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以进大学读书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398622409xie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女儿在英国读高中,接下来这一学年,她也即将迎来人生中的英国高考——A-level 考试。这是英国全民课程体系,是英国的高考,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
  英国的高中只有两年。去年,女儿被附近几所排名不错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同时录取,后来她选择了现在这所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的文法女子学校(相当于国内的重点中学)。跟国内相比,她读高中还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每天早上8:45到校,下午3:15放学。没有早晚自习,更没有周末在学校里补课。
  这一年时间里,我感受到:英国中学和大学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个不一样,是学生对未来专业的把握。
  女儿读高中的第一年,便让我跟她一起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她所在的高中是女校,和附近的一所同名男校曾经是一所学校。这两所学校每年轮流举办一场选专业的见面会,由专门人员或大学工作人员向学生解答学生们未来有可能选择的专业。
  今年的活动不在她们学校举行,场地选在附近的男校。时间是正常工作日的某一个晚上,整个学校的空闲场地,都被摆起了各种各样的临时摊点。形形色色的人们准备好摊位,等待着学生和家长们前来咨询。
  摆摊人员之一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些人的重点是帮助高中学生来挑选自己心仪的专业,对这些年轻人进行详细的解答。比如,成为一名英国警察有什么样的要求?成为一名律师该具备哪些条件?如何成为一名英国军人?如何成为一名英国医生?如何成为一名英国的公务员?各个行业的职能部门,摆起摊位,来向学生们进行解说。这样由政府出面安排工作人员跟高中学生见面的好处,是可以详尽地回答孩子们所关心的问题,可以让他们对未来职业走向有一个更直接的了解。
  同样的事情在国内,很多孩子在高中还不能明确自己心仪的专业方向,往往是根据自己分数下来后才能确定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样的结果,往往会不利孩子的学业发展:所学的专业,是根据分数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定。还有一种结果更麻烦:孩子们对很多专业的了解,仅限于网上的搜索,抑或是找熟人打听。这种感性并不科学的方式,稍有一点儿误差,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更可怕的是,我当年一些同学或朋友的孩子,大学本科即将毕业,仍不知道自己未来研究生要学什么。抑或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当下所学的专业里,有哪些可以拓展的空间。业余时间,我总是在充当这样的角色:一遍一遍地跟他们通话,告诉他们未来他们有哪些专业可选。
  英国以政府名义举行这样的见面会,无疑值得中国学习。
  除了英国政府部门出面跟学生见面,摆摊的还有英国的各种大学。在陪女儿去参加见面会的现场,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包括剑桥大学、华威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等学校的摊位。每个大学的专业有什么样的要求,学生们可以排队咨询该校的工作人员。大学专门安排人员前来解说该校的招生信息,而这跟国内多数由高中老师充当招生解释,还是有很多不同。这些老师获取的信息是否专业准确,这是令很多家长担心的地方。上个月我回国出差去青岛,一位孩子即将参加高考的朋友,向私人机构交了5000多元的专业咨询费。为让孩子在未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减少风险,他就只能多付一些钱,增加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相比中国私人一些教育信息机构收费提供的服务,英国大学这种做法,似乎更靠谱一些。


  任何人都可以进大学读书,这是英国大学不一样的地方。
  上面的部分讲了英国政府在解决学生的入学费用问题,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英国的大学,并不仅仅为高中毕业生服务。无论年纪,无论职业,你随时可以走进大学里读书,这是英国大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除了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同时出现在一个班上的,也许会有五六十岁的同班同学。大学并不仅是年轻孩子们的专利,还为整个社会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充电”的教育阵地。
