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un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沿江地区二化螟发生危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虫量大,产生抗药性,药剂不对路及防治不当,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
其他文献
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对直播水稻的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应用效果及生育特性进行了论述。
苦参碱是一种新型的防蝗生物药剂,用0.5%苦参碱水剂1350g/hm2,药后7d防蝗效果可达83.8%。
本文对做好西瓜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
本文简单阐述了青花菜的栽培历史、生产现状,介绍了浙江沿海地区主要栽培品种及其生产特性,概括了青花菜的生育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并详细描述了青花菜规范化绿色栽培技术。
对广西柳江县无公害子高产栽培技术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其所采用子姜良种、植期、种植密度、耕作措施、施肥方案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介绍单季杂交水稻栽培中大田准备、催芽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
倒伏是影响我国小麦产量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倒伏问题,提出了7个措施来防小麦倒伏。
板栗的适时采收及正确的采收方法是延长贮藏期的重要条件,采收后必要的处理措施又是保证贮藏过程中减少腐烂的必备条件,只有做好了前期的各项技术处理,配以有效的贮藏方法,才
本文对水稻愈伤组织再生体系及其转化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以水稻品种秀水11的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以M S+肌醇0.1g/L+2,4-D 2mg/L+6-BA 0.2mg/L+脯胺酸2.8g/L+水解酪蛋白0.
笔者通过推广发展“五早”生产的实践,指出了当地在发展“五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探讨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