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宣言》中文化全球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bati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产党宣言》中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全球化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扩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文化全球化思想 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中文化全球化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全球化思想的首次论述,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的丰富内容,政治全球化的超前思维,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全球化思想。马克思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中对整个世界文化发展总趋势作了一种前瞻性预测。当然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的同时也深刻的揭示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性,揭示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政治、文化、科技等也必然会融入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内容、程度、范围包括内涵等,都在不断地深化与发展。尤其是当代对于文化全球化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合理的、独特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在所有的论述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全球化的论述仍然是最具有权威性的科学论述,也就是他们认为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完全同化,更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它应该是各民族文化在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经过优胜劣汰,鉴别扬弃之后相互融合所形成的各民族普遍接受的一种全球文化。这应该是文化全球化发展到最后的一种最理想状态,但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共产党宣言》中文化全球化思想提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1.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对落后国家文化的渗透与侵略。“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反对神的束缚,强调自由、平等、博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疑是历史的进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使资产阶级逐步建立起自己所特有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议会制”,“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等政治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象征,但也成为资产阶级对其他民族、国家进行渗透、干涉,甚至侵略的借口。像印第安人一样,很多古老的民族在资产阶级的铁蹄下消失了,他们的文明也随之被资产阶级的所谓的“先进文明”所代替,劣等民族在他们眼中的存在就显得是真正的多余,就好像今天美国的黑人一样,说不定哪天莫名的就会被白人警察开枪打死。当然,资产阶级更不会放弃把他们“高尚的价值观念”推向整个世界,苏联在他们的“和平演变”下解体了;当然,今天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用先進的“芯片”,“薯片”,“好莱坞片”,在经济上对落后国家进行剥削之外也不忘记把自己的“先进价值观念”输送给这些民族、国家的年轻一代,以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2.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中国在多样文明碰撞中谋求创新发展。“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1]古老的中国也未能幸免于难,资产阶级并非要改变旧中国的愚昧无知,虽然旧中国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向他们学习,但它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肆意践踏和干扰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风俗习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忘记对我国政权的干涉和颠覆,思想文化上的渗透和入侵日益成为其主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它们也从未放弃这一策略。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深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综合国力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潮等也在不断地对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我们的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
  三、《共产党宣言》中文化全球化思想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1.要求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影响到文化层面,导致文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这就使得西方世界的各种文化思潮不可避免的影响和渗透到我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甚至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导致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出现怀疑或错位,以至于怀疑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这种思想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最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样,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历史的多样化的统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和殖民侵略而逐步实现和发展的。“世界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资本的入侵把落后的民族国家从野蛮的状态中唤醒,西方文明的渗透冲击了古老民族文化,“自由”、“平等”、“博爱”、“科学”等新兴资产阶级文明极大的刺激了落后的人们的神经,也促使人们的觉醒。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特性不可避免的对落后国家进行经济的扩张和侵略,政治上的压迫与统治,文化上的渗透与殖民。诚然,文化上的入侵导致一些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印第安人等土著文明的不断消失。但实事证明,至今还没有一种文化文明,包括美国,英国,还是中国的文化文明能够取代世界上的其他文化文明而使得整个世界的文化文明趋于一体化。因此,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应当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各民族文化不断地碰撞、交流,不断优胜劣汰,鉴别扬弃,最后必然会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各民族普遍接受的全球文化。   3.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中的主流地位,坚持继承、借鉴、创新协调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应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們对食物一样,必需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蠕动,送进唾液、胃液和肠液,把它们分解成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泻糟粕,吸收其精华。”封闭只会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历史的经验需要深思。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文明的不断地渗透、交流和碰撞,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科学思维、技术方法等,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民族性,一国的文化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中拥有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和精华,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屈原的“爱国”情怀,花木兰的“孝道”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等等,无不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食粮,文化盛宴。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文化的发展,必须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根基,以不断创新为重点,以吸收和借鉴外来文明为补充,以不断地深入交流为手段,“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地使民族文化推陈出新、发扬光大,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4.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建立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高我们文化传播能力;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多角度地展示给世界,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6-707.
  作者简介:李小勇(1974.8月—),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党校,职务:讲师,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员工敬业度会对企业绩效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的关注,并且企业员工敬业度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由于其在绩效、企业利润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目前企业员工敬业度已成为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通过阐述国内外多位学者关于企业员工敬业度的观点,来对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内涵、维度以及受控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关于员工敬业度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时,在相应政策的支持下,就会使一个区域中出现很多的企业,这些企业规模不一定相同,但是往往都会具有一定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产业集群。而这一生产模式出现之后,就需要相应的创新能力与其对应,从而使集群中的企业不论是在生产技术上,还是管理能力上,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产业升级,最终使经济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对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对地方经济管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财政形势受到国际局势以及国内改革进度的影响,面临诸多的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在这种背景下,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部署,本文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政 经济形势 体制改革  自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即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阶段。在这阶段中,财政改革始终是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对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期刊
摘 要:如今我国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环境不断宽松的趋势,令我国金融业得以革新拓展。须知应用金融工具创造出的经济总值,已经在国民生产总值之中开始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并且直接推动着我国经济金融化发展进程。需要加以强调的是,经济金融化,和实体、虚拟经济过渡转化结果有着缜密的关联,主动强化对当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为日后我国经济结构修缮,提供极为丰富的指导性线索。由此,笔者决定针对经济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三者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二产业占比过高、内部结构失衡,资源耗费严重;尚未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根本转变。进而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包括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
期刊
摘 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财政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但是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目前我国的县域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不少矛盾因素的制约。针对目前县域财政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财政经济 可持续 对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财政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期刊
摘 要:公司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财务风险,影响到公司经营活动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管理中,应该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根据评估确定财务战略模式以及具体实施内容,保证财务战略的针对性,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评估 财务战略  公司经营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财务风险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公司财务风险的种类增加,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公司财务风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公路工程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公路工程的建设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同时还在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多经济效益[1]。然而在公路工程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它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所以,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必须就制约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宏观经济调控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又对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宏观经济视角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宏观经济 中小企业 发展 问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发展中不断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发展的希望和关键在于青年一代,如何让青年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研究命题。本文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的内涵与特征、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程度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主义新常态理论传播的有效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