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地方戏的发展与繁荣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x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戏曲又是戏剧的主要成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离不开戏曲的繁荣与发展的。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遗产丰富,戏曲艺术繁荣,素有“词山曲海”之称。山东的地方戏绚丽多彩。声腔剧种繁多,剧目丰富,表演精彩,音乐动听,是一条蕴藏丰富的民间艺术长河。
  山东地方戏曲在文化进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富有“山东味”的艺术形式。人们从当地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并根据时代的风尚不断继承与创新,生产出各种戏剧、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人民在艺术活动中娱乐,接受教育。了解历史。并从中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
  山东的地方戏,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为创作基础,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挖掘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创造了无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又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由于舞台上的人和事贴近老百姓,并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受到了山东人民的爱戴,因此,山东地方戏才能得以繁衍生息,持久健康的发展,才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认为,在党的十七大“加强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旗帜的指引下,山东戏剧必定会健康发展,繁荣昌盛。但要想实现山东戏剧大发展大繁荣,还需要全省戏剧界的艰苦努力。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精品观;二是要具备积极的市场观;三是要有科学的产业观。不但要创作出专家、领导阶层赏识的作品,更要创作广大观众能够欣赏、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因为艺术来源于人民大众,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同样是人民大众。
  
  一、创作精品是戏剧发展的基础
  
  山东戏剧要想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强化舞台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实施精品战略,就是要推出一批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又有良好市场前景,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艺术作品,以此带动舞台艺术创作的繁荣。各艺术表演团体要制定各自的精品主攻方向,一定要客观分析,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避免盲目性,将精品真正作“精”。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的艺术需要。
  其次,重视艺术创作的市场取向。艺术作品要以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艺术创作以市场为取向,就是眼里要有观众。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都要经过市场去实践和检验。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舞台艺术作品是通过演出来实现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强调艺术创作以市场为取向,就是强调多演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为目的。要强化以市场为取向的观念,使之贯穿于艺术创作生产、演出、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第三、树立正确的精品观。树立正确的精品观,重要的是要有群众观点,不注重为观众服务,不重视观众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观众的对立面上,也等于是自动地放弃了对演出市场的占有权。许多文艺精品进入市场,远远没有产生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因而也限制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发挥。
  舞台艺术作品要想激起大众的共鸣,从立意谋篇之初,就应当牢牢树立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观念。舞台艺术要想在最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获得人民大众的认可、欢迎,就必须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与社会基层的大众荣辱与共,真正成为照亮历史进步路径的薪火传递者,成为人民大众意愿和心声的代言者;摒弃身外的市俗浮华虚荣,以艺术良知者的眼光了解大众所需所求,洞察大众审美取向,研究并提升大众趣味心理,捕捉并回馈大众关注热点,才能让艺术在与大众的亲近之中,追求思想内涵的广度与人性的深度,实现艺术创作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效统一,赢得大众的掌声与口碑。
  第四、创新是打造戏剧精品的灵魂。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广泛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为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还是那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是打造戏剧精品的灵魂。
