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花鸟画对当代绘画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花鸟画在艺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宋代是中国文人花鸟画发展的开端和顶峰时期。宋代诗词歌赋、理学和美学为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文学底蕴,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着文人花鸟画、文化寓意、当代花鸟画这三部分进行阐述。现当代中国花鸟画经过继承与创新,创作水平极大提高。在文化发展战略主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花鸟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整体规模的繁盛之际,我们也看到现当代花鸟画过分注重技艺,而忽视了其审美意蕴等问题。
  【关键词】:文人花鸟画;继承;发展
  一、宋代文人花鸟画的概述
  两宋是中国古代文人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了解文人画的定义是了解文人花鸟画的前提,文人画指的是画中带有文人的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宋代文人画家摒弃了画作的功利性,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志向,且多以梅、兰、竹、菊为描绘对象,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文人花鸟画以传统的宣纸和笔墨为创作工具,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于表达事物的精神面貌,追求浑然天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长河中,花鸟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了一些器皿、壁画等装饰图案上,但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擅长画花鸟画的画家。直到唐代,花鸟画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有了其独特的风格。中国古代花鸟画在五代时期得到飞速的发展,孕育出两大流派。花鸟画开始出现了“黄荃富贵,徐熙野逸”的两种风格迥异的流派,花鸟画开始走向成熟。
  宋代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一方面,花鸟画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出现了宫廷绘画;另一方面,宋代文人花鸟画也开始盛行。宋代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百姓生活稳定繁荣。物质生活富足,使得人们更多的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一时期,文人花鸟画得以快速发展。北宋晚期,專制和腐败使社会开始动荡不安,许多文人画家仕途不畅。文人用画作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愤懑与不满,出现了很多传世之作。宋代文人花鸟画的主要来源还是文化,这时期的诗画结合主要有以诗作画、为画题诗、诗画相融三种情况。宋代文人画代表宋徽宗赵佶的《腊禽图》、《芙蓉锦鸡图》等绘画作品上都题有诗,有力的推动了花鸟画的诗画相融风格。进入南宋,战乱不断,因此花画风变得婉约,如《疏荷沙鸟图》。图中所绘残败的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蓮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二、宋代文人花鸟画的艺术寓意
  受佛、儒、道文化深刻的影响,文人花鸟画中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禅宗对文人花鸟画影响最为深远,超脱淡雅的特征使宋代文人花鸟画由早期重写实转变为后期的重写意。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文人花鸟画不追求客观现实,但又不能忽视外界事物,于是有了写意花鸟画的扑朔迷离、若有若无的画面,加之文人们将诗书画印相结合。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影响了宋代文人花鸟画,追求婉转、恬淡、幽邃的意境。同样庄子的逍遥自在的思想也影响了宋代文人花鸟画的创作。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宋代文人花鸟画追求空灵纯粹的气韵之美,早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写到:“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气韵与灵透、玄妙的境界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空灵简纯粹的气韵美。
  三、宋代文人花鸟画的寓意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当代花鸟画家受新思想的影响,注重推陈出新,有所忽略对传统文人花鸟画的继承。花鸟画家为了表现出新意,多在题材、色彩、特殊的技法等方面下功夫,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创新意义。但在创新的同时,部分创作者忽略了对传统文人花鸟画的继承。当代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方面出现了断层,失去了创作的基础。因此,要深入研究宋代文人花鸟画中的有益成分,从中汲取营养,同时还要掌握扎实的西方绘画的技巧,丰富自己的画作。两宋时期的文人花鸟画创作都与时代发展相融合,使绘画体现出了时代内容,从而得到了大力发展。
  当前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决定了花鸟画发展的多样性。当代花鸟画家要立足于中国传统花鸟画,充分吸收文人花鸟画的有益成分,为现当代花鸟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宋代文人花鸟画家注重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如苏轼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印相结合、相补充,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是宋代文人花鸟画一个明显的审美倾向。后代文人画家在宋代以书入画的基础上,将书法、诗词中的成分移植到绘画中来,极大拓展了花鸟画的意蕴。由此可见,宋代文人花鸟画吸收了各种有益的绘画因素,拓展了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
  画家在题材、技法、色彩等方面下功夫,更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如此绘画时才能得心应手。不仅要掌握本专业方式技法,还要对本专业以外的其它画种有广泛全面的了解。画家要尝试多种画风,若不了解其他画种,对其他画风的评价就会比较肤浅、孤立。这样画家也很难做到触类旁通,既不利于个人绘画生涯的发展,也不利于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特殊的审寓意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注重诗词歌赋与绘画的关系,描绘出大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佳作。现当代画家要将书法、诗词作为基础,用笔要有书法和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文人花鸟画具有独特韵味的体现。将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与自己独到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融合、相统一,从而提高创作水平。
