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陶瓷纹样设计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a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研究的是陶瓷纹样在历史中的发展过程,以及外来因素对陶瓷纹样的影响。分析历史上,陶瓷纹样是由什么因素改变结合各朝代发展变化从而得出结论。中国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陶瓷艺术是艺术长河中最灿烂的浪花。中国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陶瓷艺术所作出的贡献。陶瓷艺术创作是中国先民最早的创作活动,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通。传统陶瓷艺术不仅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也让人类对身边事物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同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陶艺纹样熔铸着人类最原始的审美与艺术追求,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传统陶瓷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的纹样装饰特点,纹样形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陶瓷纹样设计;文化审美
  引言
  中国先民利用大自然为自身创造良好条件。并加以装饰、添加色彩。陶瓷的出现揭示了人类利用大自然朴实的基础,去改造自然的新篇。陶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根发芽,每一件陶器都富含时代文化的烙印。陶瓷上的纹样充分反映了先民在改造自然方面的智慧与创造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纹样发展主要集中于宋元明清时期。
  1传统陶瓷纹样的形成
  从远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活动。发现于北京周龙山山顶的“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山顶洞人的石器尽管不典型﹐但骨器和装饰品制造得非常精巧。山顶洞人还懂得用赤铁矿粉末染色的办法﹐这使得装饰品愈加艳丽出色。钻孔﹑磨制和染色技术,将中国原始雕塑形成的参考依据带到了更早时期。我国原始陶塑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早期这个时间段。莪沟遗址的陶塑纹样上曾呈现篦纹、压印纹、坑点文、划纹和指甲纹等。部分陶器已经有了简单的彩绘,陶塑开始表现现实人类生活。新石器时代各种红陶、黑陶、灰陶、白陶、印纹硬陶的划纹、镂孔、波浪纹、锯齿纹。原始陶塑艺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从旧石器时代简单的纹身、岩画到青铜器时代的简洁、粗狂,再到精美、复杂的动物纹和吉祥图案。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体现更是时代的象征。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夏代陶器最主要采用灰陶和夹砂陶两种,人们崇尚武力,多是用夸张的人面纹做装饰纹样;商代的祭祀活动及其频繁,“俑代人殉”开始出现,陶俑出现于商代,虽塑形粗丑,却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体现人物情绪;周代则以雷纹为主;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竞逐,仍然崇拜龙、风、兽纹;秦汉时期,受到秦代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影响使富有情趣的陶塑风格转型发展,动物纹和人纹大范围流行,汉代明器陶塑高度推崇自然美利用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夸张、写意的艺术手法把及其富有生活气息的汉代艺术诠释的生动形象。例如,史上最混乱和复杂的时期魏晋时期,人们需要寻求精神支柱,佛教就由此迅速發展起来。人们在原有的复杂纹样基础上加以改造,将莲花纹、团花纹运用到陶器上,为其后唐宋元明期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扎实的根底。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时候经济文化最为兴旺时期,中外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创造了璀璨文化。隋代时期虽时间短但佛教却取得极大进步,皇室贵族大量制作,使佛教纹样艺术达到顶峰。唐代彩绘陶俑和釉陶数量最多,国花-牡丹为主流纹饰。宋代陶瓷上的写实花鸟图案属于花卉主题的有:牡丹、向日葵、梅花、牡丹、莲花、菊花等;以鸟、鱼、昆虫为主题的题材较为常见。为适应陶瓷技术的特点和装饰需要,经常保留花鸟生动自然的外观特征和生长运动姿态,采用点、线、线结合的方法,用简化平面图像来处理。元代时期引进了教派图腾,使少数民族与汉文化融合在一起。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纹样发展到达了高潮,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经济活动为明清时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陶瓷艺术也得到发展,造就了各种传统纹样的出现。
  2图案与陶瓷纹样
  追溯数千年以来,关于中国传统纹样史与陶瓷艺术的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按历史进程的时代为序,进行纵向研究。中国原始陶艺具有两个基本形式:写实和写意。写意能够清晰表达出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能力,用图腾来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意思。不同时期的纹样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景观和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其抽象写意风格和具象写实风格相伴而生,互相补充,无论哪种风格的纹饰图案都与客观物体有种相同的属性。原始人类使用几何体的复杂图形组合,构成了饮器和盛器。首先,陶瓷造型逐渐多样化。其次,陶器造型逐渐向人类工程学发展将陶器造型赋予人性化,例如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再次,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起来,陶器纹样从低级到高级,从简略的象形图案发展到繁杂抽象的几何纹样。旧石器时代主要是以直线、折线等线条组成简单、雅拙的几何纹样。虽然看似“抽象”,却有着具体的“前身”。例如:经过考古材料证实,鱼纹的图案是对鱼的真实写实。旧石器时代的图案主要设计是绘制鱼的形状图。然而,最常见的半坡彩陶图案是折线、对角线和三角形的组合。在一些陶罐中,也有比较逼真的脸、鱼、鹿等形象。特别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圆脸上有两只眼睛和一个三角形的鼻子,头部带有装饰。每个颊部或嘴部都各绘鱼形花纹,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这与原始先民对自然界最初认识先关联。
