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三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病源候论·风冷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两手长舒[一],合掌向下[二],手高举与齐[三],极势[四],使闷痛[五],然始上下摇之[六],二七[七]。手下至髀[八],还[九],上下缓急[十]。轻手前后散振[十一],七[十二]。去[十三]内风冷痛[十四],日日消[十五]。(双手前拓[十六],努手合掌向下[十七]。)”
  校注:
  [一]两手长舒:手指分开,坐腕立掌,两手向前舒展延长。
  [二]合掌向下:两掌外旋,两手相合,掌指向下。
  [三]手高举与齐:“”指肩膀,指两手高度与肩膀齐高。
  [四]极势:两手合掌姿势下,向前牵拉肩部,逐渐达到极限。
  [五]使闷痛:两手向前牵拉肩部,使肩膀牵拉感到闷痛、酸胀,并以此作为牵拉力度的标准。
  [六]然始上下摇之:“之”为代词,指代肩膀。然后开始上下摇动肩部。
  [七]二七:是指重复两个七拍。
  [八]手下至髀:“髀”指大腿骨,与髋部同高位置。
  [九]还:返回,指在摇到髋部高度后,再返回原处。
  [十]上下缓急:又作“上缓下急”,描述摇肩的速度要做到向下摇动时要急速,向上返回时要缓慢。
  [十一]轻手前后散振:手部做前后轻快的振散运动。
  [十二]七:是指一个七拍。
  [十三]去:消除。
  [十四]风冷痛:指肩部受风、寒等致病因素造成的疼痛或屈伸不利现象。
  [十五]日日消:“日日”指“天天”的意思,“消”有“消除”、“消损”等含义,指出天天去消磨肩部的致病因素。
  [十六]拓:拓音读“tuò”,以手用力推物状,例如:《列子·说符篇》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十七]努手合掌向下:转为两掌相合,掌指向下时,两手向前努动旋转。
  描述:
  “摇肩”描述了在站立姿势下,两手合掌向前努动,在将肩部充分牵引、拉开的状态下,进行上缓下急的摇动,实现对肩部有针对性的健康调理。通过对肩部的上下摇动,来温和肩部气血,调和气血平衡,对肩周炎、肩紧张、肩部风湿等各类劳损或慢性疾患有比较好的康复效果。
  “长舒”的动作方法体现在舒指坐腕方面,同时注意两手向前延长伸展的意境。“合掌向下”指两手掌相合并拢,是在两手向前长舒之后进行的下一步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原文中最后一句“双手前拓,努手合掌向下。”是对“合掌向下”的进一步说明,指出合掌向下时要同时向前努动双手,外旋变掌,这种技术细节可以进一步牵拉肩部。“使闷痛”是牵拉力度的标准,每个人的力度存在差异,但就产生的动作体验应当相同,且以此为标准。从动作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肩部劳损或疾患越严重,所产生的“闷痛”感越强烈。“上下缓急”是摇动的方法,从“阴阳”角度来进行阐释的话“缓”属于阴,“急”属于阳,“急”可以激发阳气,“缓”可以濡养“阴血”,体现了《黄帝内经》记载的“把握阴阳”的重要思想。“轻手前后散振”,可以作为上下摇动之后进行的调理,两手上下摇动之后,气血会在运动的作用下向手部聚拢,通过前后振散两手,来疏散手部的气血。
  “摇肩”通过两手前推,努手合掌等方法先将肩部牵引拉开,之后进行上缓下急的摇动,在此之后,再通过手部的前后振散来疏散气机。该动作对肩部的肌肉、关节、韧带、血脉、神经等均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原理阐释:
  两手前拓可以畅通肩部、臂部和手部的气血运行;努手合掌可以有效的牵拉肩部韧带、关节、肌肉,活跃肩部气血,进而强化上肢的气血运行;通过“阴阳”为特征的运动方法,活跃肩部气血,使气血自然达到平衡状态,对肩周炎、肩紧张、肩部麻木,血行不畅等现象起到调理效果。
  养生效果:
  畅通肩、臂、手的气血运行。
  调和肩部气血平衡。
  防治肩周炎、肩部肌肉紧张、麻木、血液循环不畅等现象。
  导引姿势:
  站立: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宽,头正颈直,下颌内收,松肩坠肘,腋下微悬开,手指展开,放松手腕,胸略回收,小腹微紧,膝蹬直,脚趾轻微扣地,松腰直背,目视远方,提起精神,全身放松。
  运动步骤:
  1.舒指坐腕,两手掌向前推出,与肩同高。
  2.两手继续向前牵拉,逐渐达到极限。
  3.保持手与肩在同一个高度上,两手向前努动外旋,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合掌,手指尽量向下,同时,两手牵拉肩部,直到肩部感觉到闷痛。
  4.两手快速向下摇动到大腿根高度。
  5.两手沿原路线缓慢返回。
  6.步骤4、5一上一下为一次,重复14次。
  7.两手分开,垂落到身体两侧。
  8.手心朝后,由前向后振散两手,使得两手感到放松。重复7次。
  9.两手垂落到身体两侧,返回站立。
  10.结束导引运动。
  注意事项:
  ※站立姿势要规范。
  ※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向前舒展到极限,与肩同样高度。
  ※两手合掌向下努动要明显,使肩部尽量感到酸胀、闷痛。
  ※向下摇动时,要以肩部为轴,摇动速度要快,但要避免身体前俯。
  ※向上摇动时,仍然以肩部为轴,摇动速度要慢。
  ※向下摇动时到达胯部高度,避免两手打到自己阴部。
  ※两手由前向后轻轻振散。为能体会振散双手的技术要领,可以将两手湿水,做轻轻甩干的动作练习。
其他文献
在“2014年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我有幸承担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教学任务。现将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点体会,即:勤沟通、多交流、做示范与大家分享。  从沟通中改进教学方法。这次教学对象是:北京市朝阳区的老干部,年龄在55至80岁之间,他们的大半生都是在工作中度过,很少有时间接触功法锻炼。在与老干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改变了以往晚上到会的习惯,改在晚餐前到会。利用餐前和餐后的时间,
