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旅游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旅游行业也在市场需求中蓬勃发展起来。各大高校为了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纷纷开设旅游专业,而很多学者也对旅游行业及其教育理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关于旅游教育的研究探讨主要尚停留在旅游需求、服务等表层以及旅游人才培训的粗浅阶段,几乎没有对高等旅游教育进行全方位系统审视的论著,对“高等旅游教育是什么”这类基本问题认识不清。这与当前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极不相称。
  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汤利华的《高等旅游教育是什么:从反思“自我”到走向“一体化”的探析视界》这本专著,不仅引起了广大高校旅游专业教育者的普遍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广大学者对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本质及特殊发展道路的观察与思考,是当前高等旅游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部难得的力作。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诸如旅游教育理论与市场发展的冰火现象、根本症结及产生的原因,作者在本著中,主要从旅游业教学理论实践出发,讨论当前高校旅游专业理论实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对旅游业进行多元化审视,最终上升到对教育现状进行深入的反思与重构。作者认为,要在旅游业火热现象下,冷静反思“旅游教育”;要从“源头”上系统思考,“跳出”旅游教育看旅游教育,认真回答高等旅游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等“元问题”,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科学探讨其教育属性、创新发展理念和路径,使旅游教育真正与市场相结合,使我国旅游教育理论真正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自身的发展特色及规律。
  在本书的引言和绪论中,作者开门见山地分析了“追究”“高等旅游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目的与意义,并且详尽地介绍了本书的写作结构及方法。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中国高等旅游教育之发展背景与现状,高等旅游教育之本源与属性探索,高等旅游教育之理念与方法探讨及借鉴,高等旅游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径选择与涉旅企业人才开发实践之观察与启示。在第一章节中,作者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在第二章中,作者进一步从高等旅游教育的概念出发,结合高等旅游院校的发展实力及国外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探讨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实践的完善与发展问题;在第三章中,作者针对高等旅游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理念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借鉴世界知名旅游院校的理论实践经验,指导和完善我国旅游教育实践及理论发展;第四章主要偏重于旅游教育的实践方面,作者对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及构建“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微观的角度对“一体化”的具体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第五章中,作者又通过大量案例,对涉旅企业人才开发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
  总之,汤利华的这部《高等旅游教育是什么:从反思“自我”到走向“一体化”的探析视界》,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高等旅游教育的本源与属性,探讨了高等旅游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以及高等旅游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为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构建了“一体化”的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博士生,讲师)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法律以儒家传统思想为建构基础,把刑法作为法律建构的重点,其他法律是作为辅助作用存在的。这种封建的法律体系在中国沿用了很长的时间,对中国近代法律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近代法律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悲剧性,它是坚船利炮下的产物,可以说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并没有延续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轨迹。由于19世纪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与世界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联系,这种联系完全改变了中国近代
期刊
摘要: 基于通才育成指向,将通识教育科学地融入本科教育,是成就西南联大一流本科美名的重要因素。通识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通过具有“大类培养”性质的院系设置、良好的通识教学氛围营造和通(识)(渗)透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系统而高效地推进了通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于今后的通识教育而言,西南联大的经验和智慧中,以下几点更具有价值:将通识教育与本科教育无缝对接,构建通识教育的基本逻辑;基于“系统”思维,推动通识
期刊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为标志,而教育界真正的心理健康活动最早是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其后,随着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的颁布,心理健康教育正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德育中
期刊
摘要: 大学学者学术责任以追寻知识真、善为价值取向,它是学者们学术伦理生活的核心。责任是角色所赋予的,大学学者角色决定了他们本质地具有担当学术责任的义务,这些职责的有效履行,需要以制度契约化的形式来规定、保障。良善的学术制度至少需具有公正、秩序、效率的基本价值才有利于大学学者尽职尽责。学术是典型的社会公器,平均主义理念的权利配置方式不利于促进佼佼者尽职尽责,公正俨然成了学术制度的首要价值。学术制度
期刊
学报是高等学校非常具有学术性的理论性刊物,刊登的内容大都是具有研究性、新颖性的学术论文,学报的来稿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学报的读者大都为高校教师和学生、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所以高校学刊为学校和外界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是与外界学术联系的纽带。此外,高校学报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学术事业及创新水平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学报还有利于培养研究人才
期刊
摘要: 随着学术生态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学术不端现象开始凸显,构建学术不端治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学术不端治理问题,经过三十多年建设,已经形成结构清晰、职责分明、依法监管、防治结合的学术不端治理体系。本文力图从美国战后学术系统变化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其学术不端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和背景以及政府为治理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建设,并通过对其制度体系结构和特点的分析,
期刊
摘要: 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是衡量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随着现代大学理念变革、全球化与市场化潮流涌进,我国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正经历深刻变化并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对教育学培养目标历史沿革的梳理,基于全国92所普通高校教育学培养目标的文本解析,研究发现,我国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人才类型、社会角色、教育素质等方面,呈现出“秉承固有传统”与“探求多元化转型”的双重特征。其固有传统表现在
期刊
摘要: 通过对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经验和不足,结合“财务学及技术基础”课程翻转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行为、效果及其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线上、线下两个讨论的设计和组织。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微课建设;基础是“题库”建设;慕课平台是重要条件;课程考核设计是“牛鼻子”;知识系统性是短板;关注学习困难群体是难点。  关键词:大学;财务学;
期刊
摘要: 构建与完善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制度是规范学术研究、重塑学术共同体学术责任伦理的内在旨意。通过以法律规范和政策规范的核心要素为分析标准对50所高校的惩处文本分析,发现高校制定的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制度存在功利化的价值观念有悖教育的整体目标、制度文本诸条目规范内容欠妥、制度文本完整性有待商榷等瑕疵,未能真正实现制度“善”与程序正义的学术善治愿景。为此,需要重塑惩处制度的价值观念、规范惩处制
期刊
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向来关照人的个性、情感、品位、意趣,并伴随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和哲学内涵。不论社会如何变幻,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安放灵魂自由皈依的一隅净土。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艺术”不再是国人眼中的冷门学科。然而,现实中终极关怀的缺失,忏悔意识的淡薄以及对人性与生命的冷漠甚至无视等社会顽疾,都导致艺术的苍白和人类灵魂的沉沦。在这种世风之下,音乐学者有必要将专业化的研究,转向对音乐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