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考的深化与“理论局限”的成因——胡风左翼文学批评再认识(二)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风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方法"持续深入的认识,与匈牙利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卢卡契文艺观有深刻联系,这在他对"同路人"的思考上得到集中表现。因此,胡风文学批评局限又是以"自相矛盾"方式表现出来的。在近些年的"胡风文学批评"研究中,胡风并非真正"自我"和"有根"的话语方式颇受訾议。对于"胡风理论局限"的形成根源,更需要在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生成和发展流程上认识,更需要在对中国现代文学整体局限的思考中得到认识上的深化。
其他文献
大学生思想道德课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最主要、最直接的一环,对于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过
以高校就业品牌战略的内涵为切入点,从高校就业品牌市场的严重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主体的角色嬗变滞后、互动性不足以及企业招聘范围的局限性突出四
胡风批评理论建立在“三根理论支柱”之上,汲取了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理论资源,又受到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启示;同时,又是在与“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
本文证明了二元函数可微的充分条件并举例验证.
教师教育学生是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心与心的交流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成长,消极的心理影响则会明显阻碍学生的正常成长.本文
素质教育条件下语文教师应有怎样的育人观、教学观、知识结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值得认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