期刊
黄振华生活在乌市沙依巴克区。这是乌鲁木齐市唯一用维吾尔语命名的城区,意为“戈壁滩上的花园”。  黄振华热爱健身气功这朵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她要在“戈壁滩上的花园”栽培这朵奇葩。  黄振华的举动成就了她推广健身气功的一段美好经历。  睿智的选择  选择,反映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考验。生活常识告诉人们,择舟楫者喜欢泛海踏浪,择骏马者乐意驰骋原野。1997年退休的黄振华,身
期刊
柳暗花明,结缘易筋经  我今年51岁了。29岁起,一直在县乡基层领导岗位上工作,饮食起居很不规律,落下头痛、失眠、痛风、颈椎综合症、高胆固醇、前列腺肥大。2009年端午节,骤冷天气竟使左脸失去知觉,嘴巴斜歪到左边去了。确诊为面神经炎,即“面瘫”。接诊的博士说与多年损伤血管和神经有关,需要终生服药调理和控制。  悲忧烦恼全袭来,心的苦楚别人难知。独自看着镜子里歪嘴的落寞,哀啕中强忍了眼泪。  在身体
期刊
八段锦是中国气功的瑰宝,分文八段和武八段。又因练功者姿势的不同分为坐式八段锦和站式八段锦。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重新整理创编后,成为健身气功·八段锦。该套功法易学、易练、易推广,深受广大练功者所喜爱。其教材中对动作要点,运动要求和功理作用叙述明确,为教学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在教学与习练过程中,结合气功原理,对“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一些粗浅的感悟。   1两手托天,开劳宫  
期刊
金山湖健身气功活动站注册成立于2006年。活动站的成员常年在金山湖公园习练功法。公园位于镇江市西北,紧靠长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园内的金山寺远近闻名,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  这个活动站的功友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为人要诚挚,要以强烈的感召力而赢得人心,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到习练健身气功的活动中来。功友中间即使习练功法小有成就,也要做到不张扬,不夸耀,不向别人邀功;帮助他人
期刊
健身气功再次走进联合国  继2012年健身气功成功走进联合国后,今年4月17日,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派遣专家在2014年联合国中文日上成功做了题为“中国养生文化——健身气功的当代价值”的讲座并进行了健身气功表演和展览。本次活动由联合国中文书会主办,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现亚太局局长徐浩良先生的亲切接见了中国专家。140多位对中国语言、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官员和各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出席并
期刊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推广普及健身气功,科学评定习练者技术理论水平,增强习练者荣誉感,促进健身气功运动水平的提高,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热爱健身气功,文明习练,科学健身,注重功德修养,具有相应技术理论水平的健身气功习练者均可申请健身气功段位。  第三条 健身气功段位分为级位、段位和荣誉段位。  段前级位:一级、二级、三级  初级段位:一
期刊
近年来,健身气功养身养心效果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习练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一些新来站点的习练者而言,还有必要提醒一下,不能把练气功当作体操、跳舞一样对待。  健身气功有调身、调息、调心三个基本要素。对初学者而言,习练时应当尽量要求自己做到调身放松,舒、缓、慢、匀,才有利于肢体的每一个部分节节贯穿,也就是调身。而肢体的节节贯穿便有利于气机的运行,从而达到呼吸深、长、细、匀,也就是调息。在思想上放松、入静
期刊
三调合一是健身气功的核心技术,更是练习者长期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怎样理解三调合一?它的生理基础、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在实际教学练习中,怎样划分阶段才能到达三调合一的境界?如果这些实际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练习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呢,只能是随着兴趣的淡薄,而退出该项目的练习,这样就不利于健身气功的普及推广。  对三调合一的理解  健身气功的养生机理就是在调身、调息、调心的不同比重下,通过
期刊
原本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身体本应更加健康,但是从我接触到的一些退休老人来看,不少人的情况正好相反,退休以后健康情况反倒不如以前了。何以如此?其中一个较普遍的原因就是退休以后生活失去了规律,因此我认为有必要谈一谈起居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春秋左氏传》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内经》更强调指出,起居有常能够“度百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