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摄影家蓝志贵去世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10日,中国著名摄影家、西藏摄影的代表人物蓝志贵在成都去世,享年84岁。
  1932年,蓝志贵出生于四川庆巴县白寺驿附近的一个村庄。1945年,经人介绍来到当时民国的陪都重庆最好的三家照相馆之一皇宫照相馆当学徒。1951年7月,蓝志贵以随军摄影记者身份随十八军入藏,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拍摄西藏的摄影师。他在西藏生活和拍摄了20年,留下数以千计高质量的照片,记录了自1950年至1970年期间西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十八军进藏、康藏公路建设、西藏平叛、西藏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 “文革”中的西藏等。他曾任四川温江地区郫县武装部政工科科长、西南民族学院电化教学科副科长、西南民族学院专职工会副主席,四川人民出版社任副编审,1993年,从四川人民出版社退休。他的许多重要作品曾在《中国摄影》杂志刊发。
  美国艺术家特雷弗·佩格兰获2016年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摄影奖
  6月初,2016年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摄影奖(The Deutsche B?rse Photography Prize)的三万英镑奖金最终归属美国艺术家特雷弗·佩格兰(Trevor Paglen)。佩格兰因为在法兰克福艺术协会所举办的回顾展《章鱼》而被提名。作为艺术家、地理学家和作家的佩格兰最为人所知的项目是他对政府和军队权力的调研,其作品包括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美国政府和军队的秘密设施,以及捕捉监视卫星和无人机运行轨迹的照片。他的很多创作都涉及艺术史和摄影史,并将它们与政治和科学结合在一起。
  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摄影奖是欧洲奖金最高的摄影奖之一,授奖对象是近年来对摄影这一媒介有着重要贡献的艺术家和摄影师,本年度的获奖候选人还包括劳拉·艾尔-坦托伊(Laura ElTantawy)、埃里克·凯塞尔斯(Erik Kessels)和托比亚斯·泽罗尼(Tobias Zielony)。
  瑞士巴塞尔艺术展,摄影艺术作品受关注度升高
  第47届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于6月16日开幕,包括北京长征空间、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和上海香格纳画廊三家中国本土画廊在内的33个国家和地区的286家画廊参展。本届巴塞尔艺术展对于摄影作品的关注胜于往届,曾经较少有机会进入高端艺术市场的摄影也越来越多地被认可。
  美国艺术家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的影像拼贴作品《美丽的房屋:把战争带回家》(House Beautiful: Bringing the War Home)出现在今年的艺术展中,她在上世纪60年代使用越战新闻图片和美国家居广告为素材进行剪接拼贴,2004年至2008年开始又以同样的手法对40年后的伊拉克战争做出了批判。还有其他的画廊接纳并展示了摄影作品:地铁影像画廊展出了两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作品,每件作品标价在25万到37.5万美金之间。埃德温·胡克画廊则为匈牙利艺术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的一幅摄影作品标出了34万美金的价格。上海的香格纳画廊则带去了鸟头小组的作品《情放志荡-23》。
  麻省理工学院算法将带来真实的黑洞影像
  一直以来,除了艺术家和特效师运用各种方式虚拟黑洞的形象之外,我们尚未获得哪怕一幅关于黑洞的真实影像。这一情况或许会在未来几年之内得到改变—这要归功于麻省理工学院近日开发出的新算法。这一算法基于一款智能拼接软件,它可以将事件视界望远镜阵列(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array)这类国际合作项目所捕捉到的影像汇编起来。
  算法团队的负责人坦言,为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拍照的难度相当于给月球上的一颗葡萄柚照相,而拍摄如此之小的东西意味着需要一枚直径一万公里的射电望远镜,而地球的直径是一万三千公里。人们显然无法获取如此庞大的射电望远镜,但有别的办法:通过汇总全球各地的射电望远镜所捕获的信息,事件视界望远镜阵列就可以被视为一个地球般体量的射电望远镜了。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新研制的算法把不同时间里所有被射电望远镜捕获的影像聚集在一起,并且把任何存在的间隙都填满,以构建一个清晰连贯的黑洞。
  这项计划还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但团队的负责人非常乐观,他们甚至希望将来能制作出关于黑洞吞噬其他物质的电影。
其他文献
