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皖南医学院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来源 :科技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_9715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取皖南医学院部分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目的 、阅读内容、阅读时长及阅读量等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目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图书馆建设角度提出改善学生阅读行为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破茧率和破茧所需时间作为典型的专性幼虫期滞育昆虫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滞育解除指标的可行性,探讨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cR和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在低温解除滞育中的作用.[方法]9月上旬采自田间的麦红吸浆虫滞育幼虫在低温(4℃)和自然变温处理不同时间(0~90 d)后转移至24C化蛹,调查幼虫的破茧率、化蛹率及破茧和化蛹所需时间;采用qPCR技术分析4℃低温终止滞育并在24℃下恢复发育的幼虫EcR,Hsp70和Hsp90的mRNA水平.[结果]
“我父亲朱光亚曾说过,他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业是他和千千万万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功勋厅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如此谈及他的父亲.rn当天,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共9位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功勋科学家的后辈们分享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感人故事,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期刊
[目的]近年来,松材线虫病扩散到我国的中温带地区,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成为该地区松材线虫的新媒介昆虫.由于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危害松树种类较多,本研究对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对4种寄主松树的取食偏好性进行测定,为明确云杉花墨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进而为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和云杉花墨天牛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5月云杉花墨天牛羽化前,在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采集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疫木,锯成1 m长木段,两端蜡封,置于养
作为昆虫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夜行性昆虫成功进化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感觉机制,普遍认为夜行性昆虫主要依靠嗅觉和机械性感受等来探索环境,其视觉器官发生了退化或功能丧失.近年来,随着红外夜视、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ERG)和视觉神经等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昆虫视觉生态学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自2002年以来陆续发现蛾类、蜜蜂和蜣螂等夜行性昆虫进化出了非凡的微光视觉(dim-light vision)能力,在夜晚(光照强度低于0.3 lx)依然可以如同在明亮的白天一样清晰、准确地感知目标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日前,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指出,“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共生菌(endosymbionts)与其昆虫宿主的共生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协同进化.近年来,关于昆虫内共生菌的研究多以半翅目(Hemiptera)和双翅目(Diptera)昆虫为主,但数量不断增加的研究表明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与其体内共生菌的互作模式和机制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鳞翅目昆虫种类多,分布广,主要作为植食者、传粉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而其绝大部分幼虫会对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鳞翅目昆虫体内共生菌群落多样性相对较低,主要以次生共生菌Wolba
科技期刊是反映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中文科技期刊受到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压力,发展形势严峻.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受到重视,迎来了发展契机.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应不忘初心,坚守出版方向,强化服务意识,保障出版质量,加速媒体融合,发挥工匠精神,引领科技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打造精品期刊,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实现科技强国和文化自信.
为了探索如何提升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文章构建了科技新闻传播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包括科学素养、内容质量、主动分享、可靠性和感知价值五大因素.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对策.
世界一流大学是连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纽带,担负着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使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流大学里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rn同时,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的科研热情日益高涨,然而也存在着明显的困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创新起点低、创新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完善和国际影响力小.由于尚未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与产业前沿信息脱节,本科生容易“拍脑袋”立项目,形成的成果既缺乏“科
科技馆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文章阐述了创新精神的传播助力城市“软实力”的意义与作用.以上海科技馆的创新实践为例,重点分析并归纳了基于“科技+文化”融合视角下的创新理念、模式、新手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供同行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