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痘的预防方法

来源 :饲料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羊痘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化学药品或抗生素均无疗效。用抗绵羊痘高度免疫血清治疗,仅能在发病初期有极微的疗效。因此,当发现本病时,应将病羊隔离,注意护理,加强饲养管理,使羊舍干燥,通风良好。在病羊发高热和发痘期间,注意预防由于病原菌的侵入而继发合并感染(如肺炎和胃肠炎等),特别是对羔羊和细毛羊更要注意,此时注射抗生素或给予磺胺制剂,对控制合并症有一定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以及饲料原料涨价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降低,个别地区波动很大,甚至出现弃养或转产的情况,生猪养殖行情越来越不乐观。为改变这种现状,应结合养殖场自身内部情况综合分析,从多方面着手获得较高的生猪养殖经济效益,其中降低养殖成本是关键。降低生猪养殖成本,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降低饲料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同时,还要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做到适时出栏。本文对如何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报道,持续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全球养猪业的发展,应引起养殖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特点,重点分析病症类型,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相应手段,实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
对生猪体内的药物残留进行科学处理,不仅能提高猪肉的品质与安全,还能降低传染疾病的发生率,对维护生猪交易市场的稳定性有积极影响。
动物疫病的防控已成为畜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阶段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防控意识缺失、防控经费不足以及防控监测不够规范等难题,迫切需要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为畜牧业的发展及社会公共卫生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大众高度关注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愈发重视肉鸡检疫与食品安全问题整治工作。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诸多传染病和疾病的交叉出现,不仅与养殖生产产的环境卫生与饲养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还对肉鸡检疫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阶段应加强对肉鸡检疫工作问题的排查,并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禽衣原体病分为急性或慢性的禽类传染性疾病,许多笼养、野生以及迁徙的禽鸟易感,在临床上,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肺部或肠道的症状和病变。长久以来,潜伏的或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衣原体感染在禽类与人类之间染播,是衣原体病原传播主要且最重要的方式。历史上,在其他禽鸟中,禽衣原体病曾经被称为鸟疫。本病尚无有效疫苗,故重在做好日常防控。
夏季时节,气温炎热,肉鸡耐热性不佳,极易出现热应激反应。特别是规模化肉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肉鸡会因热应激反应出现食欲不佳、饮水量大增等问题,使体重快速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甚至出现中暑死亡现象,给规模化养殖场肉鸡养殖效益的提升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避免以上情况,需要探寻夏季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问题所在,从而针对性提出科学的饲养对策。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急性以及慢热性的特点,当牛群感染此类疾病之后,除了有精神抑郁外,还会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突发情况,从而进一步导致瘫痪、肺气肿以及流产等问题[1]。另外,此类疾病不受季节的限制,会给养牛产业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掌握其流行特点与诊断方式,通过综合手段科学防控,方能有效避免经济损失。
造成牛病治疗难度高的原因有多种,分析原因主要是疾病种类繁多、致病因素复杂。同时,一些养殖场还存在不配合兽医工作,对疾病的防控要求没有及时落实到位的问题;再加上市场上假药横行,虽然可以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但治疗效果不能确定。目前,这些都是牛病治疗困难的影响因素,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益生菌属于活性微生物,其用于水产养殖中,可以调节水体中的微生物平衡,并且不会出现药物残留现象,还可以减少水产动物的抗药性,消除抗生素药物使用对水产动物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提升水产食品的安全性。在国民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当下,人们的水产品食用需求也不断提升,市场供需状况的改变推进了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水产养殖的高密度发展虽能提升养殖者的收益,但同时也使水产品的质量呈现出递减趋势,而益生菌的利用可取代抗生素类违禁药,有利于在保证水源质量和提升水产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