首先,我将要尝试描述卢卡斯?布莱洛克(Lucas Blalock)的一张照片。  描述1:画面的中央是一把正面朝向我们的椅子,除了坐垫以外,椅子的左右两侧和后面都是带有白色花纹的棕色布料的靠垫。坐垫上摆着一本红色的书和一个白色的画框。在这把椅子的右下方,有另外一把椅子的一角。这把椅子同样也有带有白色花纹的棕色布料的靠垫,和之前那把椅子不同的是,它的坐垫也是同样布料制成的,坐垫上能够看到画框的一角,
期刊
自两年前惠特尼美术馆迁出了位于75街与麦迪逊大道交叉处的展馆后,不远处第五大道1000号的大都会博物馆,便接管了这个散发着老钱气质的上东区展馆。  两年前,我在这栋由包豪斯大师马塞尔·布鲁尔(Marcel Breuer)设计的倒金字塔形状的建筑里,看了惠特尼美术馆的告别大展,不幸的是,他们展的是杰夫·昆斯(Jeff Koons),而幸运的是,那是作品总价加起来最昂贵的一次当代艺术展。这次进去,它早
期刊
该镜头目前有佳能单反和尼康单反两种接口版本,笔者此次是将其尼康卡口的镜头转接到索尼A7R Ⅱ全画幅微单相机上使用的。  蔡司Otus 28mm f/1.4延续了Otus 系列的外观,其扎实的做工毫不掩饰地宣告自己顶级镜头的身份。镜头对焦手感非常细腻,一个手指即可轻松拨动,但绝无松旷的感觉,阻尼调校完全达到电影镜头的水准,在这方面确实是作为电影镜头厂商蔡司的强项。这种阻尼性能可使摄影师几乎在任何温度
期刊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厂家看好无反相机的未来,但作为单反巨头的佳能公司却依然坚信单反相机的潜力,并在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布了多款各种档次的数码单反相机,因此TIPA实验室近期的测试项目主要围绕佳能最新的单反相机展开。本期TIPA测试摘要,我们选登的是佳能两款APS-C画幅的相机—EOS 80D和EOS 1300D,前者是中端数码单反相机,后者是讲究性价比的入门级产品。  佳能EOS 80D  作为佳能EO
期刊
我是亮室摄影学社风光类摄影前期与后期技术方面的讲师,在圈内大家一直叫我“天香”,而我的真实姓名“闫飞”恐怕没有几个影友记得。  我从小就喜欢摆弄父亲的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那时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要拥有自己的一部相机,并且想去哪里拍照就去哪里。1993年,我工作后用自己近一年的工资买了一部135胶卷单反相机。开始的一年多时间,我用的胶卷不是柯达就是富士,冲洗照片都是拿到中国图片社。到后来因经济原因而
期刊
两位伟大的头脑相遇,不管做什么想必都会引起瞩目。近期,国内的文化艺术界就迎来这样一件好事。都为德国人的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一位是著名导演,电视制作人,德国文学最高奖获得者;另一位是当代最重要的画家,“最昂贵的在世艺术家”,两人以“书”的形式展开合作,里希特提供照片,克鲁格负责文字。2016年5月14日,北京人文艺术中
期刊
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划与准备,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主办的“摄影译文研讨会”于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召开,来自翻译界、摄影界及两界双跨的多位专家学者,以及近百位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诚邀旧雨新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摄影译界名宿新声,书写专业文章,争辩基本问题,清茶一杯道心曲”本着这样的初心,自2016年1月至研讨会举办,本刊工作人员与参会嘉宾反复沟通,就研讨的问题进行前期的交流讨
期刊
今年6月,曾在香港领一代风骚的摄影家何藩的离世,引起内地摄影界对他前所未有的关注。何藩以及他的作品,对于更多人来说,还是有着很多陌生。  1931年出生在上海的何藩,宿命般地在13岁那年得到了父亲送他的一台柯达 Brownie相机,这台相机决定了他未来生命的走向。少年何藩带着相机在黄浦江边散步,看到一艘小船,不经意地按下快门,父亲帮他到冲晒店把相片做好,家人都觉得照片好看,鼓励他拿去参加美术比赛,
期刊
柏拉图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 “洞穴比喻”:一群人生来就被捆绑而不能转身,只能看见身后的阳光和火炬投射到洞底的影子,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事物;假设有人挣脱枷锁,能够回头看到这些影子的源头—太阳,最初还会头晕目眩、痛苦不堪,还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个比喻往往被解释为柏拉图完成了两个世界的划分:文字所代表绝对、永恒的理念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日常所见的变动易逝的世界只是幻象,可感而不可知。这个歧义丛生的
期刊
问:我听过你在ICP做的演讲,当时你说对你的创作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白鲸记(Moby-Dick)》,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可以讲一讲他们分别怎样影响了你的创作吗?  答:想要一次性把他们都说完话就太长了……简单来说的话,阅读《白鲸记》让我对19世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自己的创作与这种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