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类专业“电工学”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学”是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电类课程,课程的开设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电学应用乃至学科交叉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实践,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专业背景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把握以及基于激励的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电工学;非电类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蔡昌春(1981-),男,浙江乐清人,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讲师;苗红霞(1968-),女,河北邯郸人,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常州校区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3A001-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88-02
  “电工学”是一门基于实践应用的基础课,对于非电类专业学生是其第一门电类课程,对于后续电类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深入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工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电学知识,结合专业背景,更好地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电类实践应用。[1,2]与电类专业不同,非电类专业在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的深度上做了较大回避,更加注重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针对课程课时少、内容广等特点,如何系统的构建“电工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思考的问题。结合河海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类、材料类和热能与动力类等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分别就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选择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新形势下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时压缩前提下的教学内容保证
  我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电工学”课程的课时不断压缩,但教学内容广而博,且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如知识把握不足、内容讲解不到位等困难。电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等课程,由于先修课程开设时间差异,导致学生基础偏弱。因此,教师必须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将电路知识、模拟电子知识和数字电路知识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选,形成适合于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内容体系结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满足教学的要求。
  2.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背景和应用
  非电类专业开设“电工学”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本专业对于电学知识的需求以及和后续课程的教学衔接。如何将电类知识应用到本专业领域,以专业电类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课程内容更具专业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这样的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信息时代电学知识发展很快,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将最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应用到本专业领域中,将课程教学更加贴合实际,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需求和渴望。[3,4]
  3.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过程成败。由于是非电类专业,学生往往认为电学课程是“副课”,不重要,从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电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教学人员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授日常生活中电子应用实例(手机、充电等),讲授学生电子创新设计案例,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措施,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非电类“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需要根据各专业对于电类知识的需求,紧跟行业技术发展,从广泛的知识体系中进行内容提炼。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背景,重点突出专业的电类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校机械类专业、热能与动力类专业和材料类专业对电工电子课程内容及深度要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
  我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主要分为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电工技术”主要包含直流与交流电路基础、磁路与铁芯线圈、电机及其控制、可编程控件PLC、供电与用电安全、电工测量技术等内容模块。“电子技术”主要包含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与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量与数字量转换等内容模块。根据专业需求,选择相应的内容模块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块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层次划分,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层次化设置,进行教学内容优化,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和实践需求,构建教学和实践体系。
  2.教学过程的专业背景强化
  缺乏与本专业培养目标或者应用背景的对接是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扰,造成学生在课程学习时缺乏动力和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课程学习与后续课程学习的关联性,通过案例教学建立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针对材料专业学生,将电力电子内容和焊接电源知识进行对接,强调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焊接电源的效率等。针对机械电子专业,强调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在机械控制中的应用,以机器人控制、汽车电子系统为案例进行教学讨论。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后续专业方向的把握。[5]
  3.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板书为主,以课件为辅,利用过程讲述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以更加生动和形象的动画来描述元件、电路的动态过程来提高学生对过程的理解,而不是仅仅掌握题目的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仿真软件EWB、MultiSim等软件的应用。仿真软件的应用可以克服教学理论知识的抽象性,用更加具体生动的电路模拟仿真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仿真软件应用的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相结合,利用仿真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具体的理论知识,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实践过程训练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大作业、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实践环节是提高非电类“电工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课程实验是理论教学中的重要补充,通过开设课程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实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内容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实时性,同时还要突出实验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将验证性实验穿插于理论教学过程中,增设一些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主动性。
  另外,利用大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大作业本身也是对课程学习的提高和实践。利用大作业或者课堂实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实际演练,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把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
  5.基于激励的考核机制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考核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而不是仅仅考核考试分数。考核成绩包含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大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在各个考核环节中体现激励机制。
  三、结论
  如何提高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电工课程教学老师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新形势下,只有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和实践,才能总结和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军.非电类理科专业“电子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15-117.
  [2]刘春艳,曲尔光.关于机电类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8,26(3):100-101.
  [3]曲辉,吴利斌,李海军,等.新形势下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10-113.
  [4]储春华,李有军,翁绍捷,等.非电类专业电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382-384.
  [5]朱小龙.矿山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煤炭技术,2012,31(7):210-211.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飞速前进,研究生教育也随之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重视。在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一些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专业技术基础课“高等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相对较老的理论学科,其在能源动力类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针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现状,应改善“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质量。通过分析工程热力学的课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材料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跟踪学科前沿,拓展教学内容,跟踪科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完善考核方式,体现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研究生教学;高等材料学  作者简介:王建江(1963-),男,浙江温岭人,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教授;许宝才(1972-),男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