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物理课堂应该能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实验导入的方法往往能担此重任。实验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诱发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把学生引领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关键词】实验导入;激发认知冲突;兴趣;主动探究
教学中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可以创设良好的诱发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真正地把学生引领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一、实验导入的基本流程
实验导入的基本流程有:创设实验情境——激起认知冲突——展示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一)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
(二)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三)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激起认知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而且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二、实验导入案例分析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
(一)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黑箱导入法
“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平面镜——魔术箱导入法在研究平面镜时,我做了个魔术箱,箱子看起来是空的,纸币从上方的孔放下,纸币不翼而飞,学生都百思不得其解,我顺势引入:“你们想不想也做这样的一个箱子呢?那就更我们一起探究本节内容吧!”,那节课学生真的很投入!
(三)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四)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二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当然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以力求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7.6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裴刘学校)
【关键词】实验导入;激发认知冲突;兴趣;主动探究
教学中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可以创设良好的诱发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真正地把学生引领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一、实验导入的基本流程
实验导入的基本流程有:创设实验情境——激起认知冲突——展示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一)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
(二)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三)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激起认知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而且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二、实验导入案例分析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
(一)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黑箱导入法
“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平面镜——魔术箱导入法在研究平面镜时,我做了个魔术箱,箱子看起来是空的,纸币从上方的孔放下,纸币不翼而飞,学生都百思不得其解,我顺势引入:“你们想不想也做这样的一个箱子呢?那就更我们一起探究本节内容吧!”,那节课学生真的很投入!
(三)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四)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二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当然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以力求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7.6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裴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