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2016年,是中国文学的开拓创新、锐意奋进之年。继2014年召开文艺座谈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些文件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直面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了大批优秀作品,在国际上频频斩获大奖,文学领域呈现繁荣的态势。
  《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5-2016》中指出当下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动向:小说创作中,小人物的描写有新突破;网络小说中,虚构性写作独大的倾向有所改变,内容和技巧有所提升;理论批评中,理论反思与批评检省成为自觉。“文变染乎世情”,纵观2015-2016年文学创作,本土经验与中国故事越来越成为作家的偏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主义传统。
  长篇方面,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以及苏童的《黄雀记》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大时代变迁中的个人命运成为作家偏好的长篇题材;细密的写实,宏大的生活,饱满的人物,这些都体现了作家对于人性幽微与历史纵深的深刻把握。吴亮的《朝霞》关注都市边缘人的精神境况;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刻画了复杂神秘的北方小镇中的人生悲欢;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讲述了西藏现代进程中的阵痛与欢欣;冉正万的《天眼》描摹了黔北农村发展史;王树增的《抗日战争》秉笔直书,再现历史真实;陶纯的《一座营盘》直击军队腐败,何顿的《黄埔四期》刻写黄埔军人60余年的传奇人生……这些作品无不思想厚重,内蕴深沉,彰显了当代文学的成就。
  中篇创作直面现实,都市写作、乡土叙事、青春成长仍占据主导,作家细致地捕捉时代情绪,刻画现代人的生活境遇,彰显了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荆永鸣的《较量》描画医疗体制的种种病相;石一枫的《地球之眼》描绘了小人物安小男执着的道德追问与反抗实践;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以繁复的结构写离奇命案,充满悲悯;罗伟章的《声音史》谱写了村庄的挽歌;汪若的《六十岁的中文系女教授》锐利地探讨性与死亡;阿来的《三只虫草》、林白的《西北偏北之二三》、尤凤伟的《风铃》、张欣的《狐步杀》、祁媛的《我准备不发疯》、刘建东的《阅读与欣赏》都是扎实的作品。
  短篇小说创作着意于个性化叙事,结构精致,风格多元,城镇生活占据主导。全媒体时代,中短篇小说积极触网,依靠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广泛流通。冯骥才的《俗事奇人新篇》展现20世纪初天津风俗民情,刻画传奇人物,储福金的《棋语》描摹棋人众生相,麦家的《日本佬》关注战后平民的生活遭遇和内心裂痕。王啸峰的《井底之蓝》营造了神秘怪诞的苏州;残雪的《尘埃》以荒诞、象征手法描写尘埃的意识与活动。韩少功的《枪手》、叶兆言的《赤脚医生手册》、裘山山的《疯迷》、弋舟的《随园》、范小青的《碎片》等都值得关注。
  在创作题材方面,刘慈欣、郝景芳获得“雨果奖”,催生了中国科幻小说热,韩松、王晋康等人的科幻小说中所体现的想象力、人类伦理等倾向,对于当下文学中日益精巧而疲沓的文学审美有一定的反拨。自2012年起,非虚构写作不断得到强调,忠实生活本身的作品相对于向壁虚构、苍白虚假的作品更有所裨益;底层叙事也是近年来重要的创作热潮,对于社会底层的关注体现了作家的责任感,东西的《篡改的命》、曹征路的《那儿》、须一瓜的《别人》,都体现了作者犀利的批判与反思;但也有不少作品沉溺于苦难的渲染,仅仅关注生存性的匮乏,缺少诗性与美的提升,对于底层生活的刻板印象窄化了叙事的精神面向。儿童文学方面,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日益受到关注,《火印》《白银河》《将军胡同》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将趣味性与想象力与儿童心理结合,充满美感。
  此外,网络文学近几年极速扩张,主流化趋势明显。2015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70亿元,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亿。国家力量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着网络文学步入正轨,资本的深度介入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繁荣,阅文集团、掌阅集团、阿里文学成为网络文学三大巨头。网络小说IP大热,改编影视、游戏大获成功。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逐步成熟,在思想、人物塑造等方面有了进步,彰显中国风,对于现实的关注有所加强。玄幻、仙侠、都市、历史仍是创作主要类型,代表作品有《将夜》《择天记》《我欲封天》《最后的王公》等;都市小说呈现多元化创作趋势,如《莫负寒夏》《黄金渔场》等。
  笔者还试以代际划分的方式考察当代作家创作,固然有其本质主义的弊端,但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地把握时代文学的走向。“稳健”的50、60后作家屡有惊喜,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贾平凹的《极花》、王安忆的《匿名》、周大新的《曲终人在》、韩东的《欢乐而隐秘》、严歌苓的《上海舞男》,都是十分扎实的作品;“晚熟”的70后作家逐渐成为文坛中坚,近两年在长篇创作上爆发,如路内的《慈悲》,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李宏伟的《国王与抒情诗》、盛可以的《野蛮生长》《时间少女》、王十月的《收脚印的人》、任晓雯的《生活,如此而已》、葛亮的《北鸢》等都颇有分量。此外,张楚的底层小说平实沉痛,阿乙的侦探小说冷静而敏锐,鲁敏的都市小说显现了对于情感与精神分析的细腻把握,尤其是朱岳的短篇集《睡觉大师》《说部之乱》显示了浓厚的哲学意味与趣味,彰显新的文学可能。“早衰”的80后作家曾占尽风头,而市场的诱惑使得许多作者趋于浮躁,逐渐销声匿迹,难见有厚重感的文字和故事,迟迟未能从青春写作中转型;网络写作类型化严重,玄幻、仙侠、言情、后宫题材大热。不过可喜的是,张悦然、笛安、蒋方舟、颜歌、李傻傻、双雪涛、孙频等人的写作则体现了较为开阔的视野与丰厚的意蕴,让读者看到了80后作家的力量。
