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断层位移测量与局部断层活动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断层微量位移测量,目的在于了解断层的活动方式。对一些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断层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其跨断层点位间的相对位移,主要是断层两盘相对运动造成的,而介质应变在这一局部区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通过测量资料分析断层的运动,一般可以把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处理。同时,由于断层的活动往往表现为两侧块体沿断层面的相对滑
其他文献
~~
期刊
多年的地震区划经验表明,仅仅根据地震活动性的观测,很难精确可靠地划分出可能发生的强震震源带。因为资料积累的时间不长,以及对地震过程的内部构造研究不足,而且对它所固有的规律性认识较差。所以,现阶段地震区划的任务是依据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地球物理场和地质发展史等进行综合分析来解决的。现在的水平还不能保障不发生"遗漏型"的错误,例如把潜在的强烈活动区误划为弱地震活动带。
期刊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超级市场结算系统采用的几种基本的激光扫描装置。这部分将详细介绍通用产品码(UPC),并举例说明UPC是如何进行运算的。但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通用产品码符号的三个主要特点。·编码是利用在时间比(条纹一间距一条
期刊
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研究所制订的编制一般的和详细的地震区划图的基本方法已由(等,1968,1971)发表了。在详细地震区划过程中要考虑到许多的事实:区域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新构造、地震构造,区域工程地质、强震、工程地震地质、古地震地质,现代地震活动性、震源深度和机制,地震波衰减特征、外推到高能量地震区的重复曲线、孕震区 Kmax 的计算及其它因素(取决于当地条件)。
期刊
日本活断层研究组的研究工作,从1976年到1979年由各大学和研究所的44名地貌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者合作进行。其中研究陆地上活断层的36人;研究海底活断层的5人;活断层与地震关系的6人。1980年活断层研究组出版了题为"日本的活断层:分布图及资料"一书,(日文)。本书的内容包括:陆地上的活断层图和制图的断层的详细说明,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部分的补充,日本活断层概述以及断层与地震间的关系。原图
期刊
近15年来,对断层的认识有很大变化,它是地壳浅部的断裂系,是构造应力集中和应变积累的结果,所以,要从动力学去处理它。这方面的研究因和震源机制的研究交织在一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首先在地震方面,在有干扰的地区布设了微小地震观测网,地震观测量显著地增加,同时提高了震源位置精度,弄清了地震和断层的对应关系。而且也搞清楚了由地震震源机制推
期刊
邢台强震群以其作为华北近十几年来成串强震的“先驱”,以及小震群活动十余载经久不息而著称。早在1972年,我们就注意到邢台余震区小震群活动与华北较大地震有关,特别是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前,邢台余震频度出现明显峰值,更难用“巧合”来解释。我们曾提出设想,邢台余震区是华北区域应力场中的一个“敏感点”,邢台余震活动是华北地震
期刊
水平摆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仪器室内温差(底脚螺钉间的温差)对水平摆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水平摆的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设法减小仪器室内的温差变化,尽量使调整仪器的时间缩短。但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水平摆,在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往往不可避免地会使调整过程延长。
期刊
在大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的增强与集中,使地下岩石孔隙度减小,引起岩石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导致岩石中微裂隙的大量出现。因此,当地震波通过大地震的孕震区时,其速度就可能减小。国内外许多地震
期刊
电容测微计可算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位移测量方法之一。早在1910年,维利(Villey,J.)就开始应用电容器的原理来测量小位移,但是直到惠丁顿(Whiddington,R.,1920)的超测微计问世后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电容传感器由于灵敏度高、精度高、动态响应好、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来测量压力、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