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物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我们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们的外貌、性格、兴趣等各不相同,怎样才能让这些人物在我们的笔下生动、鲜活起来,塑造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呢?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以下两个关键要素。
  人物特点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同学们在塑造人物时,首先要掌握人物的这些特点,才能进行准确、深入的描写。
  外貌是指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等。写人物时,抓住了外貌特征,就能顺利地把这个人和其他人区分开来。描写外貌时,最忌千人一面,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这个人最显著的外貌特征。
  有位同学在《胖爸爸》的作文中,这样描写:
  他的脸又圆又大,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脸上的肉像“麻团”。脸上的肉长满了,就往脖子上“溜”,脖子变得又粗又短。那脖子上的肉一层盖一层,就像重叠的波浪。背上的肉也是厚厚的,拍起来还会发出“啪啪”的响声。最胖的要算肚子了,不用鼓气,也像皮球一样圆。我常常在写完作业以后,将头靠在爸爸那又圆又鼓的胖肚子上,把它当成“肉枕头”,舒服极了。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外貌描写,小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贴切的比喻,对爸爸的脸、脖子、背、肚子等不同部位进行刻画,勾画了一个“重量级”的胖爸爸,写出了爸爸的慈爱,使人难忘。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出色的性格描写,能做到活灵活现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有位同学在《我的“土老帽”爷爷》这篇作文中,这样来描写爷爷节俭的性格:
  爷爷很朴素,总爱穿他那身中山装。有一次,爸爸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爷爷却生气地说:“我这身衣服又没坏,赶紧退了!”爸爸只好将新衣服退了。我问爷爷:“你为什么不肯买新衣服?”爷爷风趣地说:“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逗得我哈哈大笑。
  这段文字,通过语言描写再现了爷爷拒绝穿新衣服的生活片段,表现了他简朴的生活,从而突出小作者对爷爷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的赞扬,也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爷爷不是“土老帽”,爷爷具有勤俭的传统美德。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这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外在表现,写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才能将这个人写“活”。
  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爱好来写,往往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
  一位同学在作文《爱读书的我》中,写出了自己喜欢读书的爱好:
  我十分迷恋看书。记得有一次,我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妈妈喊我吃午饭我都没听见。终于,在妈妈的几声“狮吼”之后,我才含含糊糊地答应了,可我又怎能放下心爱的书本呢!我边看着书边漫不经心地说:“你们先吃吧!”然后又继续埋头看书了。
  这篇作文,通过写小作者酷爱读书的爱好,是不是让我们对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要想抓住兴趣爱好来写,需要同学们对描写的这个人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人物,多积累生活素材。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合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常见的写作手法,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人和事是分不开的,写人离不开写事。选取一件或几件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典型事例来写,可以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与众不同。
  有位同学在作文《我的妈妈》中,写了这样一件事:
  俗话说“严父慈母”,我的妈妈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慈母”。一天晚上,窗外寒风呼啸,天寒地冻。我伏案做着习题,寒冷、疲倦一齐向我袭来。正当我有些招架不住时,突然房门“吱呀”一声开了。“华华,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提提神!”随着妈妈亲切的话语,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被递了过来。我赶快站起身用双手接住,感激地喝了一大口。顿时我浑身热乎乎的,刚才的寒冷和倦意立即一扫而光。于是我又振作精神,投入到解题的“战斗”中去了。
  这段文字,生动描述了妈妈给“我”寒夜送热茶的事情,看似平常,却很典型,表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请看作文《运动场上》,其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
  “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 个引体向上了,这是我們班至今无人突破的纪录。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晃的时候,他大喊一声:“嗨!”立刻,他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暴出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小勇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