  在我国陶艺展的历史上,从绚丽多彩的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时期釉陶的出现,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早春的越窑青瓷;从南青北白、天马行空的隋唐五代陶瓷到扑朔迷离的宋五大民窑陶瓷。再到元明一枝独秀的景德镇陶瓷以及明清的德化陶瓷,都是在三国、两国、江南、早春的越南窑、唐代的五代陶瓷、宋代的五代名窑陶瓷。然后是袁明义。明清时期支独秀的景德镇陶器和德化陶器。每一个阶段的陶瓷艺术都可以说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的瓷器风格大多写得有意义、有内容, 审美情致反映了统治者的爱好,并且与时代经济、文化、政治密切相关。因技而得道,因技而得以传承,再将相传的技艺交融相得益彰。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享誉世界,达到了中国制陶业的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也让后人难以再超越。
  3儒释道对传统陶瓷纹样的影响
  陶瓷艺术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特别是遭到当时盛行的儒释道的影响。随着工艺技术不断进步,陶瓷文化在艺术形式上发生了改变,反映出陶瓷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战争频繁,致使饱受战争折磨的人们对战争极为厌恶与排斥。于是,需去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以佛教为主的儒释道就由此在中国传播开来,中国的本土纹样与外来纹样互相适应融合。陶瓷艺术将儒家美学、佛家“无我”、道家“无为”有机结合起来。在陶瓷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人生中的和谐美感。   佛教纹样最流行的是莲花纹。中国原有的卷云纹向植物纹转变,构成忍冬纹,这是佛教主要的润饰纹样之一。莲花是佛的象征。莲花是出于泥泞的却完美无瑕的。它象征着佛陀和菩萨与红尘的分离,道空、天空、地空、人空。莲花是花虽死而根是不会死的,来年又会开出花来。它象征着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并继续轮回。佛教视莲花为圣花,以莲花为佛在生死烦恼中诞生的象征,不受生死烦恼的干扰。是对“莲花化生”观念的形象标志,因而莲花纹在佛教的修饰纹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莲花纹样在陶瓷纹样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作为整体纹样中的单独原件,另一种就是“莲瓣式”。莲瓣纹本用于宗教人物的承座,例如:菩萨、佛祖等。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便将莲瓣纹用于日常的器皿纹饰。最为著名的就是南北朝时期曾出土的青瓷莲花尊。莲瓣纹在圆形器物上纹饰使整个器皿犹如盛开的莲花。像青瓷莲花尊这种大型器皿,莲瓣纹往往在器皿下腹部、肩部和足部配上纹样,上下分层多达七层,并出现复层。莲瓣纹虽盛行,但是却还是带有印度莲瓣纹的较多特点,没有进行明显的文化转变。从转变上来看,忍冬纹和团花纹样的流行对中国陶瓷纹样的发展產生巨大影响。从形、色、质共同的文化特点中,将传统纹样与域外纹样相互交融。
  4传统陶瓷纹样的审美研究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不断进步,这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陶瓷纹样的设计美学息息相关。陶瓷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型和纹样,还在于当时人们的审美。
  首先,从传统陶瓷的材质上来看,陶瓷是由用自然界的固有化合物或合成化合物经过塑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陶瓷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对化学成分的掌握还不够,在不同的烧结气氛下,烧制的陶瓷瓷质也会有所区别,瓷色也会有所变动。例如,“孩儿红”、“象牙白”、“葱根白”等不同釉色。看上去是随意烧制的却使传统陶瓷更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苏清河艺瓷苑研制的“莹玉红”。它在灯光的照射下犹如刚出生婴儿的皮肤白里透红,远远超越了明代的“孩儿红”。实际上,一个完美的作品的雕塑需要好的瓷土。若瓷土本身就很完美,不需要釉的装饰,加以雕琢也会变成一件艺术品。
  其次是线条美。古时候,陶瓷文物经过数千年的工艺发展和技术发展,已经发展出许多不规则的纹理和纹样。纹样是由点线构成线对于点来说,是一个抽象与概况和谐统一的规律。线完全呈现了生命的规律。传统陶瓷纹样中对于人物衣着的纹样尤为重视。通过衣着的纹路走样,反映出人物的动态、性格特征。巧妙地将服饰的轻薄与厚重感体现在陶瓷表面。传统纹样中对“线”的应用十分普及,在立体的雕塑中,将“线”作为主要手段,将人物的脸部动态表情,神态加以刻画。这样使得陶瓷外观精巧别致、神性具兼,看上去更加的精致。
  最后,陶瓷的造型艺术十分重要。《考工记》记载中“工有巧”指的就是两个方面的工艺技术。一是工艺品所用的材料,二是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在陶瓷的艺术造型处理上,应注重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做到整体和谐统一。传统陶瓷制作的技艺高低主要体现在,制作者的精雕细琢。使之陶瓷艺术形象更加细腻。例如,观音的形象,人物塑造神形兼备,纹理层次清晰可见,则体现出制造者超高的技术水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5结束语
  传统的陶瓷纹样不仅是文化的缩影,也是文化的延续手段。不仅仅是当代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对于传统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将文化注入到陶瓷艺术中,才能保证陶瓷艺术的不断发展与传承,永葆生机。无论多么精彩绝伦的陶艺作品,都保留着源于泥土的朴实感。只有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才能给传统陶瓷纹样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艾东,《中国陶塑艺术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2]邓惠伯,《中国绘画横向关系史-——丝绸之路与东方绘画》,2018年9月第一版
  [3]孙德明,《德化陶瓷艺术》,2017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张秦瑜(1988.10--),女,浙江人,汉族,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陶瓷纹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山水画从萌芽于晋,“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历代名画记》)到脱离于宫廷建筑,再到唐代山水画之变,宋元山水画之成熟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有无相生”等,这些思想正是山水画主体精神的表达。道家思想的“无名之朴”促进了水墨山水画的产生,由此水墨山水画成为主流并且贯穿山水画发展的始终。  【关键词】道家思想;中国山水画;精神的
