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为何“联袁倒满”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rhyt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年,北洋系、立宪派、革命党构成一幅宏大的政治版图,北洋系与革命党势同水火,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精神领袖的立宪派左右摇摆,起着调和南北、平衡新旧的作用。
  自戊戌变法起,康有为与梁启超便一直致力于“倒袁”,康有为还在海外建立了庞大的保皇会,希望实现武力勤王,前提就是除掉慈禧的臂膀荣禄、奕勖、袁世凯。但梁启超的态度没那么坚决,他虽将袁世凯当作头号政敌,但也试图与其联络并合作。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在中国推动立宪,保守的慈禧、软弱的光绪、陈腐的官僚、贪婪的军阀都靠不住,真正有望拉拢的唯有袁世凯。
  袁世凯尽管属于慈禧的同盟,但慈禧并不十分信任汉族官僚,再加上另一汉族官僚岑春煊因在慈禧西逃时救驾有功而备受宠信,袁世凯的地位有点尴尬。与此同时,无论以岑春煊为代表的朝廷清流派(也被称为“浊流派”)还是北洋系,都想拉拢梁启超。
  袁世凯与岑春煊的矛盾因1907年的“丁未政潮”而激化,并以岑春煊被罢官而收场,袁世凯也元气大伤,立宪派坐收渔利,梁启超赢得改革与立宪的话语权。
  这时,立宪派将矛头转向袁世凯,尤其在光绪、慈禧相继崩逝后加快节奏,所借助的正是与袁世凯有仇隙的满族亲贵。这些满族亲贵组成“宗社党”,他们大多有留学经历,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认清若想保全君主就要立宪,所以目标与立宪派基本一致。康有为大喜过望,迅速制定了“联满倒袁”的计划。
  1908年,梁启超向同情改良运动的宗室发了数封密函,力促清廷诛杀袁世凯,声称光绪死得可疑,不能让奸贼逍遥法外。1910年,梁启超还给摄政王载沣上了一封万言书,历数袁世凯扰乱宫廷、煽动叛乱、培植党羽、虚耗公款等罪状。而在袁世凯被载沣罢官后,清廷立刻建立“皇族内阁”,成员几乎全是满族亲贵,这让汉族官僚与立宪派极为恼怒,也是梁启超转向“联袁倒满”的导火素。
  武昌起义爆发前后,梁启超联合汉族将领发动兵谏,逼载沣退位并解散“皇族内阁”。为解决困局,清廷内部形成一股力挺袁世凯出山的势力,而袁世凯出山后确实顺利地镇压了兵谏。另一批不满袁世凯的朝臣则希望立宪派阻止其篡权,康有为有所动摇,梁启超却不置可否。他已接受清廷将被推翻的现实,也准备支持袁世凯掌握权力,这样才能避免动乱、维持社会秩序。其实早在1903年前后,粱启超就因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之说而被康有为严厉训斥,虽然他做了检讨并重新回归师门,但辛亥之后他就再不肯对老师百依百顺了。
  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后,接连催促梁启超回国任职,言辞极为恳切。梁启超虽婉言谢绝,却为袁世凯积极建言献策,甚至抛出“开明专制论”为袁世凯的统治背书——这是他在无法实现立宪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政治抉擇,但毫不意外地遭到时人几乎众口一词的批评。
  袁世凯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后,梁启超成立了专门辅佐他的“进步党”,希望借此消除社会积弊、改善国计民生。然而袁世凯为称帝不择手段,积极谋求与日本政府合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梁启超几番劝说无效,终于对袁世凯彻底失望,燃起护国战争的烽烟。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历史教育,个人,群体,命运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8)09-0003-06  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大都知道,在课堂上适当讲点群体或个人的曲折经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些复杂的历史结论也会变得比较容易理解。许多老师或多或少都思考过这里面的原因,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解释一下“群体”和“命运”这两个概念。本文所说的“群体”,
