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思路解析】
  “文明的韧性”中“韧性”无疑是核心词。材料中对“韧性”做了解读:“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这个解读中“柔软坚实”“不易折断”和“历经风雨,绵延至今”值得关注,“每逢关键时刻”对学生构思选材有一个方向性的提示,提醒考生关注民族的传统、国家命运,通过对中国历史关键时刻的回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考生思考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比如“天下一统”“尽忠尽孝”和“民族大义和气节”等能彰显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关键时刻的素材都可以考虑。围绕这个方面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都可以进入选题范围。
  突围角度一
  将文明的韧性与人性的觉醒放在一起立意,让作文的立意具有人本和人文性
  【佳作赏析】
  文明的韧性(节选)
  □一考生
  “日月虽有变迁,三室山的离宫,却是永远不变。”
  ——清少纳言《枕草子》
  古歌,久远的文明之歌,唱起来,文明就在变与不变中融于身体、思想和行为。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活在这文明当中,只是,我们需在韧性的文明中听到自己的心声。没有人性的觉醒,即使我们用一千个理由来赞美我们还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们能在这种吃人的文明中寻得进步吗?答案自是不必多言。
  然而现实生活中,太多人经年累月地把自己藏身于所谓文明借语言和幻想编织出的幻象之中,这幻象一点点剥蚀了他们心中的人性,让他们沦为附庸,就像“斯坦福监狱实验”显示的那样,仅仅一周的时间,演狱卒的学生便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他们忘了自己是谁,只记得当下的身份……
  当然了,总有一些人揭竿而起,就如阿米尔的父亲(《追风筝的人》),记得故事中,在他们逃难困在地下室的时候,所有的男人在一起祷告,而阿米尔的父亲却重重地哼了一声,伸伸腿说:“能够拯救我们的是八个气缸和一个好的化油器。”他不盲从,也不迷信,不会将一些希望寄托于无形的事物中,这不正是一种人性的觉醒吗?
  翻阅真实的历史长卷,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很多如阿米尔的父亲一样的人,文天祥的执着,达尔文的勇敢,贝多芬的抗争……他们用自己觉醒传承文明的韧性,从而在历史长河之中闪耀理性的光芒!
  …………
  【点评】作者开篇引用《枕草子》中的古歌,让文章有了灵动性。后面把对文明韧性的思考推向深入,以鲁迅的文章、阿米尔的父亲佐证文明的韧性与人性的觉醒使文章有了深度和力度。
  突围角度二 将文明物化,以剖析之态解读文明
  【佳作赏析】
  文明的韌性(节选)
  □一考生
  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火既是主角,也是配角。
  代表文明的火是一把双刃剑,既韧性也任性——火燃着,是一种文明。熄灭后,是历史的灰烬。
  东方的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人工之火,闪烁着远古祖先智慧的光芒!人们把这火种长久地保留着,保留着……西方,天神独享火种,而痛感人间黑暗与蛮荒的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枝偷盗天火,并将其带到尘世,而他也因此被缚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日夜折磨、风吹日晒、鹫鹰啄食,承受无尽的苦难。而他的牺牲,给人间带来了烟火,人类从此成为万物之灵。纪念普罗米修斯的圣火,每隔四年都会在奥林匹亚点燃,绵延千年不辍。
  火开创了文明,是文明的延续,但火也曾试图烧断文明。
  中国最早的大规模焚书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13年左右。当时,秦始皇采取权臣李斯的建议,大肆焚烧书籍。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毁书、烧书毁掉人类的希望。秦始皇焚书最恶劣的影响是,严重破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生态,文化专制主义由此滥觞。郭沫若曾痛心地指出:“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求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也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任性的火带着疯狂肆虐过文明,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韧性!
  我们不会忘记,被缚在高高的十字架上的意大利人布鲁诺(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残害时面对脚下熊熊燃烧的烈火,道出的却是这样一句话:“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知道我的价值。”布鲁诺,他的光辉的名字,被后人铭记;他天才的思想,终如他所说被证实。文明带着自己固有的韧性,使科学昂首阔步地向前行进,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世界推进到原子时代,推进到愚昧、迷信、落后、偏见被极大削弱的时代。
  在普鲁斯特的《影子》里,我曾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就在这样一个时刻,行人稀疏的街道,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影子。他头上举着一支小火炬,在每盏路灯下停一下,引燃灯油,随即又像影子一样消失。”这个点灯人的故事总是让我久久陷入一股虔敬、哽咽的圣徒情绪中,我想文明大概就是他们用手中虔诚的火源流传下来的吧!