  2012年,我在英国大学读研究生时,曾与该校的本科生一起交流。这些学生中,有一位医生,50多岁了,还在参加大学的摄影本科教育。他学摄影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感兴趣。医生是他的职业,是他谋生的手段。而摄影是他的兴趣,他因为喜好而来读书。每周,他都要从牛津郡赶至伦敦,和一些年轻人坐在一起上课。我还见过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自欧盟某个国家。她工作了六年,当过很多媒体的记者。突然有一天,她说她喜欢上了摄影,就辞去工作,申请了我所在的那所大学,坐在了本科生的教室里,学习摄影基础。
  他们并不需要进行大学的入学统一考试。仅凭当年读高中时的成绩,就可以直接申请大学。这是英国大学灵活的地方。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参加过类似中国高考的A-Level考試,这个成绩是可以管很多年的,申请大学一样有用。
  我自己也在感受英国大学不一样的教育。2017年,我已经45周岁,依然申请了一所大学的文化与批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坐进教室才发现,大多数人,和我年纪相仿,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现在突然对一些文化现象感兴趣。更让人感慨的,是英国大学的灵活性。如果你愿意全部脱产读书,你也可以申请。如果你想既参加工作,又能一边读书,你可以申请半脱产(Part time)的课程。我去年读到一半,因为工作原因,精力不够了,就到老师那里填一张申请表,直接就把学习从全脱产,改成了半脱产。改了之后,课程没有原来那么多了,但时间拉长了。标准没变,学习更灵活了。


  除此之外,英国整个社会给学生提供了很多优惠。如果一个成年人读书,还会享受免掉一年半地方政府税收(每一个成人住房者都必须要交的地方税,就我们一家四口而言,一年需交的税收约为1800英镑,这笔费用主要用于教师、当地警察等费用支出)的权利。这意味着,如果读书,结婚的可以免掉25%的地方税,没结婚的可以全部免掉。
  就经济而言,读书的好处还不仅仅是学费便宜。如果持有全职读书的学生证,无论你有多大年纪,你都可以享受坐地铁或火车票价便宜三分之一的优惠。在交通费不便宜的英国尤其是伦敦,这里面所享受的好处,更是无法言说。比如,我从家到市中心一个月的通票为近200英镑。但如果我持有学生卡,则仅需要130多英镑。此外,拿着学生卡几乎可以享受许多地方的折扣:看电影、演出、展览、买书等,全部都有一定的折扣。似乎许多收费的文化场所,都在为学生开绿灯。
  2008年,我曾在曼城附近的火车上看到一则报纸广告:“你现在还可以去读书,毕竟你还不算老。” 这个打动人心的句子,是讲给那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听的。因为,当地政府那时做了一个决定,如果超过一定年纪的女性愿意走进大学去读书,他们会每周补贴一定的费用给她们。支持成年人读书的,还有更灵活的金融政策。
  英国大学资源极为丰富。我们所说的一些正规大学,任何时候都会对成年人开放。除此之外,还会有形形色色的私立大学或学院。鼓励不同的人们走进大学,从而也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就公司而言,许多英国的公司都有一个文化;一个成年人工作七年后,一般都会有一年的空档(Gap year),这个空档年可以让人去读书或做义工,或者去旅游看世界。这样的文化,也促使了许多成年人,能够重拿起书本,走进大学的课堂,认真读书。
  几年前,我也曾和一位从国内过来读博的老师私下聊过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她认同国外年纪大的人读博的观念。当一个人工作很多年后,需要重新对某些行业或知识进行梳理,这个时候再进大学读博士,无疑更有效。她跟我很认真地说:45岁进大学读博士,才算是最佳时机。
  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教育是一种谁也不能剥夺的权力。如何对大学进行改革,使之不再成为高中毕业生的专利,让更多的人们能轻松走进大学,是中国教育者们必须思考的难题。当下,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改革大学的入学考试,制定一个“易进不易出”的灵活教育标准,让更多的人不再因一场考试而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没有理由,也不能因为一个高考,阻拦了更多人的大学梦,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走进大学,去享受教育和知识的乐趣。
  英国的做法,也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期待着有一天,中国的高校,能制定更灵活的教育政策,让所有人能拥有更多的大学学习机会。一个国家,只有大学的教育方式灵活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才会增多,这个国家的实力才会真正变得越来越强。
  (周丽敏荐)
其他文献