虽说晚清发行纸钞是从1895年才开始的,但能上纸钞的头像和世界各国一样, “准入门槛”很高,只有慈禧、李鸿章等重量级人物才有机会。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庆亲王的儿子、清末农工商部尚书载振竟也在钞票上亮了相。  印有载振头像的钞票,是上海信成银行于1907年发行的“横式银元票”,上面还有行小字,“大清国商部尚书固山贝子卫镇国将军载公振”。  那为什么要让载振“露脸”呢?信成银行的创始人解释:一是载振跟信
隋末名臣李纲素以正直闻名,见到不合规矩的事,马上站出来口诛笔伐,毫不留情。大家都觉得他难缠,李渊却认为这才是忠贞之人,因此入主长安后到处寻他为自己打工。  李渊登基后马上重用李纲,让他做了礼部尚书。一次,李渊在朝堂上夸奖李纲,“今我有公,遂使刑罚不滥。”不久,李渊又命他担任太子詹事,以助太子日有所进。  李纲到东宫上班不久,敏锐地发现自己陷入宫斗旋涡了。当时皇族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太子李建成和秦王
海景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许多人的理想住房状态。有需求就有市场,地产商抓住大众心理,卖海景房,借着“既可投资,又可养老”“首付只需3万元”的诱人广告词,一时间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然而,业内专家谈到投资海景房时,却连连摇头,表示不看好。医疗资源的缺乏、交通的不便,让大多数人最终放弃到海边、山边养老。许多在海边买了房子的人好几年都不去住一回,海景房成了“空房”。没有人气,何谈升值?  长线投
动词-ing形式功能非常强大.它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表语、状语、定语、宾语补足语等成分,但它不能作谓语。动词-ing形式是高考常考语法点,下面我们为你精心挑选了八道经典动词-ing形式高考题,现在就开始疯狂操练吧!  1.Choosing the right dictionary depends on what you wanttO use it for.[V-ing形式作主语][2007年
1938年1月10日,南京城内一间房屋里,一个人在微亮的灯光下,悲愤地写下一封长信,他将这封信复制成多份,秘密转交给停泊在南京下关码头的美国军舰上的水手。一个月后,信函的内容公之于世——1937年12月13日,日本人侵占南京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写下长信的人成为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第一人,他就是在华美国传教士贝德士。  1920年夏,23岁的贝德士被派往中国南京金陵大学任教。年
粉丝们的疯狂表现,隔些日子就刷爆眼球。不过,17至18世纪的一些欧洲粉丝倘若听到这话恐怕就得淡淡一笑:做粉丝能疯狂得过我们?他们集体崇拜的偶像,就是同时期的中华文明。  当时最典型的行为就是翻译引进中国的儒家典籍,由于水平限制,也常翻译出新花样,《大学》被译成“成年人的学问”,《中庸》被译成“不变之中道”。这类翻译得“别致”的中国图书在当时都是欧洲各国赠送君王的名贵礼品。欧洲学者们还寻章摘句,整理
《红楼梦》里,凤姐生日时,贾琏招来鲍二家的,两人齐口骂凤姐、夸平儿,偏又被凤姐听到。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平儿成了琏、凤二人的出气筒,羞愤间只想一死了之。  并不是平儿脆弱或矫情,而是在当时的状况下,她实在不知该怎么办。领域被侵占、情感被践踏的凤姐自然理直气壮,不占理的贾琏却用一套“夫为妻纲”的观念为自己撑面子,顺水推舟,索性拔剑要杀凤姐。  他们在面子上互不相让,必要争个高下。因为彼此心知肚明,谁
1038年,西夏国主元吴正式称帝。可在此前一段时间,他却备感闹心,因为臣子一致反对他称帝——西夏一直享受宋朝的供给,况且目前的军事实力不足以与宋朝对抗,最好维持现状,休养生息几年再图大业。可元吴铁了心要干这事,谁劝谁挨刀。  第一个挨刀的是掌握西夏左厢兵的大将山遇惟亮,他是元昊的叔父,早年曾随元吴的父亲南征北战,后又辅佐元吴巩固河西走廊,可谓居功至伟。他认为:中原物产丰富,西夏贸易一直依靠宋朝,如
一、“以‘我’为主体”的理解  孙喜和认为,在运动学习中,应该将学习主体的动觉感受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感受——主体感受,才是体育教学展开的关键。他还强调,对运动的认知,特别是运动场面的具体认知与认知下的体验是这种主体感受获得的前提。那么,从单元的落实来看,运动场面的具体认知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的运动学习观,而非单一的动作学习观,是将技术动作置于运动整体的结构中,在其结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