  火,带来文明之火,延续文明之火,阻碍文明之火……黑夜里,希望这火把,永远在理性者的手中被举起!   【点评】以“火”来选题立意符合命题的要求。“火”在文明史上起过关键作用,但延续文明又会阻碍文明发展,作者结尾提出“希望这火把,在理性者的手中被举起”,包含文明的韧性。
  突围角度三 另辟蹊径,以独特观点赚人眼球,自圆其说
  【佳作赏析】
  文明的韧性(节选)
  □一考生
  琢磨《文明的韧性》这个题目时,我想到两种事物:铁笼子和铁屋子。铁笼子出自卡夫卡的小说《饥饿艺术家》,铁屋子出自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
  铁笼子,逼仄坚固的铁笼子,里面关着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饥饿艺术家。叶廷芳先生认为:“人无法谋生,以致把绝路当出路,把人的生理上的第一大敌——饥饿,当成了艺术上的需要。”铁笼子就成了饥饿艺术家“出路”与“绝路”语境下的象征。饥饿艺术家极其不满自己饥饿表演四十天后便被叫停。他考虑的当然不是表演过了时效性已经赚不到钱,而是他可以持续地饥饿使表演达到最出色的程度,“现在刚到四十天,为什么要停止表演呢”。此境此界,饥饿艺术家“已入化境”,“已臻极致”。
  在某种文明中扮演一定角色是表演,展现特定形象是表演,连真诚也同样是表演。这一切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毋宁说,表演,一直就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样的“文明”为什么有韧性恰恰体现在这里。
  鲁迅先生筆下的铁屋子:“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铁屋子”不正是我们千年韧性的文明吗?熟睡的人们不正是铁屋子的要求下的行为吗?我忽然觉得熟睡的人们似乎是觉醒者,他们一定觉得打破一个铁屋子,会有一个更坚固的铁屋子建起来,更难打破。醒了,装睡,睡着,醒了,装睡,睡着……我们谁不是这样周而复始?
  铁笼子和铁屋子的“韧性文明”让我想到斯德哥尔摩效应。某种专制下的韧性的文明会让人对“劫持”他的文明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为打破这种劫持,多少先生想借助内力,但结果也只如那拉出走……直到1840年,英国的大炮摧毁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出击之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戚其章在《中国近代史新讲》中所说的“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
  对这种文明的韧性,我持谨慎的慎思态度。
  【点评】这篇文章读起来似乎有点沉重。但我们又都能感受到“文明的韧性”中沉甸甸的东西。用“铁笼子和铁屋子”这两个本身就很值得探讨的文明产物,深究文明的韧性,不仅观点独特,且很有深度。
  (更多2019年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满分作文,请见《意林高考满分作文与名师阅卷解析》,暑期上市,敬请关注)
其他文献
有机构预测2018年世界杯国内观众人数有望突破10亿,远远超过2014年巴西世界杯。你是准备宅在家里看球,还是准备土豪一把去俄罗斯现场看球?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一份考虑周到的看球攻略,可以让你在世界杯期间看球更方便、体验更多新鲜的事物。  宅家看球:需要准备的不仅仅是啤酒卤菜  如果在家看球,除了提前准备啤酒、卤菜外,还需要知道哪里才可以看到世界杯、如何撸有奖竞猜羊毛以及为半决赛、决赛设置好闹钟。 
期刊
玥玥小编:听说,全国各地的学生党们终于要开学了!谁能想到,早已换上夏装的孩子们,终于过完了这个漫长的寒假。但是想起开学以后的生活,你是不是有点慌忙和恐惧呢?没关系,打头阵返校的大学生们发来了最新消息。当然,如果你也有开学最前线的有趣见闻,也可以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意林作文(ID:zuowensucai)分享。 Part .1 想开学是真的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个严肃的问题,为啥当代大学生那么想开学
