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三重维度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依规治党 政治维度 思想维度 法治维度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治党便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鉴于在目标范畴、内涵特征、功能作用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定性、严苛性、引领性,党内法规在诸多制度中属于位阶更高、标准更严、作用更大的部分,是我国制度体系的领头羊和参照系,也是制度治党的核心和关键。正因如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内涵和特征。

在政治维度上:廓清依规治党必要性与功能性有机统一的价值要义


  第一,经验汲取与应势谋划并举,明晰依规治党的背景意义。依规治党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和现实需要。首先,从国际共运的教训来看,苏共等无产阶级政党从初创发展时以铁的纪律来管党治党,实现了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及至后期因特权盛行、腐败蔓延而导致亡党亡国。这说明无产阶级政党不仅需要从严治党,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来确保从严治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其次,从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来看,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依规治党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制胜法宝。特别是在世界和中国进入深度调整的新形势下,依规治党从根本上决定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布局建设的成败得失。再次,从依规治党的范围来看,它是对包括党的最高领导集体在内的各级组织和成员的全面治理,即依规治党贯穿于从中央到基层的各个层级,其间不允许任何一级组织或成员有例外。最后,从依规治党的实践性来看,依规治党所要求的主体多元化、规则法治化、运行公开化、效益最优化,不仅确保了党自身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还有效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通过依规治党,着力推进执政党治理的现代化。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祛除党内存在的侵蚀和危害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诸种弊病,是维护党的自身健康、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可靠保证。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约束,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为依据,通过在全党进行现代治理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向执政党自身治理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以党内法规为依据进行治理,既包含着这些法规的建立,也包含着这些法规的执行,即依规治党指向的是执政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两方面的内容。此外,党中央还坚持把程序性制度建设作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具体细致的分解落实,确保这些法规现实有效和切实可行。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互动作用中,我们党通过依规治党不断增强自身治理现代化的程度。
  第三,强化规范引导,以政党治理现代化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依规治党的自然延伸和目标归宿。一方面,依规治党从属于国家治理中的政党治理范畴,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最终融入并体现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中;另一方面,依规治党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归根到底是党领导人民进行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与能力水平。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導力量,其自身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果与进程,也只有建设好我们的党,才能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

在思想维度上:明确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有机统一的精神要义


  坚持“规”“德”并举,双向发力。德治作为思想建设的一种方法,属于党的建设中的精神力量,而法规制度作为强制手段,则是贯穿于党的建设的物质力量。只有精神力量、没有物质力量,就会造成空洞教条和说教;而只有物质力量、没有精神力量,则会使制度成为冰冷的条条框框。换言之,唯有“规”“德”并举,从党内法规与思想道德两方面双向发力,将加强惩戒力度与提高党性修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管党治党。实际上,二者同向发力共同作用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探索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创新管党治党新路径的重大成果,不仅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新水平,而且也开创了政党治理的新境界。
  坚持人民中心的立场,践行宗旨不动摇。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守护者,党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奋进。这就需要不断破除党内与人民利益相悖的思想与行为,以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不仅需要思想教育和以德治党,也需要通过党内法规的“硬约束”来确保党的建设始终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过发挥党内法规强制约束与惩戒作用的依规治党,是以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为出发点而提出的,是为确保人民利益而进行党建工作创新的结果。
  坚持用良好的政治文化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是党的其它方面建设的土壤和基石。这种文化既以无形的价值理念为目标导向,也以有形的法规制度为物质载体。具体来说,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决定了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与行为方式,从理念认识层面规范着党内政治生活;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依规治党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持以健康科学的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法规的价值支撑。党内政治文化以历史传承和价值认同为根基内核,以党规党纪为表现形式,能对党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渗透性影响和规范性塑造,从而确保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永葆革命初心,自觉以实际行动助推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的形成。