期刊
【摘 要】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是中央支持库区移民经济发展的长期举措,广西区2018年度的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运行总体规范,但诸多因素造成了该省项目资金使用进展缓慢。必须从加强资金目标的协调管理等方面进行机制、体制、制度改革,提升项目运行效率,提高项目管理绩效。  【关键词】广西;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问题与对策  1 2018年度广西区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下达的基本情况  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
期刊
【摘 要】丁集煤矿作为淮南矿业集团的主力矿井,产量高任务重,由于开采深度很深,巷道维护工作量很大,单纯依靠人力巷修难度大且不安全,因此必须引入多功能巷修机、液压挖掘机等机械设备,更好的做好巷道修护工作。  【关键词】巷修;机械化;挖掘机  1丁集煤矿机械化巷修情况  丁集煤矿一水平标高为-826m,具有埋藏深、地压大,巷道变形速度快的特点。巷道底鼓、顶板下沉、两帮收敛、棚梁反折、棚腿失稳等现象显著
期刊
【摘 要】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是煤矿常见的安全事故,通过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发现,煤矿顶板事故在所有事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40%;而顶板死亡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0%。主要是巷道的断层、围岩的破碎或者顶板的松动是造成了事故的主要原因。只有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关键词】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引言  煤矿巷道顶板事故指的是顶板突然崩塌。在煤矿生产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人们的传统的阅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给传统阅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也给传统的阅读方式改革发展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本文从数字阅读的特点、数字阅读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对面向数字阅读的传统图书馆发展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电视社教类节目是贴近社会生活,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栏目,是教育与电视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社教类节目主持人既要具备一定的社教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同时要有亲和力,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一档成功的社教类节目,必须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使节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当前社教类节目的现状,从中发现主持人的主持特色,并提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建议,希望能为社教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快速改革、发展,新闻媒体逐渐走向市场化,记者也受到严峻的职业道德考验,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加强分析和探索,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便提升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水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引言  新闻媒体是大众传媒,在正确引导舆论、传播主流价值观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记者是新闻事业从业者,背负着维护国家利益、弘扬民族精神、传播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阅览室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内容和知识的渠道更加方便。所以我国应该更加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便与人们查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基于此,本文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现状、建设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就课程而言, “课程思政”不是强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而是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内容, 使得专业课有情怀、有味道、有气质。通俗理解, 就是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 教育学生要做到“又红又专”。秉承自然融合、点到为止的原则, “课程思政”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大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局意识、为人处世、创新教育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点。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文写作;融入点
期刊
【摘 要】环江主题教育稳步开展,基层工作扎实推进,(1)加强组织领导,从严治党,(2)廉洁自律,加强作风建设,(3)牢记初心,加强学习。  【关键词】珠江主体教育;稳步开展;基层工作  引言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陈列馆,开展警示教育,给烈士扫墓献花圈,观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活动的直播盛况,举办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