镜子没有这么更加沉默,  透进的曙光也不这么更为隐秘;  你,在月光下,豹子的模样,  只能让我们从远处窥视。  由于無法解释的神圣意旨,  我们徒然地到处找你;  你就是孤独,你就是神秘,  比恒河或者日落还要遥远。  你的背脊容忍了我的手  慢条斯理的抚摸。你,  自从早已遗忘的永恒,  已经允许人们犹豫的手的抚爱。  你是在另一个时代。  你是像梦一样隔绝的一个区域的主宰。  (刘瑞雪摘自百
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就会有明月。  正如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  1  春秋年月,那是中华文明至为璀璨的时代。在高山峡谷,汇集着来自山巅的雪水,湍急地穿行,如鳴佩环,至清至净,就连其上的月影,也是至纯至真。  那时的孔子,还只是孔丘,那怀抱理想,却在现实社会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一个驾车避人的大夫,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勇士,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师,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没什么华
“你看看人家!”小时候最怕家长说这句话。可好不容易长大了,这句话依然阴魂不散,有意思的是,说话人变成了自己。  毕业临近,身边突然又涌现出很多“别人家的孩子”,而羡慕别人这件事,人人都有经验。就拿毕业后的出路来说,大体可以有三种:出国读研、国内读研和直接工作。这三种出路的羡慕链条错综复杂,触发羡慕的情境也各不相同。  保送国内研究生的同学是毕业季里的抢跑者,他们最早摆脱失学恐惧,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度
我们生命中曾经出现过很多人,也曾以为他会变成爱人、好友、合作伙伴、灵魂伴侣,但最后只能“玩玩”。你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唏嘘,又不敢靠近。   在动物世界里的王者,是靠尿液和搏杀划分势力范围和边界的。人们则需要靠聪敏清醒的头脑和不时的 say no 来完成这件事。   “边界感”是一件微妙的事情,但它会随着你的阅历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好多人一提边界就凛然不可侵犯,觉得自我空间应该如何严密设防之类的,
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习惯,所以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  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
柚子成熟时,母亲吩咐大一点儿的孩子爬到树上,拣那些圆鼓鼓的、长得匀称的柚子小心摘下,再放在篮子里用绳子垂下来。  母亲要拿柚子皮做容器。她先用刀在柚子齐腰处轻轻画一圈,然后慢慢地用指甲把皮挑开一点儿,再把大拇指伸入,轻轻地绕着割缝一圈圈地愈转愈深,直到蒂头处,双手捧着一转,柚子皮就完整地脱落下来了。趁着柚子皮新鲜柔软,把碗套入,一蓋一底。碗不能太小,以免柚子皮干了会皱;碗也不能太大,以免柚子皮绷破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好像是第一次。  他们到处看着,眼睛有神。他们的惊讶像宝石。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高貴感是人人不同的。最高贵的人可以不在乎当奴隶,因为他不需要以别人的眼光肯定自己。越没有高贵感的人才越想高人一等。  惜茹摘自《文苑·经典美文》
年轻的时候,只要投入恋爱,总以为这份爱会持续到永远,总以为没有了对方自己就无法活下去。这些“以为”都让我们对爱看不开,只要爱情发生问题,就感觉生不如死,很多人因为感情困扰而心生绝望,很多人因为情变而受到重伤。那些时刻,我们无法料想未来,此刻的痛苦就已经把人困住,完全看不到将来。我们很难去想象,这次的恋爱在漫长的一生里,只是其中的一段经历。如果把眼光投射到远方,或者如果能从将来搭乘时光机回到过去,面
香水来自东方  香水界有个小神话,说法国香水之所以雄霸欧洲,是因为古代巴黎格外脏臭,需要有些什么来遮味道。又传路易十四一辈子就洗过那么三两回澡,其臭可以想象,所以格外用香水遮羞……但这些故事,忽略了一点:论到古代,大家都不干净。中国汉朝的时候,官员还要口含丁香,以免熏着天子呢,怎么单就法国人琢磨通透了呢?  事实是,香水这玩意古已有之。英语叫perfume,法语叫parfume,语源是拉丁语,pa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千年皇权专制体制导致的官僚主义流弊甚深,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官本位意识、等级观念、顺民意识,自私保守,习惯人治,迷信天命,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思维,手脑分家,散漫,缺乏公民意识。费正清指出,两千多年来,孔孟之道主导地位造成的思想惯性根深蒂固,因此,中国人热衷于琢磨人,不善于琢磨事,治学一直以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而不是研究人如何征服自然,这种思维定式阻碍中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