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腔内输注技术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世纪20年代,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骨髓腔内(intraosseous,IO)输注技术的医学文献报道 [1],至今已经经历了八十余年,有数百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道 [2].早期研究主要关注IO输注相关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后来随着一次性塑料静脉输液导管的普及和推广,IO输注在一段时期内曾被忽视,但在近二十余年中,IO输注的传统技术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在这些研究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进行一次成功穿刺操作所需时间和穿刺后进行输液的成功率问题.近期的一些文献除开始关注IO输注装置在急诊和军队医疗单位的使用情况之外 [3-5],也出现不少关于IO输注在儿科领域应用的报道 [6-8]。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小儿氯氮平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氯氮平急性中毒患儿共1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 10例患儿均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2例,心动过速3例,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痛1例,气促2例,肺部啰音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4例,低血钾8例,心电图异常3例.所有患儿均予以洗胃、导泻、利尿、补液、纳洛酮促苏醒治疗及对症处理,2例昏迷程度最重者予以血液灌流.所有患儿均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有关,因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与富有磷脂的脑组织有亲和力,进人脑组织后使脑细胞内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作用脱节,脑细胞的能量产生受到抑制,致使脑组织受损.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的终末产物,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及排泄不完善,可导致胆红素增多造成黄疸.当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量超过白蛋白运载能力时,或血脑屏障不完善及受损时,则会进入脑内,产生胆红素脑病。
期刊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近年来,对于其定义、易忽视的发作形式、药物治疗及脑电图监测的作用不断有新的认识。本文着重对于SE定义、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国外难治性SE的最新治疗方案。
期刊
目的 探讨肺CT在诊断和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方法 对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45例患儿进行肺CT检查,应用的是16层超薄CT扫描,条件为:100~150 kV,30~50 mA,层厚1 mm,CT扫描后进行多层CT影像重建.结果 45例患儿中有42例CT检查发现了异物,另外没发现异物的3例经抗生素对症治疗1周痊愈,避免了支气管镜检术.根据CT影像及异物特点,我们设计了手术方案并选择合适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9个月,生后6个月无诱因出现反复高热、咳喘,伴前额枕部及颈部暗红色丘疹,边界清,无痒感,无腹泻,口腔黏膜反复出现乳白色附着物.查免疫球蛋白IgG1.82 g/L,IgA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支原体抗体阴性,X线胸片示肺内炎症,胸、腹部CT示胸腺发育小,双肺、肝脏占位性病变,椎体附件、肋骨受累,提示系统性疾病,诊断不清,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儿无特殊家族史,3个月和8个
期刊
1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1.1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提出,处理新生儿黄疸的目标是防止出现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在2004年制定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简称指南)中并没有给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确定一个数值,只是在胆红素脑病中指出对于总胆红素值达到25~30 mg/dl的患儿要进行随访~[1]。
期刊
感染/炎症和免疫问题是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永恒的主题.近几十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肠道病毒71型(EV71)、甲型H1N1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院内感染,如ICU、新生儿病房等院内抗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耐药菌株交叉感染事件时有发生。
期刊
患儿,女,4岁,以"反复发热5个月,伴头晕、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1周"为主诉入院.患儿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峰至39~40℃,偶伴轻咳,查血常规WBC最高至33.3×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红细胞沉降率(ESR) 90 mm/h,X线胸片示肺炎,先后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辗转治疗近1个月,体温高峰未降。
期刊
目的 探讨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益赛普1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8周;对照组使用常规抗风湿药物.观察患儿关节压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结果 试验组益赛普起效迅速,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效果(P<0.05),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
目的 探讨不同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NSC)的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272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92例、柯萨奇病毒组16型(CA16)感染31例、非EV71非CA16感染149例.有CNSC 42例,无CNSC 230例.比较分析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同时对伴有CNSC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3组不同肠道病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