  山东省吕剧院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大型现代戏《补天》就是以精品意识、创新意识贯穿始终的一个成功例子。
  吕剧《补天》的成功,首先是在艺术创作观念和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创新。创作者们的艺术观念,走出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规范,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他们不再循规蹈矩地恪守已有的戏剧文化形态,创造了一种面向现实,属于未来的新的戏剧文化形态。他们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成功地融合了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这也是《补天》独特的艺术风格。戏中表现性语汇,如转台的设置,既可表现出舞台结构形式的变化,如山坡、沙丘,又可作为女兵的“地窝子”。四个战士为保护群众而牺牲后的雕塑,成为人物升华的象征。再加上厚重的交响音乐的烘托,使《补天》呈现出绚丽多彩而又质朴雄浑的美学力度。
  《补天》在全国巡演的时候,曾经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每场演出结束后,都有很多眼里还噙着泪水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演员数次走上舞台谢幕才算止住雷鸣般的掌声。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出题材厚重、舞美样式全新的戏竟让很多第一次接触戏曲的观众喜欢上了吕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正是因为《补天》的创作者们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以生活为创作依据,才创作出这部史诗作品,以悲壮、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性的宽容、坚韧、和谐之美。
  山东戏剧要想大发展大繁荣,就应立足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现代新型科技手段,对传统剧种剧目进行开拓性的创新,瞄准省内外市场多出精品,在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山东戏剧迅速发展,使山东的艺术精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戏剧走向市场是发展的根本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戏剧被推向市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你不推向市场,融入经济的大潮,就不能与社会同步,也就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我认为戏剧走向市场将是戏剧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古代戏剧要在当代生存发展,就不得不考虑其市场的价值和市场的出路问题。因此无论是整理的、改编的,还是根据戏曲元素创作的,都应采取较为严谨规范的态度进行创作,既要保持古老的、民间戏剧的活力和亮点,又要各自找到舞台形式或样式的切入点,在古朴中透出现代的美感,这样才能与当代人的观赏性相沟通。戏剧要生存,首先就要有它生存的理由,理由是什么,就是要在当下找到它的市场。老百姓爱看就是市场。
  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也是宝贵的经济资源。虽然,在现阶段戏曲的商业价值还不大,政府扶持和引导很有必要,但是,戏曲的最终出路应当是实现商业价值,走市场化道路。因此,戏曲剧团必须不断改革体制、机制。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剧种和院团,要加大保护传承。要让戏曲回归观众,走向市场,逐步学会运用市场运作方式,按观众的需求创作剧目、演出剧目、包装剧目,拉近戏曲舞台与 观众的距离,进而吸引民营资本投入,发展戏曲文化产业。
  戏曲除了生产剧目所需的精品意识之外,还要为自己的剧目考虑市场问题,即要做到“好戏一定要让观众喜欢”,同时也要探索“如何让观众喜欢——走市场化”的问题。
  戏剧来源于大众,走市场化道路,就必须创排出观众爱看的剧目。现在大部分国有剧团依赖国家给钱过日子,有钱就演戏,没钱就闲着,眼睛盯着奖,一切向奖看,排出的一些剧目虽然拿了奖,却得不到观众的认可,这样势必造成戏剧脱离观众,演出市场不景气。现在,一些地方剧团的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一个剧种要想生存就必须进行市场化道路的探索。他们在题材选择上开始创作反映时代发展、人民群众需要的作品,表演上也不再拘泥于传统。
  戏曲的创作视角应对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展示他们的喜怒哀乐,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正气,高扬时代主旋律,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力求以情感人,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唤起全社会对现实题材优秀作品的关注,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省专业艺术院团成绩斐然,既诞生了吕剧《补天》、《苦菜花》、儿童剧《宝贝儿》、山东梆子《山东汉子》等优秀剧目,也开始了艺术生产走向市场化的尝试,一批演艺新人也在茁壮成长。
  有观众,才有市场。山东许多剧种固有的艺术魅力曾经令无数戏迷折腰,但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坚守固有成绩的做法已经不适合戏曲的发展,为了让更多观众喜欢再次绽放的山东戏曲,剧院(团)应精心策划和运作一些大型演出活动,扩大观众面,提高对山东戏曲的宣传力度。同时。为改变本地戏迷无处看戏的现象,剧院(团)每年还应推出适当的“演出季”活动,在每年的固定时间为本地市民奉上一些精彩的戏曲艺术。济南的《泉城大舞台》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省直几大院团轮流演出,每周一台戏,为山东戏剧扩大观众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受到了戏迷和戏剧观众的欢迎。
