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湖致密砾岩注氮气驱机理及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玛湖致密砾岩储层采用的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开发,产量递减快的问题,分别在室内和现场开展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研究.室内实验通过气驱相态、混相能力、驱油效果等方法评价了 M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潜力.实验结果表明,氮气在原油中溶解度小,驱油机理主要依靠自身的膨胀性驱油,且氮气的最小混相压力62.3 MPa,目前M区块很难达到混相驱.现场在玛湖油田M区块选择一个1注5采的井组开展注氮气先导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井评价了产油量、油压、气油比、氮气浓度等4个参数指标的见效特征;井组分析了注气前和注气过程中产量的变化,累增油1 953 t.最后结合地质和工程认识,总结了影响注气效果的主控因素.本次注氮气应用效果显著,验证了致密砾岩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其他文献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集群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U AV集群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获取和分析对生成对抗策略及反UAV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UAV集群动态测量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成本高;而对于仿真数据,传统计算电磁方法建模精度和效率较低,有效的特性数据不足.因此,提出了 一种基于模式/区域分解的UAV集群目标电磁仿真方法,该方法在矩量法的基础上,引入特征模分解和区域分解技术,前者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未知量,后者有效地解决了建模精度问题,为UAV集群目标特性
在过去的十年中,北美致密油气的开发技术日渐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的结合.然而,现有依靠天然能量的衰竭式开发只能采出超低渗储层中的少部分原油(采出程度低于10%),导致致密储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因此,非常规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日趋重要.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致密油产量来自美国,其开采技术在非常规致密油的开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间,北美的石油公司已经对针对致密低渗油藏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进行了许多现场测试.鉴于美国在非常规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中具有
Bakken储层是一种极致密油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东南部地区Viewfield油田为例,利用Bakken致密储层及裂缝特征,通过建立10 口相关油井的地质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来确定有效的注气方式对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历史拟合的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与试验区实际生产数据和压力变化保持一致,确保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模拟研究评估了多种采收方案,如水驱法、二氧化碳气驱、水-气交替法(CO2-WAG)以及甲烷气驱对采收率的影响.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对累计产油量最敏感的
(地物的电磁散射特性一直以来在遥感、探测、反隐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地物类型繁多且分布不均匀,随着计算场景的扩大,理论模型变的越来越复杂,计算量也会直线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现有计算平台和建模能力不足以模拟并准确地得到场景环境较大时典型地物的电磁散射特性,导致理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测量数据相差甚远.因此,急需建立一种高效的全波电磁分析方法,从而能够精确、高效地分析典型地物的电磁散射特性,为实际大型地面场景特性仿真提供模型与理论支撑.)本文建立了求解TDS、介质的混合积分方程,采用周期格林函数技术,
在综合利用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s,MoM)和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PO)方法的过程中,要精准识别和划分PO位置处于点光源照射情况下的暗区和亮区.传统的识别划分手段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当面片数量N增多时,所需的时间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文中应用八叉树和后向追踪算法,对PO亮区判断过程进行加速,可将时间复杂度由N2降为NlgN.由于计算PO区域电流时没有考虑边缘绕射造成的影响,导致计算误差较大.鉴于此,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引入物理绕射理论对混合算法加以改进,并通过与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因含化学添加剂、受地层水和岩屑影响而具有成分复杂、处理难的特点.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页岩气开发水环境保护和压裂返排液管理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认为中国在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方面存在以下不足: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统一协调机构尚未形成;页岩气开发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规范尚不完善;与页岩气开发水环境保护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薄弱.鉴于此,建议中国健全页岩气开采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开展全过程的环境监管;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完善技术和管理体系.
致密/页岩油气长期压裂开发下优势窜流通道发育,冻胶分散体在流道调控扩大波及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冻胶分散体机械强度与其宏观封堵性能间应有密切关系,然而,目前的冻胶分散体机械强度缺乏有效表征手段.以铬冻胶分散体为例,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量了微纳尺度铬冻胶分散体杨氏模量,并通过对其宏观封堵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建立了二者间映射关系.研究表明,控制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SD-107质量分数由0.4%增大到0.7%,本体冻胶强度随之增大,相应冻胶分散体杨氏模量也随之增加.当杨氏模量自159 Pa上升至633
针对平行双线耦合通道线缆两端设备同时进行试验考核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双线系统双探头大电流注入等效替代辐照试验方法的研究.以非线性响应系统为受试设备,建立了辐照和注入这两种条件下受试设备响应的分析计算模型,推导出了注入激励源电压与辐照场强之间的等效对应关系,提出了双探头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电磁辐射试验的条件和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双探头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电磁辐射试验的方法可以排除双线系统两终端阻抗参数的影响,同时使两端的响应在辐照和注入的条件下一致,可以实现精确等效.
在采用低散射金属支架的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测量中,被测目标与低散射金属支架之间的耦合散射效应是影响测量数据不确定度的重要因素.以RCS测试中常用的短粗圆柱定标体和飞翼外形隐身飞机模型为被测目标,重点研究目标与金属支架间的表面波型与多次反射型两种主要耦合散射机理.采用一维高分辨距离像、时频分析、二维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等技术,分析了被测目标与金属支架之间不同类型耦合散射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为进一步优化散射中心参数化模型建模方法,本文从目标的几何模型出发,对复杂目标结构按几何面进行分区编号后,进行散射中心模型的正向自动化建模.自动化方法主要实现了模型长度、位置等参数的自动推算.该方法实现了对目标散射来源、散射机理和散射中心模型参数的全自动判定,提高了建模效率.首先对几何模型部件分解,然后采用射线追踪与分集技术,将目标散射场依照精度要求简化为部分射线贡献叠加,并研究了散射中心模型参数的自动推算.最后本文计算了一系列散射中心参数化模型,并与可靠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自动化建模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