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颜:诗歌是我们的生活,跟呼吸一样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历史系诗人林小颜以柔软的诗心,勾勒着生活点滴,倾诉着爱恨情仇,她用人生书写诗歌,也用诗歌温暖着他人的人生。
  林小颜,原名潘虹如, 中国当代青年女诗歌作家,也是一名90后旅美诗人,常年穿梭于以色列和纽约,现就读于美国知名院校常春藤攻读历史,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其中声名远播的要数由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歌《看不见的特拉维夫》,这是林小颜在以色列战争期间得到的灵感所作。
  虽然是一名90后,但她的诗歌却广受好评,例如被美国著名汉学家、诗歌评论家叶奚密评为“纯粹的诗歌”,并被美国诗人、翻译家顾爱玲评为“具有古典美”。
  当我们追溯到林小颜的创作成就,除了经济条件、个人禀赋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其人生经历。林小颜自小受家庭影响热爱古典诗歌,后去美国留学,毕业于加州大学,现于美国常春藤高校攻读历史。“历史是我们生活的轨迹,是存在与时间、永恒与消逝。我用历史的眼睛写诗。”探寻历史长河,她从原始人到一战二战,文明被毁灭、新生、重建等等,认知到人类中存在的很多共性。这些历史的感悟都深深渗透到她的诗歌中。在她看来,这不仅仅是情怀,而是她的生命。
  除了热爱历史,她还是旅行的狂热者,是传说中的“风一样的、可惜家里没有草原”的女子,永远停不下来,永远在路上。她亲历以色列战火、在穆斯林唱古兰经、在柏林的二战隧道里穿行,甚至见证了巴勒斯坦哈马斯近二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火箭弹轰炸,这些旅行经历对她影响深远,因此她决定用诗歌发出文字信号,希望以此唤起人们的思考。
  取得这种巨大成就的背后,靠的是她对诗歌的狂热。在她看来,诗歌就像是她的生命,跟呼吸一样,可以借诗诉说出自己所有的悲伤喜悦、绝望与梦想。写诗是为了释放出自己的诗性,让它与自己对话,这样方能遇到更为纯粹的自己。她自小热爱写古体诗,慢慢接触现代诗后不满于现代诗歌的现状,决心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歌。
  读林小颜的作品,难免不被其“古典品味与现代诗的先锋意识相融合”所深深折服。她是如何达到这种平衡,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起来的呢?首先,林小颜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在她看来中国古诗词有着无可代替的永恒美感。因此她在创作中将这种美感融合到现代诗歌,又用现代的眼光回头来读故事,从而得到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感触。这是林小颜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性。
  林小颜的诗歌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跨越性,这主要源于大量优秀诗人的熏陶。古今中外,从李白到汤显祖,荷马到莎士比亚。后来受到现代诗人的影响,如艾略特,Tomas.Transtromer,阿多尼斯,等等。但影响比较深的当数艾略特,他是划时代的一個诗歌符号,林小颜最开始接触近现代英文诗歌就是读的他。她最喜欢的作品当然是《荒原》,“记得小时候读到第一句April is the cruelest season, 整个人就麻醉了。” 在她看来,纯粹的诗歌不会局限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她不刻意局限自己的思维,只任其在空间游荡,这便造就了她独具一格的诗歌风格。
  对于诗人而言,中年是一个“坎”。中年之前,其创作力在诗歌的形式上;而中年之后的创作力,则主要在于内心深处的表现。作为一位女性诗人,林小颜认为:“这代90后已经快步入中年,所思所想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这些在我的诗歌中多少都会有体现。我想用我的诗歌一直陪伴大家。”她的诗风与早年发生了较大变化,总有些深沉苦难的主题,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与内心世界都出现了极大转变。
  林小颜今年28岁,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年纪,她仍然保持一年至少一部作品的量给读者,例如在今年就担任诗集《另一种骨头》的主编,将在纽约举办小型发布会。在她看来,每年保持定量的作品于其说是对读者的交代,倒不如说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她认为,在繁杂的生活中需要平静下来,用诗歌的形式感悟和反思。慢慢地,自然而然每年,或者每两年,就能积累到一定数量集结成册,这样也能鼓励自己一直写下去,将诗歌热爱到底。
  那为何要将诗集取名为《另一种骨头》?其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本诗集集合了50-00后在美华语诗人的诗歌,每个时代选一名诗人,代表了六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骨头。在林小颜看来,诗歌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一种对生活的呐喊,而诗人永远都是另一种骨头。其次,此次收录的50后诗人严力,作为朦胧诗歌的代表诗人,《一行》诗刊的创始人,他早年就创作了一首诗叫做《另一种骨头》,开头为 “狂奔的腿还在狂奔,只剩下狂奔在腿上写文章”。这便是将《不一样的骨头》作为标题的缘由。
  谈起林小颜为何担任这本诗集的主编,还是缘于上一本合集——由纽约桃花出版的《纽约流光诗影》,当时《纽约流光诗影》收录了几首林小颜的个人作品,林小颜也因为那本诗集结识了很多纽约华语诗歌界的前辈。她受其中一位前辈启发,“说应该做一本集合不同时代纽约华语诗人的作品,叫《另一种骨头》”,听闻后觉得这是个好想法,于是决定担任《另一种骨头》的主编。
  这本诗集经过林小颜的精心品读和挑选,收录了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六位诗人:50后代表诗人严力,60后诗人洪君植,70后诗人凌岚,80后诗人潘无依,90后诗人林小颜,00后诗人朱夏妮。其中,林小颜的作品有十六首,包括《索马里》,《春天》,《溺》,《偷书贼》,《人工智障》等。