  无论创作新剧目还是改造老剧目,戏曲商品的质量都不容忽视。比如有些院团在恢复或排演传统剧目时投资极少,有的甚至没什么投资,甚至连导演都不用,服装、舞美也是“穷”凑合,试想这样的舞台艺术观众怎会买你的帐呢?按照价值规律,高质量的戏曲商品,不仅可以按照价值出售,有时还会因供不应求,使价格高于价值。比如上海京剧院的《狸猫换太子》(传统剧目新创作)在广州演出期间,票价高达一、二百元,但仍销售一空。这部作品虽然投资较大,但长演不衰,还不断被其他戏曲移植,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是物质商品生产的法则,对戏曲商品生产也同样适用。观众喜欢看的戏,只要是健康无害的,剧团就应大力生产。既然要进入市场,就不要把各种评奖看得太重。美国衡量电影的标准。不仅有奥斯卡奖,还有票房收入排行榜。据了解,最近出台的电影金鸡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戏剧文华奖评比标准,都将票房和演出场次作为硬指标。戏曲作品也是如此。一部戏曲作品,如果有很高的上座率和票房价值,也可证明它的成功。从目前戏曲市场的情况看,不宜过分强调高雅、创新。只有先占领了市场,才可能逐渐引导和培养观众,使他们逐渐适应戏曲的革新和新面貌。
  山东戏剧还要一手抓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一手抓人才培养,确保艺术质量。剧院(团)应坚持“出戏才能出人,出戏出人才能出成果,出了成果才能出效益”的发展理念,着力改革,鼓励剧目创作。而创作又应考虑票房因素。因为舞台艺术面对的毕竟是观众。
  艺术表演团体走向市场,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山东的艺术表演团体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应该有清醒的意识,要按照市场的特有规律来进行。特别要克服过去“以产定销”的模式,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把生产作为根本,不顾消费结果,造成投资浪费,排演的剧目没有市场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消定产”,找准消费群体——观众的定位,使艺术产品跟其他商品一样,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这样戏剧才会有出路。
  山东戏剧的决策者们要下功夫研究观众的审美取向。为自己寻找出路。但不管以什么方式为戏剧寻找出路,戏剧人自身的努力始终至关重要。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
  我认为,山东地方戏的院团必须扭转以往文化事业“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按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组织高质、高效的生产经营活动。投入是可以的,但光赔钱是不行的。国有艺术院团只有创造效益,才能最终形成产业。不仅要讲投入,更要讲产出、讲成本、讲营销、讲盈利,使艺术生产不仅能创造精神财富,而且能创造物质财富,还能为社会提供积累的产业,从根本上转变国有艺术院团的经济增长方式,最终让艺术院团充满活力,实现山东地方戏的大繁荣大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拟就从大学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的设计思想出发,多视角挖掘教材的内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论述了如何实现专业英语的教学原则,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
11月2日媒体报道,据海淀法院宫网发布消息称,因不满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在宫网、微信、手机App及各大网络平台广告中宣传“遥遥领先”“全国领先”等宣传用语,人人车以不正当竞争为
对纳西医药学的起源、发展与形成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纳西族本草学著作《玉龙本草》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对《玉龙本草》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六类商品不得销售 5月1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施行,其中明确六类商品不得销售。这六类商品分别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
由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完成的“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以其在全国较强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品牌影响力,近日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文化部创新奖是我国文化创新工作
叙事作为当代叙事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关注“怎样讲”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模式”讲。按照热拉尔·热内的说法,叙事或叙事文本是指所表现内容的能指:即表述一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口头或时尚的话语;故事则指所表现内容的意义,即所指。对电影而言,叙事就是影片本文。叙事风格则是导演所使用的使影片本文呈现出这样或那样艺术特色的艺术方法的倾向性。电影《天狗》的叙事风格就是深沉悲壮“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纪实风格与澎湃激荡“
2月10日,英国家庭用品巨头利洁时宣布,公司同意以166亿美元收购美国婴儿配方奶粉商美赞臣。利洁时表示,该项收购有助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公司成为全球消费者健康领域领
本文以给中学英语教师讲座为基础整理而成,文章着眼于提高闽北英语教学法,强调了交际功能在英语课堂的重要性,作者给英语教师提出“四多”的建议:多启迪,多创新,多鼓励,多交流。
以LiOH&#183;H2O和Mn(CH3COO)2&#183;2H2O为原料,用微波烧结和固相烧结相结合合成了尖晶石型Li4Mn5O12正极材料.XRD分析、DTA分析、循环伏安和充放电实验表明,先用300W的微波
近日,一份信用卡欠款纠纷的判决书被媒体广泛传播。其内容显示,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一位周姓法官认为,信用卡计算利息和滞纳金的标准,远远超过国家对借款利息的限制,甚至引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