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探析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w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鸿章作为晓清最具代表性的封建官僚,同时也被称为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在当时的中国外交界活跃了30余年,代表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近代化外交思想必然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里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有助于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的理解,本文拟对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社会背景简要论述。
  【关键词】李鸿章;外交思想;社会背景
  李鸿章的时代性是他的变局思想产生的背景,而他的变局思想,是他的外交思想不同于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所在,是他的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外交观念的出发点。在现实生活中要评价一个人物并不容易,尤其是像李鸿章这样的复杂人物。为了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我们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把他放回他那个时代的背景,这样看的话,我们首先应该肯定,李鸿章是指导洋务运动的开明官员。不能否认,李和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还有第一支现代海军都是他的功劳,由此看来,如果没有李鸿章,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将会延迟几十年。因此,李鸿章在这方面是应该得到正面评价的。“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日本一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撤,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睢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开始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外交军事和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这里首先是由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活动中采取了“合作政策”。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利益,在有关侵华的重大问题上彼此进行“协商与合作”,以达到共同的侵略目的。在列强虎视耽耽之下,清政府亦强烈的感觉到“彼族深阴狡黯,遇事矫执,或条约中本系明晰,而彼必曲伸其说,或条约中未臻妥善,而彼必据以为词,极其坚韧性成,得步进步,不独于约内所已载者难稍更动,且思于约外未载者更为增添。”然而,此时清政府已无力抗拒列强的要求,只能是卑躬屈膝,对外一味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在这种所谓的“中外和好”的“和局”面前,经历了绞杀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的高官大吏,诸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流亲眼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船坚炮利的“长技”,从而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1860年《北京条约》签署后,曾国藩就提出“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远,得纤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1861年3月,曾国藩又再次强调购买外洋船炮乃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指出“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独有,在中华则罕于所见”,进而主张应“广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之,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存远略。”而李鸿章则更因在1862年率领淮军到达上海与英法侵略军和华尔的“常胜军”向太平军进攻时亲眼看到外国军队的“落地开花炸弹”而赞不绝口,视为“神技”。他为此也曾给曾国藩写信哀叹到“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转而愤言到“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押处荤毅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撅至此,不函函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川在这里”,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地落后于西方,故转而欲继承早年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平定国内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维护清朝的统治,二是要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青。关于这一点李鸿章有过告白“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似当委曲周旋,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总的来说,李鸿章之流就是要“讲求洋器”,平定發捻,自立自强,抵御外患,重点是放在购船、造炮、练兵等军事方面。“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一指导思想就成为此些人等的大兴办理洋务的纲领,并历时三十余年而不衰。而正是因为李鸿章认识时代之清楚,所以他成了同治、光绪年间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
  从19世纪60年代初始,洋务运动以“求强”、“求富”为目的,提倡在军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诸领域中,向西方国家学习,在中国走向近代的道路上跨出了较大的一步。但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愿意也不可能允许中国通过兴办洋务富强起来。因此他们在表面上扶植、支持洋务的同时,又不断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乃至军事的手段进行侵略和控制。而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始终对外国侵略者心存畏惧,总想以妥协退让换取与外国侵略者相安无事,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所以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在某种层次上是缓解了当时中国的困境,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外交思想只能把中国引入一个无底深渊。
其他文献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对于航空工业档案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提出了目前航空工业档案管理的现状,阐述了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知识管理;档案管理;关系  我们进入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是以知识为生产信息还以知识为管理信息的时代。这个时代到处都在体现知识的价值,所以进行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知识的价值,档案信
期刊
在第三卷即“城邦”这个主题下,库朗热首先探讨了城邦的形成所必须经历的从家庭到胞族,以及胞族的扩大所组合而成的部落。但作者更加偏重对于伴随着这种发展的古代信仰甚至是由这种古代信仰的演变所导致的一系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的变化的研究。也就是说,从胞族、部落向城邦过渡之前,必须酝酿着古代人在教信仰上的演变,而作者在书中表明这种信仰带有某种从先祖、灵魂向自然界铺展的性质。  随着这种新信仰的巩固,城邦就应运
期刊
【摘要】博物馆在文物展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安全是博物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因此,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的进行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安奎保卫;工作  一、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需求,也越来越注重追求精神食粮。随之也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精神食粮传播载体。各种科技馆、少年馆和博物馆等等也就成了满
期刊
【摘要】如果说“三农”问题是农村题材小说一个常用的视角,鄢么宁志凡小说则独辟溪径写出了内蒙古农村的六类关系问题。宁志凡的漠北小说创作体现了作者地域文化记忆之下的草原样态,如倔强的人,民族记忆的事,漠北农村符号等。作者充分挖掘出了社会上草根力量具有广泛性和根基性,通过不同时段的历史记忆建构族群特征,起到了历史传承的纽带作用。  【关键词】沙漠;族群记忆;文化传承  一般来说,一个地域的书写可以看作是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步入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经历了顶层设计与战略制定、地区协议与联防联治、生态难题攻坚克难三大交错阶段。由于能源结构引发的高耗能、高污染排放和由于经济发展巨大差异、产业结构吻合度低带来的以改造转承促生态治理困难将成为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主要挑战。以投资型环境规制发展循环经济、以发挥多方能动性转变能源与产业结构的多中心治理将是未
期刊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是乾隆朝名臣,以清廉正直闻名,在吏治、水利、军事等多方面都建树颇丰,曾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领班军机大臣等要职,还曾署理过漕运总督、河道总督。死后,乾隆帝亲往吊唁,并赐文人最高谥号文正。刘统勋的一生,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一生。学而优则仕,平步青云,直至身担重任成为肱骨之臣。死后得到最高
期刊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之间的战争风起云涌,彼此的关系也是纷乱复杂。齐国和楚国是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春秋时期动乱的局势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因此,本文写作的重点就是研究齐国和楚国两国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明晰历史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春秋时期;争霸;齐楚关系  引言  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从一开
期刊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著名动画作品创作家宫崎骏先生在自己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将二者相结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视角。  【关键词】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宫崎骏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态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很多作品中都有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对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价值做出了深入的分析,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前革命史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做出了必要的评价和讨论。  【关键字】中国;革命史;研究;发展  中国革命史是研究和阐述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深刻的阐述中国革命是怎样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进程,并且展开深入的分析,从中获取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由此导致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增多,不仅对员工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不利干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如何维护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对策  当前,一些企业员工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悲观失望、痛苦压抑、消极懈怠等心理,既影响到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