  在她看来,诗集《另一种骨头》虽无法拯救世界,也无法带领人们找到真理。但是如果读到了,一定会庆幸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本诗集,它不是修辞,逃避,也不是无所事事的呻吟;它是美,是正义,是宇宙深处的奥秘,更是表达出了当前社会的各种大小喜怒哀乐,字里行间中都表达了林小颜作为该诗集的主编者想表达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林小颜运用文字所获得的抱负和志向。
  林小颜今年同时还有两本诗集在准备出版。英文诗集Cafe After Dawn会由纽约Arcade出版社重新出版,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修改和调整,同时在国内会发布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全新个人中文诗集《我的诗句,唤不醒长眠的你》。
  除了写诗,林小颜的第二爱好便是唱歌。在她看来,这与写诗的一样的东西,她请来了所有爱诗歌和音乐的朋友,大家一起弹吉他、听音乐、读诗。
  写诗至今,林小颜留下了相当富足的诗歌轨迹,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持续思考,林小颜一直持续着瞬间茂盛的创造力,这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纸蝶于漩涡中翻飞,终能飞出金凤凰。
其他文献
第四回  观音庵凤姐遇秦钟 丰都城鸳鸯见贾母  话话说贾宝玉跟随那一僧、一道走进洞门,只见里边走出一个少年来,不是别人,乃是柳湘莲。不禁大喜,笑道:“柳二哥原来在这里,别来无恙乎?”湘莲也笑着问好,拉拉手儿。  那道人、和尚便笑起来,道:“你二人可谓‘他乡遇故知’了,且进禅堂再叙罢。”说着,他二人先就进了禅堂,湘莲、宝玉随后跟了进来。先行了师徒之礼,后叙些朋友之情,僧、道二人上坐,湘、宝二人侍坐,
山重山,云上云,夕阳霞艳点边方  行人稀,故人远,晚风拂柳笛音员  水旋水,墙围墙,独影随身路漫漫  花落地,悲鴻壮,拂袖禅塵闯天涯  山重山,云上云,夕阳霞艳点边方  心魂醉,月暗淡,朱唇泪眼情周长  枫叶地,星月藏,银灯如掌照黯然   定神静虑仰苍天,巾帼肝胆细江山。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后以事贬岭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再贬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起,避乱江淮一带,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新、旧《唐书》有传。王昌龄为盛唐著名诗人,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
花是下凡的仙子,榴花便是五月的花仙。  连续十多天的梅雨之后,被幽禁多日的太阳,终于在傍晚时分逃出乌云的魔窟,将金色的光狠狠地撒了一地。我也早早地下了班,漫无目的地在江边游荡,只想放纵数月隔离的烦闷与连日加班幽闭的心灵。  远远望见一辆公交车在前方的站台停稳,门开的一瞬间,一双红绣鞋落在潮湿的路面,或许是迎面的江风太大,娇柔的身体几乎飘了起来。她停了几秒,用手理了理凌乱的长发,又拍了拍火红的裙角,
刘加霞 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心理学博士,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提出“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实证研究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培训实质是改变与创新”等观点,以及“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模式;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林春艳回到已不属于她的家。她侧身蜷曲在睡了七年之久的夫妻大床上。   在前夫丁克明面前,她本不想全盘托出,用灰色浪漫之比,洋洋洒洒,大书特书地不光彩章节,但却办不到。不这样她那颗沉甸甸的心就无法解脱。她心头好似塞满了棉花团,快要憋闷死了。况且感情回归,她的感觉是又回到往日的温馨小家,又回到可信赖可依靠的老公身边,心里有话不对他讲又能是谁?她敞开心扉一吐为快。她诉说,为买轿车“玩浪漫”发财梦升级为贵
奧尔加·托卡尔丘克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精练巧妙的波兰文字,在神话、现实和历史的印迹中悠悠摸索。她善于将迄今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联在一起:将质朴和睿智联系在一起,将童话的天真和寓言的犀利联系在一起,将民间传说、史诗、神话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其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同时把现实与魔幻乃至怪诞糅合为一,文字在似真似幻中反映出一个具体而微妙的神秘世界。她的笔下涌动着不同寻常的事物,但她又将神奇性寓于日常生
鼠年伊始  武汉”冠毒“肆虐  洪水猛兽般  濒临生死线人数逐日上升  武汉告急  全国危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白衣天使  以血肉之躯  筑起阻挡妖魔的钢铁长城  你们也为人子女  可能初为父母  拥有挚爱亲人  病毒的传染力  你们比谁都清楚  你们说  在疫情面前  在群众生命健康危急关头  责任重于泰山  舍小家为大家  逆行而上  你们无所畏惧救
正说到这里,只见贾夫人笑嘻嘻的走了出来,道:“老太太好性急啊,怎么把二侄儿的通灵玉都摘下来了呢?”贾母笑道:“我怕你们三心二意的,送过玉去我就放了心了。”贾夫人笑道:“我才聽凤姑娘说,这块玉乃是二侄儿的命根子,离了这个玉他就要害病的。只要外孙女儿你老人家不嫌弃他就是了,那里必定在乎聘礼呢!这块玉仍旧教二侄儿带上。我们也没有什么回的礼,这是当日老太爷给他姑爹的一副碧霞玺的带钩儿,也给二侄儿带上,算我
作者简介:  朱树元,做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师,后进入机关工作,已在《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小说选刊》等百余家刊物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等数百篇,百余篇被各类选刊转载,数十篇被收入各类年选、中学生课外读本等,曾获数个国家省市级文学奖项,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1  春节过后,开学头一天,我拎着玉儿的行李,把她领进了家。  我对妈妈说:“以后您有事情做了。”  妈妈打量着玉儿:“吆,这姑娘,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