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蚕病学”是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围绕“蚕病学”的发展,针对目前“蚕病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蚕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军(197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宛晓春(1960一),男,汉,安徽明光人,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109-02
  
  “蚕病学”是蚕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如果把史泰奥斯《昆虫病理学原理》(1949)一书的面世作为现代昆虫病理学的开端,虽然只有50年的时间,但病理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引起世人关注,家蚕以其作为资源昆虫的独特优势,自然也在该学科的研究范围之内,并取得了在人类卫生保健、农林生产等许多研究与应用方面无法替代的地位。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又将其同昆虫病理学、病理生物学、农林生产及卫生保健密切关联,并可以从蚕、蜂业同昆虫病理,蚕病学与病理生物学,蚕病学与人畜卫生保健,蚕病学与植物病害,蚕病学与环境学等关系中充分体现出来。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杂交,因此,“蚕病学”也是现代昆虫学、实验病理学结合产生的一门学科。
  在安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蚕病学”课程面向的专业群体主要是蚕学专业学生,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本科生阶段,应以修完“化学”、“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病理学”、“生物制片学”、“蚕体解剖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学习养蚕学、家蚕良种繁育学、桑树栽培学等课程知识,学习和了解了家蚕的正常生理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家蚕发病的原因,病原微生物的特性、致病机理、传染发病规律以及诊断防治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蚕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诊断蚕病进行蚕病防治的基本技能。
  一、“蚕病学”课程在我校的主要发展历程
  我校蚕学专业成立之初,就设立了“蚕病学”这门课程,该课程包括两大部分: 蠶病学和蚕病学实验。2002年高校扩招后,学校进行了学分制改革,为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我校逐渐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过渡,对“蚕病学”课时进行了压缩。目前,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实验课时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 既要使学生掌握“蚕病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技术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 我校“蚕病学”课程组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二、“蚕病学”教学内容改革
  1.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培养质量
  随着人们对“蚕病学”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蚕病学”的内容也不断丰富,而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又在逐步减少,因此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1]我校在完成学校本科生教学计划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任务的同时,针对以前“蚕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了“蚕病学”课程体系建设,明确了本科生“蚕病学”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本科“蚕病学”与研究生“高级蚕病学”之间的衔接,“蚕病学”与蚕学教学内容的协调,本科生在大学二年级修完蚕学专业基础课程,在接下来的第三学年学习蚕病学。
  2.充实教学内容,拓宽专业知识面
  “蚕病学”是一门研究家蚕发病原因,病原物的特性和致病机理,传染、发病过程,疾病的影响以及诊断、防治原理和方法的应用科学。该课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目前课堂中讲和听的效果都不好。笔者认为,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恰当地补充一些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知识。
  例如,蚕病类的危害主要是传染性病类中的病毒病、真菌病、原生动物病及非传染性病类中较为突出的“氟化物中毒症”。在病毒类中,除常规的教授外,笔者还补充了研究昆虫病毒的理论实践意义、昆虫病毒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昆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Bm-CPV载体系统表达外源性基因蛋白的利用以及Bm-NPV和Bm-CPV的综合利用等。笔者补充介绍了黄僵菌的分类学地位,绿僵菌的异核现象、准性循环,及田间致病效果;在镰刀菌真菌蚕体病原的理论部分,补充了中国虫生真菌的研究应用综述,昆虫真菌生物制剂的大田应用及为克服对蚕区生产负面影响的可行性研究展望等。原生动物类在20世纪90年代的危害具有诸多特异性,笔者有针对性地补充综述了此病的研究进展与动态;《氟化物中毒症》章节,根据现状补充介绍了氟污染与农业、氟污染与蚕业、氟污染研究等;教材的最后一章《蚕病的综合防治》修订成《蚕病的综合防治与综合利用》。
  通过对以上重要章节内容的有机补充完善,师生间相互产生了积极的教学共鸣,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增强。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1.以新颖、科学的观念制定教学标
  “‘蚕病学’是蚕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探讨家蚕与病原物环境条件等各种生物学关系的一门课程,是从蚕儿机体、病原、生态条件三者的相互关系中寻找发病的原因、了解发病规律,能动地指导蚕病的防治实践。还可以从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不同的领域层次研究蚕病,并学会用先进的手段确证病类和早期诊断。按逆向思维的方式,现阶段近千个蚕品种和多种蚕体病原又是一项可利用的丰厚资源。以成功的Bm-NPV做载体系统表达外源性基因蛋白,以Bt(苏芸金芽孢杆菌)、NPB、CPB、白僵菌作为生物制剂的研制、生产,利用以白僵蚕作为中药材的研究开发、利用等为例,引导学生在正面思维的前提下,开展在学术领域逆向思维的引导。为高标准地培养人才,顺应市场的需求做努力、探讨。”
  此部分同原教学大纲相应部分的区别主要在于增添了引导学生反向思维部分内容,而正是增添的这一部分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宽”、更“深”、更“透”,也更“活”,对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应用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课程教学,有机地拓宽了专业面、知识面,顺应了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课程学时被压缩,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要求, 相较而言, 多媒体技术在蚕病学教学中体现出了更大的优势。具有如下特点:信息量大、效率高, 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获取、直观形象、方式灵活多样, 有利于设立教学情境、可重复性强, 有利于增加新知识、新信息等特点。[2]
  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利于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及掌握,没有表现出多媒体课件直观易懂的功能,也没有达到加深学生课堂知识印象的效果。[3]
  在“蚕病学”多媒体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图片、声像等资料,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为了改善多媒体课件授课效果,首先笔者把蚕病的病变、病理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蚕病的典型症状展示给学生。同时,在课件中还穿插教学短片和视频,尽量以生动、直观的手法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课件内容应不断改进,补充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的研究生成果,并较多地运用动画、自制示意图和实物照片来演示和讲解课程的难点和要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
  3.提倡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教师要认真备课,以良好的教学状态面对学生。认真备课是做好教学的前提。笔者坚持坚持在每一次上课前都进行一次备课,而且每次的教案的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蚕病学属于生物科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笔者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资料汇总,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把学科的前沿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把学术会议或学术资料中的信息及时地穿插到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针对教学疑点,开展教师间的讨论,达成共识后再进行教学。