  这段文字,小作者描写得很细致,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的动作:“摆”“拉”“移动”“靠近”等;听到了他的呐喊声:“嗨”;观察到了他的神态:眼睛“紧闭”,脸“通红”,汗水“往下流”;注意到了他全身都“绷得紧紧的”,身子“哆哆嗦嗦”“慢慢”地向上移动,肌肉“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暴出来”。同时,小作者还注意到了周围同学的状态,以此衬托出小勇努力向上的形象。
  同学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果注意以上方法的运用,相信一定会令你们笔下的人物增色不少。试着观察一下身边的人,选取几个典型事例进行一次与众不同的人物描写吧。
其他文献
这个人是谁?修长的眉毛下嵌著一双葡萄似的大眼睛,挺拔的鼻子下面长着一张大嘴巴。没错,这个人就是我。  我的爱好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  我家里的书很多,大概有70多本,有科普书、故事书、连环画等五花八门的书,它们的外观也各不相同:有长的、短的、厚的、薄的……我最喜欢的书是《水浒传》,里面的108位好汉性格各异,令我着迷。   每天放学回家,我写完作业,便如饥似渴地冲向家附近的图书馆。我像
期刊
几乎所有的孩子  都想上天,  我也是。  小时候,我总想,  让大人将两只簸箕  绑在我的左肩和右肩,  我就可以展开一双大翅膀  飞上天。  上学了,  我能看故事了,  我多么想有孙悟空的本领  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翻上天去。  現在,我会写诗了,  我要将理想写成一首  很长很长的诗,  悬挂在天地之间。  这样,我就可以  踩着自己的诗梯上天了。  每个孩子都有过飞上天空的梦想吧?怎
期刊
我是个热爱运动的男孩,擅长的体育运动有很多:滑板、篮球、跑步……其中最出色的就是踢足球了!每次上足球社团课时,我都会早早地来到操场,就是为了能先踢会儿足球,希望能够提高水平。  足球要想踢得好,肯定得先跑得快呀!记得有一次,我提早来到足球场,老师让来得早的同学比赛带球跑,谁赢就能免做热身运动。我和小伙伴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因为我平时跑得快,所以老师说:“王舒扬,你带球跑跑得最快,你要站到最后。
期刊
登山缘于我对云的热爱。请给我指出在这广阔的世界上比我更了解、更热爱云的人来吧!云啊,美的、浮动着的、不知疲倦的云啊!我那时是个无知的孩子,热爱它们,端详它们,却不知道我也会像一片浮云似的飘过人生。我簡直无法在小巷里行走,因为我一见到它们,便要这样地互相点头,互相问候,互相注视,呆上那么片刻。我也忘不了当时从它们身上所学到的一切:它们的形状,它们的颜色,它们的特性,它们的游戏、轮舞、舞蹈、休憩,以及
期刊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有着非常美丽的文化,从保存下来的建筑中就可見一斑。例如泰姬陵,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前往。而除了泰姬陵,还有下面这些建筑,同样会让你对印度古老的文化有新的认识!
期刊
1.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了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 )  《论语》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2.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下列的哪个景象? ( )     小斋幽敞明朱曦
期刊
提起周星驰,大多数中国观众绝不会陌生,他独树一帜的周氏喜剧电影是无数人难以忘怀的记忆。2004年,一部《功夫》横空出世,更是将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推上了巅峰。  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城,社会动荡,黑帮横行,无数的罪恶被掩盖在一片灯红酒绿之下。主角阿星(周星驰饰)和他的伙伴肥仔是一对“胸怀大志”的小混混,他们没什么文化,也没有正经工作,却渴望出人头地。因此两人的梦想就是加入当时势力最大的黑帮
期刊
那一天,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是看鹤飞翔最好的日子。  不久,南侧蜿蜒群山的苍穹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今天第一队鹤群已映入眼帘。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鹤的队列,一字形横队。  鹤群迅速向这边移动。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白顶鹤,大约有一百只左右。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我抬头仰望,脖颈有些酸痛,此时,鹤群已渐渐接近雁回山
期刊
在我的家乡南京有这样一个说法:“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走出南京城。”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南京人有多么喜欢吃鸭子,正因为如此,南京还有一个响亮的美称:“鸭都”。而在众多食用鸭子的方法中,又有一种世代传承的美食——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絲汤,顾名思义,就是用鸭血和粉丝做成的汤品。今天,我和妈妈又来到“回味鸭血粉丝”店,品尝这南京名小吃。  在门庭若市的小店里找到了位置后,我来到了制作鸭血粉丝汤的窗口。
期刊
人类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无疑是与信息传播活动紧密相连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使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方便。如今,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手机、电邮等媒介达成瞬时通讯。然而,如果我们在时间长河中逆行,回到久远的古代,又是什么样的情境呢?不妨跟随古诗词去寻踪探秘吧。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