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强基工程”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作为基层党的组织部门,我们应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整体水平,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以新的探索和实践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一、深刻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农村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承要力量,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其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改革发展第一线,是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只有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思想解放、更高起点上推进能力建设,按照更高要求推进作风建设,才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体现党的先进性,只有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上,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富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我们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共进、良性互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应对农村新形势、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发展和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社会形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工作内容也都随之变化,这就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党建工作必须改革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体现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水平的需要。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村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一定要畅通党群联系渠道,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将农村党建工作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以“强基工程”为抓手。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强基工程”的内容就是以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方针为统领,以“双培双创一公开”(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争创特色专业村,争创文明家园示范村;完善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全面落实“双培、双带、双创、双稳”措施(培养干部、培训农民;带头创业、带民致富;创建特色专业村、创建文明家园示范村;稳定生计、稳定农村),通过“年度命名、滚动考核”的方式,分批次推进全县各村创建达标。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双培”激活农村人力资源、以“双带”培养农村引路先锋、以“双创”培育农村特色优势、以“双稳”营造农村和谐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富裕农村”明显加快。全县3年共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58个,总投资1.72亿元,直接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58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9亿元。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建成经济林果、螃蟹养殖等万亩基地22个。目前全县有77个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其中19个村超50万元,5个村超100万元。二是“文明农村”初现新貌。全县3年共清理污水塘坝330多个,疏浚河道148公里,清淤土方1456万方,新建公厕397座、垃圾箱1080个、户厕5120座,消灭露天粪坑12000多个,清理污水沟40000多米,清运垃圾10000多吨,新栽种树木133.6万多株,评定“五星文明户”4558户、“文明家园标兵户”100户,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现代化先行村2个,建成生态村18个、信用村117个。三是“和谐农村”充分彰显。全县建立制式村务公开栏403个,设立群众意见箱415个,选举产生村民代表9417名,建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159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636次。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103户,捐款捐物165.16万元,兴办各类实事2000多件。县镇两级接待反映村干部问题的来信来访呈逐年明显递减势头。2005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
  
  三、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党建创新为动力,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构筑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突出选优配强乡镇党政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实践“把最强的干部选配到乡镇”的用人理念,坚持“首次上岗看潜力、再次任用凭实绩”的用人法则,建立以能人和优秀大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村干部队伍,同时建立权责明确、绩酬挂钩、科学合理、相对稳定的村干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村干部“星级化”管理,对村干部实行星级评定、动态升降、绩效考评。按照“尽职保位、有为进位、无能让位”奖惩原则,把村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直接与工作成效挂钩,真正实现奖优罚劣。
  发挥党员作用,打造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力阵营。一是抓教育。坚持用人才理念来抓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强化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坚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致力培养“双带型”党员,为农村发展打造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队伍。二是抓载体。组织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实践活动,广泛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区活动,充分展示党员形象。三是抓服务。大规模开展“连心结对”活动。帮扶困难群众;广泛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着力建设党员服务中心,开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推进机制创新,强化农村改革发展的组织保障。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即以产业为支撑、利益为导向、发展为目标,根据经济发展和方便管理的实际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针对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以跨村联合的形式,成立联合党组织,实行以强带弱式的村村联建。突破行业界限,将村镇骨干企业与经济薄弱的村通过村企联合形式建立党组织,实现优势互补。以产业为先导,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各专业合作社上,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二是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推广党群共建农民股份公司、经济联合体、支部加协会等发展模式。三是改进党组织运行机制。明确村“两委”职责分工,健全和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坚持民主决策,严格依法办事,接受村民和村民代表的评议与监督,提倡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鼓励在村“两委”以及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构成中实行“双向进入”。
其他文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支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说企业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企业摩天大厦的钢筋铁骨,可靠的政治保障构成了企业大厦的深厚根基,那么,和谐文化就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最迫切的就是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企
结合检测实践,分别从探地雷达的概念、挡墙检测的理论根据、实现的技术流程和应用效果这几个方面,较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应用探地雷达方法检测挡墙是可行的.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
通过对云浮电厂成本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背景、系统架构、研发技术关键、系统实施情况的介绍,阐述了发电厂生产过程货币化的实现过程及实施效果。提升了云浮电厂的经营成果,还带
变电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电压转换、电能接受和分配、电流走向控制等工序流程交接流畅性,针对变电施工质量控制核心加以深入探讨,在论述变电站施工工序流程基础上,结合实践经
以深圳500kV鹏城站220kV备自投工程为例介绍了备自投的主要二次回路及具体逻辑实现方案,重点对500kV鹏城站220kV备自投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