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西南山地民族中的传播与影响

来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西南山地民族中,彝族、纳西族和西部方言的苗族都有其传统文字;其他民族虽无传统文字系统,却长期受汉字浸染,将外来的汉字文化元素内化到了本族文化体系中。壮、布依、侗等民族长期使用汉字记录宗教经典,形成了基于汉字形态的方块壮文和方块布依文,侗族虽未形成方块侗字体系,却形成了大量“汉字记侗音”文本。这些都体现出汉字在西南山地民族中的特殊影响,特别是反映了土著民族对外来文字的创造性利用。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的木材经济得以兴起,并持续了五百余年。木材经济对于属于“苗疆”地区的清水江流域“刀耕火种”式的原始经济来说是一次大的经济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本文以艾伟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南方》为分析个案,通过对小说中几个人物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命运轨迹展示,来隐喻一种历史的混沌和怪诞,也正是这样的混沌和怪诞造成了这些人物
在人类学从一种生态关怀转变到心态关怀上来之后,原生态的问题重新进入到了人类学家的反思视野之中.在个体自觉的现代世界,我们需要注意到文化自觉之后的诸多新特质的涌现,它
京族作为聚居、世居民族,具有地理集中性和文化传承性。京族的"移民""异族"身份及以海为生的民族特性,使京族在具有其他少数民族共性的同时,更显示京族因地理环境而表征的多重文
以左家林场为例,通过分析国有林场存在业务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教育滞后;林种单一、经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落后;国家对林场投入长期不足;新型产业开发慢,管理机制不活等方面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增强.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将生态学原理进行
话语权影响了中国美学文献的产生、发展、演变、构架与核心理念。从渊源与结构上看,儒释道话语构成了中国美学文献的基本来源与主体格局,并直接影响其价值祈向;从当下研究现状看
当今生态旅游己经成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和发展方向。桓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是生态旅游观光的胜地。根据老秃顶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