  2015-2016年中国当代文学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佳作频出,优秀的写作者不断涌现,对于现实精神的强调,对于中国经验的注重,都彰显出当代宏阔的视野与鲜明的时代精神,尽管对于作品形式、精神的探索还有待加强,“路曼曼其修遠兮”,相信广大文学工作者将继续上下求索,扎根中国现实,深入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去年,江苏无锡举行了港、澳、粤、苏四地教师“同课异读”《桃花源记》活动。这次“同课异读”活动,基于同样的教学文本,几乎同样水平的学生(均为无锡一所学校学生),由四地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取向与学情理解,设计和组织《桃花源记》教学。这次“同课异构”可以说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从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来说,“同课异构”之课“异”体现了课堂风格的多样,体现了教学艺术的差异。当然,这课“异”也带来了更多要思考
期刊
教学目标  1.以学生问题来引导品读文本,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2.读懂“闲笔”,以点带面,把握对西南联大精神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咀嚼文本细节描写中所潜藏的内涵。  2.从“先生”到“先生们”的自然过渡和深入领悟。  预习问题  1.“我”读出了这样一位金先生——(请分点回答)  2.“我”有一个问题。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跟着汪曾祺去认识他的老师——金岳霖先
期刊
1.导入新课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满房间。有一位诗人倚窗而立眺望远方,不禁泪眼蒙眬,于是一首小诗便从他的笔尖流淌而出。这就是《乡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这首诗,去听一听他的心声,去感受那浓浓的乡愁。(板书课题,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走进文本 
期刊
往最简单处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一届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可能有些微差别,一辈辈教师的教学能力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些内容本身在一定时期内没有什么变化——除非课程标准有所变动。这些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的主渠道自然是课堂,而课堂的本质就是把课前精心准备好的特定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并被学生内化。  那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如何呈现?有
期刊
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中,很少长篇大论的教育术语,多的是亲切随意的案例随感,让读者看到了李校长一次次不懈的尝试与探索。  他批评教师“习惯端着自己”,要求教师不做“警察”做导师,建立一种新型的导师与学生关系;他还提倡“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他倡导平等,“师生平等绝不是喊出来的,必须靠一件一件小事把平等做出来”;教师对学生,应该“从说服走向对话”,要以“同理心换位思考事情背后的原因”,等等。
期刊
打开2015年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各市的试卷都呈现出立意新,构思巧,时代感强,语文味足的特点。连云港市的中考试卷亦是如此,无论是立意、选材、设题,还是结构安排等,命题者力求将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有机融合,实现了语文课程内外的有效衔接,使整个试卷无一处不充盈着语文味。考试虽然已经结束,我想试卷特点的分析梳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我们今后把握命题方向、反思课堂教学不无裨益。  一、试卷呈现的特点  (一)
期刊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每册书的每个单元,均编写了诵读欣赏专题,所选文本都是诗词小说散文等文学类作品,之所以在阅读教学之外编写诵读欣赏专题,不外乎是使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让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在实际教学中,该专题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要么等同于实用类文本一样来教学,要么把它作为积累素材,让学生读读背背,
期刊
“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又是极孤独的人,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教《皇帝的新装》,我总是要先读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给成人读的童话》,我越来越相信,最要读童话的应该是成人,我们必须要在童话面前集体脸红!  可是,最初的童话,我们只把它作为成人教育儿童的工具,简单粗暴地给孩子们的阅读贴上意识形态化的解读。《皇帝的新
期刊
大家都熟知,人物、环境、情节是构成一篇小说的基本三要素,很多老师都会执着地、千篇一律地按照这三个要素来架构和组织自己的小说教学。如何在尊重小说表达原貌以及小说文体特征和学生阅读小说的实际情况、阅读兴趣等方面来进行小说教学,笔者觉得所有的教者都应该做一些有效的尝试。笔者觉得小说中纷繁众多的“物件”应该成为小说教学中很好的抓手。这里的“物件”就是指小说中存在的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或者风景,这些“物件”的
期刊
教学目标的设定有两个依据:一是教材,二是学情。我以《春》这节课为例,从教材和学情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准确定位一堂课的核心目标,以及目标的达成策略。  《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亲近文学、珍惜金色年华、了解民俗风情,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春》是朱自清特意为教材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以清新优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