些人在运动中会出现对运动过分“痴迷”的不良现象。像李先生这种情况,为了运动可以不顾一切,就属于运动成瘾,也称为运动依赖。
  运动成瘾是怎么回事
  运动成瘾者一般具有以下8个特征:①运动项目比较单一,每日运动有刻板的模式和固定的时间表;②为保证运动,会把体育活动放在优先于其他活动的突出地位,而且越来越严重;③对大运动量的承受能力日益增加;④规律性的运动一旦停止,会出现心境状态紊乱的表现;⑤一旦恢复运动,心境紊乱现象可减轻或消失;⑥主观意识到自己非运动不可;⑦不顾医务人员、家人、朋友的劝告,继续参加可能引起或加重身体不适的体育活动;⑧为提高运动成绩而减体重,并以节食的方式实现。
  Tips
  运动成瘾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行为成瘾,但目前尚未被纳入各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因此目前还不能将运动成瘾定义为一种精神障碍。
  测一测,是不是运动成瘾
  为有效识别运动成瘾者,国内外学者研制出了多个诊断量表。英国学者设计的运动成瘾量表(见下表),由6个问题组成,简单易懂。
  运动成瘾测试
  下列语句描述了个体在运动锻炼时的情况。请阅读它们,并根据您同意的程度,在相应数字上打“√”。
  为什么会运动成瘾
  有学者从生理学、心理学等视角提出自己的解释。交感神经兴奋-复合胺假说认为,运动可唤醒身体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儿茶酚胺、多巴胺等,可致成瘾的神经活性物质。内啡肽假说认为,运动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β-内啡肽(一种类吗啡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使人产生兴奋或对痛觉有更高的耐受力,这种“愉快素”会强化个体对运动的依赖。细胞因子假说认为,运动过程中体内白介素-6(IL-6)异常可能是运动成瘾的潜在机制。情绪调节模式认为,个体把运动作为避免或减少负性情绪的方法,长期的强化作用使其对体育活动产生精神依赖并难以摆脱,一旦停止运动,就会出现沮丧、抑郁、焦虑等戒断反应。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为了改变体形而运动的人(尤其是女性),更有可能出现运动成瘾。有研究发现,主要是为了控制体重而参与运动,并希望通过展现身材来表现自我魅力的女性,一旦符合自己或社会期望的外表无法成功呈现,便会强迫自己过度参与运动。
  克服运动成瘾的5个提示
  “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已被国人广泛接纳,一部分狂热的体育爱好者也会不由自主地成为运动成瘾患者。他们苛求高频率的运动,认为运动量越大越好,从而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发生运动损伤,甚至患上疾病,耽误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运动成瘾是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背景下一个值得去防范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每位体育爱好者也应意识到运动成瘾的危害性。为控制运动成瘾,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及时发现运动成瘾的早期信号,有意识地控制运动冲动;
  2. 当运动成瘾程度很严重时,应寻求专业机构的治疗;
  3. 选择多种形式的运动,不要过分依赖于一种形式;
  4. 学会通过其他形式来调节负面情绪,如唱歌、冥想;
  5. 努力培养对其他活动的兴趣,如阅读、书法等,合理地分配业余时间。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小张是一名爱好运动的大学生,平时经常打球或跑步。近几年,他在久坐或久站后,会出现腰骶部疼痛,活动一下就能缓解。开始,他一直以为是运动引起的损伤,没有重视。近几周,他只要坐得时间久一些,就会感到腰骶部疼痛或发僵,严重时还会有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早晨起床时也会感到腰部明显发僵,活动后症状能减轻。为了明确病因,小张去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且已有骶髂关节面骨质破坏,错过
网络资讯发达、便捷的今天,人们患了病、拿到检查报告,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上网看看。可是,比症状、查治法,越看心里越慌;找好药、搜新技术,跳进眼帘的先是“祖传秘方“;找合适的医院,家家都说自己最好;找靠谱的医生,一不小心被热情的骗子钩上……网络问医危机四伏,可是人们却离不开它。  网络问医,这里有安全岛和防骗术  医疗虚假信息是严重的社会公害,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曾出台一系列监管和处罚措施,
读者咨询  我今年55岁,前年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偏高,为7.2毫摩/升,我进行了饮食控制。去年复查,空腹血糖为7.6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8.1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为5.6%。今年复查,空腹血糖为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7.6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为5.4%。为什么餐后血糖反而比空腹血糖低呢?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是餐后血糖比空腹(或餐前)血糖高,但也确实有一些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比空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均衡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础。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学龄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对其积极开展饮食营养教育。   定时定量,合理安排三餐   学龄儿童的一日三餐时间应相对固定,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时细嚼慢咽。对于学龄儿童,早餐尤其重要。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
特应性皮炎,又称特应性湿疹、遗传过敏性湿疹。特应性皮炎患儿一般自出生起就有不同程度的“奶癣”发生,在成长过程中还常出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往往搅得一家老小吃睡不宁,到处求医问药寻求“根治”。  发病因素:部分可防可控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几点:一是遗传过敏性,即直系亲属中有过敏史,无法根治;二是患者存在表皮屏障功能缺陷,病情轻重与后天保养密切相关,部分可防可控;三是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接触
市场上的钙剂铺天盖地,让担心宝宝缺钙的妈妈们不知如何选择。而近期,包括光明儿童奶酪、乳加力胶丸、恒寿堂宝素康乳胶丸在内的多款婴幼儿食品和补钙产品被曝含卫生部禁止添加的乳矿物盐,又让选择乳钙为宝宝补钙的妈妈们心惊胆战。宝宝到底缺不缺钙?应该怎么补?乳矿物盐对婴幼儿有没有健康危害?  给宝宝补钙的困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 盛晓阳  困惑1:宝宝到底缺不缺钙?  
人到中年,骨量“入不敷出”  强健的骨骼是健康生活所必需的。人们常说的骨强度包括骨量和骨质量。由于缺乏测定骨质量的恰当方法,目前仍以骨量作为评判骨骼强健与否的标准。骨量,即骨密度,指每平方厘米骨矿物质含量。骨骼通过成骨细胞(新骨形成)和破骨细胞(旧骨分解吸收)进行新陈代谢。在不同年龄段,由于新骨形成和旧骨吸收的速度不同,骨量也会不同。骨量高,意味着骨骼相对坚韧。  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新骨形成速度
读者提问:我最近常尿频、尿急,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患了尿路感染。据说车前草可以治疗尿路感染,我家小区门口就有很多,可以采来煮水喝吗?  车前草的常用别名有钱贯草、车轮菜、老夹巴草、猪肚菜、灰盆草等,多在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即可。车前草性味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利尿通淋、清热祛痰、凉血解毒之功,常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等症。车前草的传说  相传,汉代
专家简介  王立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會哮喘学组副组长。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支气管哮喘、喘息性疾病、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专家门诊:周三、周六上午(高级),周五上午(特需)  预防吸入性过敏原(尘螨、花粉、真菌等)导致的过敏性疾病,减少或避免过敏原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比如,孩子对宠物皮毛过敏,只
淋球菌耐药离我们多远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致病菌。淋球菌耐药是自20世纪30年代抗生素用于淋病治疗以来,感染者和医生们不得不周期性面对的问题。历史规律显示,每间隔10~20年,在单药治疗的国家和地区便会出现对当时使用的抗生素耐药的淋球菌,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播散,致使该药物不得不退出淋病治疗领域。  淋球菌自身基因组的高频变异及所处的复杂微生物环境是其强大的耐药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