  结语
  本文结合宋代文人花鸟画的发展来研究中国古代花鸟画。宋代文人花鸟画不仅是为了让人赏心悦目,更加注重画的内涵寓意,将思想观念与艺术形式联系起来,用来寓意于物。宋代是文人花鸟画的发端,也是文人花鸟画的一个高峰,它在主题、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值得后世学习。当代的花鸟画创作需要我们学习宋代文人花鸟画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继承与发展中国文人画。
  作者简介:王小文(1993-),女,籍贯:湖北省宜昌市,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其他文献
【摘要】:库切的小说《耻》是一部围绕开普技术大学教授卢里的经历展开的小说。殖民主义分崩离析,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卢里从占据主体地位的局里人逐渐变成了边缘的局外人,作为主人公的卢里几乎成为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殖民主义消退,话语权丧失;个体追求与道德伦理的二元对立形成了卢里的存在之困惑。  【关键词】:耻;话语;局外人;存在  (一)殖民主义消退,话语权丧失  话语,根据福柯的研究,它是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
期刊
【摘要】:王安忆是拥有着大量作品的当代作家,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经验,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上海为背景,本文就以《长恨歌》与《富萍》为例,展现大历史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的自我精神、人格力量,同样也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王安忆;女性;上海;书写价值  一.空间变化中的典型景观  纵观中国文学史,经典的作品往往离不开典型的环境因素,诸如老舍笔下的北京四合院与胡同,沈从文田园牧歌式的
期刊
【摘要】:《暗香》句句咏梅,梅与玉人不断交织,抒发了词人对玉人的思念之情;《疏影》中用五位历史美人来刻画梅花,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之意。  【关键词】:梅;追忆;美人  一、《暗香》细读  在小序中词人介绍道,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词人应范成大的邀请,冒雪到石湖拜访石湖居士,并在石湖居住了一个月,作了这两首词,范成大看后非常欣赏,让乐工和歌妓学习这两首词,编成了曲子,因此这两首词也可作为两首自
期刊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哇,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哇,嫦娥離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  那家生意格外红火的店里放出了一段京剧,仅仅只是只是一小段的《贵妃醉酒》,却让我想起了那早已无人光顾的戏楼。  那些难得没有被坚硬水泥所覆盖的土地,总有一些别样的情趣。  那戏楼便隐在这泥土的辛香中。  门口的青石板被那柔软的布鞋鞋底擦拭着、被那坚硬的橡胶鞋底打磨着,寒来暑往,
期刊
作为日本文坛的领军人物,村上春树作品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国元素。村上春树写过很多中国人,中国元素似乎对于村上春树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学素材。本文试图研究村上春树比下中国人的特点,并将其与中国作家的写作做一对比,探索两国文学的异同点。  中日两国自古关系密切,两国既是友好睦邻,又曾在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而作为当代日本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主要有以下几
期刊
【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古典园林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进一步将中国园林从雏形推向成熟,园林的规划设计由前朝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相较其他类型的园林,皇家园林的转变更具代表性。通过对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的深入探析,进而总结出四个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整个中国园林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期刊
【摘要】:《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是改编于法国作家勒鲁的同名小说。这部音乐剧以精彩纷呈的音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剧情以及趋于完美的舞蹈,在音乐剧中成为了一部永恒的佳作。这些演唱将整部音乐剧中的所要表达的爱与恨、善与恶的情感内涵充分地演绎出来,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尤其是在该剧中“幽灵”这一人物,以其独具的神秘气质以及复杂的矛盾性格让他成为了《歌剧魅影》这部音乐剧
期刊
【摘要】:对语词的追求是贯穿在海男诗歌写作中的一大主题,主要体现为传统意象使用上的繁复和想象的瑰丽奇特。对汉语语词运用自如的海男,也不可避免地经历过曲折的和语词搏斗的过程。而语词最大的魅力则恰恰在于表达的困难,这将会是海男必须直视和破解的存在。  【关键词】:海男;诗歌;语词追求  海男在她的诗集《美味关系》中的序言里写到:“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与语词搏斗着,仿佛在一次又一次地穿越云南滇西的丛林地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越来越注重环境,以及人们对于自己的所居住所,所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舒适健康的生活目标仿佛是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附加物,而这也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命题。如何有效的运用软装饰材料来改善室内环境;如何把握和运用大量的新型的装饰材料为设计增添了创新的动力;如何提高了设计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室内设计中对
期刊
【摘要】:《武士与女俘的故事》是博尔赫斯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战争中倒戈的德罗图夫特和沦为印第安女人的英国女人的故事。博尔赫斯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在许多方面有可比性,文中通过对两个人物形象成长环境、人物性格、行为心理、生存境遇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比较,剖析其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武士;女俘;人物形象;比较研究;生存境遇  武士与女俘的人物形象出自于博尔赫斯短篇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