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你会不会跳槽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冬春交界之际有两个特别的现象,一是候鸟迁徙,一是职场人大规模跳槽。《2013中国薪酬福利管理白皮书》的调查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地区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存在高离职率的情况,全年全行业离职率超过17%。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员工主动离职率远高于被动离职率和试用期员工离职率。员工离职的原因所占比率从高到低依次是:1.薪酬缺乏外部竞争力;2.个人发展前景;3.薪酬内部不公平;4.缺乏足够的认可;5.公司发展前景;6.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其实,职员跳槽和候鸟迁徙一样都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但人和鸟的不同在于,鸟对于季节更替后的去留没有疑义,而人却要为此三思而后行。同样是跳槽,有人越跳越好,有人则越跳越糟,差异实在是很大。
  小安从大学毕业开始在一个国企工作了三年。这三年她踏实工作、表现出色,但当事业发展到一个高度时,她内心开始不安分了。她渴望更有挑战的工作,希望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但让她顾虑重重的是,身边有过一些失败的例子。如Betty,她的老上司,33歲,在这个公司完成了结婚生子两桩大事后,半年前意气风发地跳到一家500强公司。但做了不到一年,她不得不忍痛离开,因为这份工作让她无法兼顾家庭和生活,特别是照顾年幼的宝宝。还有freda,和小安同一批进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干了半年就跳槽了。后来freda又换了几份工作。开始小安还挺羡慕她有勇气不断跳槽,后来就发现她越跳越不靠谱,不但原有的专业知识用不上,就连应聘时对方都直接指出她跳槽太频繁不愿考虑她。所以,现在小安内心很矛盾,想跳槽,却迟迟不敢迈开这一步;不跳,又不甘心……
  案例中,小安在跳槽这件事上,表现得很纠结,其实她的问题是大多数准备跳槽的人都有的:一方面动了跳槽之心,一方面又对现有的工作、自身的需要和新的发展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英国个人发展顾问伊恩·库珀写了一本书叫做《问对问题帮到你》,里面写道:“当你让一个人立刻对自己的职业状况做一番描述时,你会发现,他/她的头脑里往往是一片空白,解决这种问题的黄金法则就是‘问问题’,并且要面对问题。”所以,如果你想跳槽,那么在做决定之前不妨试着回答这三方面的问题。
  现有的工作
  你对现在的工作评价怎样?
  你从工作中获得了什么?
  你是通过哪些努力来获得这些成长的?
  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是你在工作中没有获得的?
  你对现有工作有哪些遗憾或不满?
  你的遗憾或不满有哪些是可以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实现的(没有动力、工作枯燥、人际关系不好等)?
  哪些必须通过换工作来实现(与企业文化冲突、职业发展方向变化等)?
  了解自己的优势、经验和成长是再找工作的资本;清晰哪些努力是有效的,有助于以后工作经验的积累;明晰想要离开的原因,判断这些原因是否需要通过跳槽来实现。
  自身的需要
  工作中哪些最能激励你(如物质上的回报、归属感、得到他人认可和尊重、领导权力、自我实现等)?哪些最不能激励你?
  工作中你最在意的部分(如工作时感到兴奋充实、做自己喜欢的事、人际关系轻松和谐、向别人描述你的工作时感到自豪、有发展空间、对未来充满信心等)?
  你对事业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如工作对他人有益、可以得到认可;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发挥创造力等)?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适合的标准却因人而异。我们应该花些时间把自己内在的需求意识化。只有我们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晰,才越能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精准地选择跳槽机会、享受工作中的幸福感。
  新的发展方向
  你的工作取向是什么(喜欢团队合作,还是独自工作;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还是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等)?
  你选择新职业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如兴趣爱好、物质上的提升、自我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你对事业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你对新职业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你是否向正在该行业工作的人了解过情况?你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又有哪些还不够?