  (2)实验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中,笔者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去做。对实验课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将好的实验作品注明班级姓名,并作为永久性实验标本保存。[5]采取以上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全部采用活体标本,增强了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们对生产中发病现象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3)注重调动、活跃课堂气氛。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要掌握适度原则。在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6]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应多使用“为什么”、“怎么理解”、“先思考一下”等语言, 提出问题后并不马上给出答案, 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考试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因此考试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以往的课程考核方法多以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考试形式单一,而且闭卷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质量,不能真正达到教育培养的目标。因此,笔者对“蚕病学”课程考核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按教学大纲的评定原则,“蚕病学”考核的评定标准为:课程考核分为平时的考核(30%)和期末闭卷考试( 70% )两部分。平时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平时的考核应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各种教学活动中基本要求的完成情况,考查学生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建立试题库,包括题型的设计,建立分题库、总题库,共包括15套试卷及其标准答案。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用试题库中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期末闭卷考试,并对试卷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五 总结
  综上所述,“蚕病学”课程的建设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则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教师只有结合农业发展形势, 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 不断发展和丰富教学内容, 才能逐渐形成适合本课程的教学特色, 才能满足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学的需要, 形成教与学互相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楼程富,金佩华.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7,77(5):55-57.
  [2]范富,侯迷红.提高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质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5):52-55.
  [3]陈品,黄志君.对蚕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广东蚕业,2010(2):14-18.
  [4]金佩华.新世纪蚕学本科专业的改革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0(6):39-41.
  [5]叶优良,等.植物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86-188.
  [6]刘文菊,彭正萍.植物营养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86-87.
  (责任编辑:沈清)
其他文献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掌握。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从教学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一些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模式;手段  作者简介:王玉菡(1981-),女,河北衡水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传热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热能动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建筑节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作为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传热学”的课程特点和内容分布特色讨论了适合现代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的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利用问题讨论法、工程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来强化教学过程的学生主体,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传热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有其特有的学科地位和意义,作为“年轻”的独立学院,其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考核  作者简介:谭敏(1982-),女,湖南株洲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王栋(1982-),男,彝族,云南红河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基础教学部,助教。(广西柳州5456
期刊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针对性强、形象生动、良好交互性等特点,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开发完成了“列车牵引计算”CAI教学系统并应用到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质量。  关键词:列车牵引计算;CAI;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吕希奎(1976-),男,辽宁绥中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陈进杰(1963-),男,河北宁晋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43)
期刊
摘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经过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周雪芳(1976-),女,江西丰城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讲师;钱胜(1976-),男,安徽合肥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光电子技术”是宁波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内容多,范围广泛,前沿内容变化大。结合当前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宁波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改革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赵洪霞(1970-),女,黑龙江青冈人,宁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试制度、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教育模式改革的途径和内容。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周亚萍(1960-),女,河北怀来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办公室,政工师。(河北石家庄050031)王志强(1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评价机制不合理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案例教学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其重点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研究生教学改革必须把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  關键词:案例教学;质量;研究生教学;科研素养  作者简介:王根顺(19
期刊
摘要:通过对“交通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地方院校“交通工程”课程面向工程的教学方法,并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交通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交通工程;面向工程;工程能力  作者简介:吕秋霞(1978-),女,湖北荆州人,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刘焕成(1957-),男,河北沧州人,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广东江门5290
期刊
摘要:介绍了“电力系统分析”省级精品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一定的成效,对其他专业课、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邵阳学院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以实现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电力系统分析;省级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黄满花(1975-),女,湖南绥宁人,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