在法治维度上:领会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践要义


  第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以此为导向,2013年11月通过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不仅对构建党内法规体系进行了阶段性部署,也意味着党内法规建设由此走上有步骤、承接性、规范化的科学道路。此后不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基础上,2016年12月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在对已有成就进行总结的同时,特别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持续深入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建设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2017年6月,中央通过并印发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的目标与思路。具体来说就是,在目标上,“到建党100周年时,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在思路上,通过第一次对党内法规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提出在党章之下应分别建设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即党内法规建设“1+4”的基本框架。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仅明确了党内法规体系所调整的领域包括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两个方面,而且通过“加快”二字表明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紧迫性。之后,2018年2月印发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对到建党100周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任务进行了接续部署,成为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第二,要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作为破解党和国家发展问题的重要依托,在维系党规国法衔接协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根本作用”,因此“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证的格局”。这一论述不仅说明应实现党规与国法在法治维度上的统一,也指明要在法治基础上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以此为导向,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同年8月又修订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标志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开始在制度和实践层面进行有效衔接。如在监督执纪方面,《条例》第29条规定:“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犯罪的,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按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这不仅明晰了“纪在法前”的监督执纪程序,也为“纪法贯通”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又如在黨内法规与其他法律规章制度方面,《条例》第33条规定:“对受到刑事责任追究、政务处分、行政处罚以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的党员,党组织应当按照事实、性质、情节等给予其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不难看出,这就在制度层面为党内法规与国家各类法律、不同单位部门的规章制度等的衔接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从而搭建起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等有效衔接的桥梁。
  第三,要致力于实现政党法治与国家法治的内在融合。我们党将现代法治理念作为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导,从思维方式、依托载体和具体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融通整合。在思维方式上,由于法治思维是“规则之治”这一治理范式在意识层面的具体表现和最终落实的思想前提,是对党章和宪法在政党法规与国家法律中居于统领地位的深刻表征,是权责一致这一法治原则的鲜明体现,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坚持运用这一思维来治党治国。在依托载体上,一方面通过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改革,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将职能相近的党政部门统筹起来进行合署办公等举措,推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进一步融合。在具体内容上,根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规范对象上的相融性、功能发挥上的互补性,使其在各自内容的建设上做好贯通和融合,以保证党内法规体现宪法和法律的精神要求,使党内法规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内在统一。从上述三方面出发,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关系的认识,坚持从规则之治的角度理解党规与国法的关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党规与国法的关系,为实现政党法治与国家法治的内在融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思想的历史由来与经验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9YJA710032)及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四川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C20ZD01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②《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论述摘编》,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
  ③任志江:《新时代依规治党的内涵、特征与路径研究》,《理论视野》,2021年第3期。
  ④任志江:《习近平关于制度治党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意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10期。
  责编/赵博艺 美编/王梦雅
其他文献
如何有效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审查监督权,不仅是对国家治理资源合理化分配和国家治理状况的重要检验,也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促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一度被认为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被“卡脖子”的关键之所在。自2018年初以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性指导文件,并根据《深化
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产生于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部门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同时,老年劳动力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经济增速放缓后,高龄劳动力大规模向农业回流,
【关键词】人文社科 基础理论 理论研究 决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C12 【文献标识码】A  决策在我们党治国理政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意义。决策科学化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社会,重大决策往往是少数执政者根据历史经验和主观判断而作出。但在现代社会,科学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作出正确决策。在这其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化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于一体的现代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吸取既往经验的基础上,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
【关键词】金融科技 监管 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人类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者和颠覆者,在供需对接、资源配置、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应用数量快速爆发,而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金融科技(Fintech)便在这场社会数字化蜕变和重构的风暴中产生,由于商业交易都与金融服务相关,监管严格的传统金融业无法迅速满足快速变迁的数字经济,各种创
【关键词】高龄劳动者 退休制度 养老金制度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少子化和老龄化是目前日本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这不仅导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力短缺问题严峻,而且影响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日本采取多种促进高龄者就业的措施,鼓励高龄者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经济社会继续作出贡献。老龄化问题给日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促使日本较早就开始进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为高龄者
【关键词】知识产权 影视文化 供给侧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继“史上最强春节档”“史上最强清明档”之后,2021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又迎来“史上最强五一档”。据猫眼专业版统计显示,截至5月5日17时,2021年五一档总票房(含预售)超16亿元,创下中国影史五一档期总票房新纪录,观影人次、总放映场次也同步创下新高,中国电影市场需求保持旺盛。2021年2月,会员数量已达800余
联盟始终是国际社会深化合作的重要表现方式,其起源、稳定、增强、分裂的内在机理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日本以“积极的和平主义”为指导,积极谋求与美国在亚太的其
【关键词】天下意识 汉代 德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汉朝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承袭秦制,而且将战国以来的各个地域文明融为一体,实现了长治久安。更为重要的是,汉朝创建者起自民间,亲历秦朝因不恤民力二世而亡的历史,因而较为重视民心,在刑罚、赋役、教化等领域推行德治政策。可以说,对待天下民心的态度不同是汉朝与秦朝施政精神的最重要差别。近代著名历史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中国航天事业60多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卫星、探月工程为标志的辉煌成就,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沃土,新时代需要有文艺作品来讲述中国航天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