  跳槽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清醒的头脑。只有对新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分,并在新的岗位中重新架构对自我的认识。
  警惕频繁跳槽背后的心理问题
  何叶,29岁,工作五年,换了六份工作。原因主要是干得不开心、遇到强势的领导、同事不好相处等。前面几次换工作,何叶都觉得新鲜很有干劲,把这当成一个新的开始,后来再跳槽就觉得心里很累。而且现在何叶的工作也越来越难找,因为一半以上的雇主在收到他的简历后,都对他的职场稳定性提出质疑。
  在不同的行业中频繁跳槽和自我否定与惧怕亲密有关。这类人往往表现得自信成功,内心却自卑恐惧。他们需要不停地换工作,在新环境表现得快乐、热情、自信、成功,让人羡慕,他们也陶醉在这种被人羡慕的感觉当中。可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觉得不安全,认为别人可能会或已经发现他的真实水平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好,他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害怕被人嘲笑或是嫌弃,甚至辞退他,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就会谋划新的跳槽、选择主动离开。而且这类人,往往早年有过频繁更换抚养人、被寄养或被抛弃的经历。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恐怕是有帮助的选择,以修复早年的创伤、改变人生不断重复的模式。
  对跳槽的误区
  对现状不满时只有一跳了之
  除了不认同公司文化之外,其他的不满如:工作重复枯燥、公司没有前途、缺乏足够的认可、同事或上下级之间交流不畅等,都是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情绪和沟通技能来实现的,而且企业政策的弹性越大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跳槽前一定要弄清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跳,还是逃避现有的困难和问题。
  一定有比这更有意思的工作   任何职业本身都无所谓有趣或者乏味,有趣与否取决于对它的理解和态度。摆脱无趣厌烦的状态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创造性,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更漂亮。对未来的工作过分理想化的结果是最终因为失望而再次跳槽。
  如何潇洒地告别
  离职绝非离开那么简单。收拾好办公桌、抱走私人物品、默默走出熟悉的写字楼,并不是一个好的告别方式。离职的过程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帮助离职者回想在此工作中的点滴,就像慢慢擦干一面有雾气的镜子,唤起曾被忽略的记忆,整合在这份工作中所有正向和负向的感受。
  当然,告别的方式往往和离职者离开时的心态有关。主动离职者大多会采取比较友好的方式,被动离职者(如被解雇等)往往会不辞而别。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每个结束都需要一个正式的告别仪式。通过这个仪式,在你的内心对一段关系、一种身份、一份职业进行告别;帮助你梳理内心,认清潜意识的真正需求,看到新旧工作对自我成长的真正价值;和曾经的同事、客户结束原来的关系,开启了新的关系;给原来的团队一个机会,帮助团队中留下的人释放分离焦虑,维持团队的安定。
  适宜的告别方式:
  电子邮件。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你会发现,一旦提起笔,就有很多回忆、感受涌上心头。也许你会觉得有很多话想说,但请注意,这是一封群发邮件,你可以有些个性的语言,但不要过于冗长和抒情,这样相当于把自己的分离焦虑转嫁到看信的人身上,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受你的焦虑。邮件中不要忘了对大家的感谢,并在最后留下联系方式。
  和认识的人告别。这个告别可以是走到桌前一句简单的再见,也可以是一次真诚的交谈,因人而异。即使是有过过节的上司或同事,也可以礼貌地和他道别,此刻重要的已经不是过往的恩怨,而是你大方的态度和宽大的胸襟。
  告别聚餐。尽可能邀请所有人参加,包括曾经有过矛盾的同事,让大家看到你的姿态。
  跳槽前后有些禁忌需特别注意,以免对你的人脉和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抱怨老板和同事
  不管你是不是因为委屈或愤怒而离职,都没有必要再告诉别人关于这一节,因为你已经选择离開了。
  2.向继任者说老板或同事的坏话
  这样会给别人留下爱嚼舌根的印象,至少老板或同事的好坏,让继任者自己去做判断吧。而且你不能保证你不喜欢的领导或同事,别人也不能适应。
  3.向新雇主说老雇主的坏话
  这样做的结果很糟糕。新雇主的视角和你不同,当你这么说时,他更多考虑的是,你有什么缺点导致和前任雇主不合,而他在录用你之后又要注意什么。
其他文献
俗话说得好,“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交通的兴建和运营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推进,城市整体布局发生改变.而轨道交通,不但扮演着改变城市结构和人
案情回放rn来京务工的农民工小王在平谷区某机械加工厂打工,自2011年5月起在与工厂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开始从事机械轧钢工作.同年11月的一天,由于从未经过任何培训的小
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4月4日国务院351号令公布,并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这是我国在卫生法制建设上迈
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越来越大,深基坑在工程建造中越发普遍.基本所有深基坑支护中都会用到预应力锚杆,但在地下水位高的松散砂粉土地层施工时,常常存在涌水、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属于现代建筑行业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装饰装修施工运作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个性的室内环境,备受现代消费者青睐,因此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本文以不动产登记工作实际为出发点,结合相关概念分析当前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顺利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为目标,最后针对性的提出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流动性管理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商业银行两部门决策模型,并将贷款市场、理财市场、债券市场、央行
员工绩效是内部性与外部性的统一.员工在绩效实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绩效的产生机制、企业绩效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以及资源与员工匹配的程
“特”在高标准rn不断完善和强化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是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良策.rn专家表示,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