期刊
6月14日-7月15日,俄罗斯世界杯将如火如荼地举行,与往届世界杯不同,场内场外处处都有AI 的影子,智能预测、智能足球、智能安保、智能问答、智能新闻……堪称一届智能世界杯。  足球植入NFC芯片  俄罗斯世界杯比赛用球“电视之星(Telstar) 18”,是Telstar系列最新一代,售价为100欧元,采用了经典黑白两色,深色梯形装饰由马赛克图案组成,文字则使用了金色,从外形看类似于1970年墨
期刊
陆奇离职后没几天,百度的“简单搜索”上线了。  我们第一时间试用了这个APP,和大多数网友的反馈一样,界面清爽简洁,搜索结果无广告,是个不错的产品。  但大家仍然有些疑问。  陆奇在任时,为百度制定的策略是“All in AI”。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砍掉医疗事业部。記得去年夏天,他在百度的Summer Party上还动情地说:“其实我还有个礼物要到明年才能给大家。我们的AI技术越来越强,机会真的太
期刊
去年的《底特律:变人》可能还有很多玩家在默默期待第二作的到来,看得出来这种人工智能题材的互动游戏人气十分旺盛,而此游戏以3D为主,没有使用真人元素。但作为国产《潜伏之赤途》的延续作品——《隐形守护者》却是真人的互动影视作品,在它诞生之前并非受到大家的看好(包括东家腾讯,当然现在New One Studio宣布解散,并进入NextStudio),然而这匹黑马却让各大国内媒体和游戏商看到了它优秀且出色
期刊
踏入小园,忘却身后的喧嚣,细细凝视,一片片热烈的色彩有种神奇的魔力,它让我的心绪变得冷靜而又起伏。这里,是我人生开始的地方。  寻着一抹清凉,走到井旁。这口井,还似过往一般,深沉,平静,悠远。古井,是沉默的,但它,会在沉默的时光中,唤醒好多故事。  爷爷弯着腰,将水桶放进老屋旁的水井,“哗啦”一声,水桶接触水面的一瞬间,泛起一片清凉。我刚有记忆之时,就记得爷爷手里的水桶,牵着缆绳,穿过深邃的井壁,
期刊
世界杯之所以如此迷人,不仅仅是有最高水准的足球对决,还有那些活色生香、风情各异的小姐姐们,令男性真假球迷的荷尔蒙急速飙升,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球星的太太、足球宝贝和女球迷就筑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千万别错过哟!  太太团场内助威  世界杯是球星的角斗场,也是太太团的T台秀,多个国家队都允许、鼓励球星的太太来现场观战助威,她们的出现可以为丈夫或男友带来高昂的斗志。下面,我们就
期刊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奇葩说》,为里面辩手们的精彩表现折服,其实,“辩论体”用在作文中也是一种出奇制胜的手法。考场中如果恰当使用这种创新文体,肯定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唇枪舌剑不相让,妙语连珠竞风流。辩论,是一场头脑的碰撞,是速度的较量,是素养的对抗。思维敏锐,捕捉对方辩论中出现的漏洞;语惊四座,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在这个绽放青春魅力的舞台上,辩论者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一些辩论的技巧……
期刊
从文体上来看,我觉得现在可能没有必要把散文和随笔区分得那么清楚。中国古代讲究的是“文”的传统,也就是随笔里有散文、散文里也有随笔的“大文章”。  有时候我选择用偏散文的笔法来写作,因为想表达抒情意味更浓的內容,特别是当我想描写一些画面的时候,就更加注意视觉方面的表现力,可能散文笔法的使用就会更多。如果写作的内容需要保证叙事的完整性,那么随笔方法的使用就会更多一些。  至于文章的篇幅方面,我个人认为
期刊
论对世界杯的关切程度,除了球迷排第二位的就是股民了。嗯嗯,许多人都想知道世界杯会不会带来投资机会?有没有看球赚钱两相宜的好事!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世界杯对股市的影响。  股市版世界杯魔咒  世界杯有一个著名的魔咒:只要夺取了世界杯前的那届联合会杯,那么就别想夺取世界杯冠军。而在股市也有一个著名的世界杯魔咒——在世界杯期间全球股市会出现下跌走势或者萎靡不振,有专家做过统计,在世界杯期间各国股市下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