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改良创新和传承路径探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df45sd6546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起源和发展状况着手,以客观角度出发,探索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改革创新和传承之路,找到进步与传承相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戏曲化妆造型改良创新;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了上世纪末,我国的戏曲才开始逐步复苏。化妆造型作为戏曲舞台上综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积淀,它有助于展示特定环境、舞台效果、人物形象及其个性特征等,并且不可被替代。在戏曲的创造过程中,化妆造型和编导、表演者、灯效、舞美等各个环节一起完成剧目的演出工作。时代在变化,化妆造型也在不断的变化,它的变化总是遵循着一条本质规律——在保护原有创作传统和特征的同时,接受和吸取当下的审美观点,对传统的化妆造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重新融合。这种“融合”既是对传统戏曲舞台造型的改良与创新,又是对其的传承与延续,还给当下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领域提出了新的命题。
  一、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起源及发展状况
  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产生,究其根本还是跟随着戏曲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而中国的戏曲的起源众说纷纭,使得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由来也模糊不清。有史料记载,在戏曲还未形成之初,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当中已经出现了初期的化妆方式:面具妆和涂面化妆。面具化妆来源自原始社会的祭祀仪式,因为面具化妆的涂抹方式复杂,后期逐渐演变成涂面化妆,所以而涂面化妆是面具化妆进化演变而来的。到了元杂剧中,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开始普遍,出现了红、白、黑这三种基本肤色。
  到了现代,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戏曲舞台上的化妆造型更是越来越风格多变,色彩艳丽。色彩的进化、绘制手法的提升、毛发制品的运用、制作水准的飞跃都使得戏曲舞台上的化妆造型产生了质的飞跃。
  但是戏曲舞台的化妆造型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人们虽然爱护和尊重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根本上说,传统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已经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也无法做到满足人们的审美、欣赏需求。
  二、浅谈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改良创新与传承路径
  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在世界非物质文明的中也有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化妆造型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独特的历史定位和传承价值。中国戏曲舞台化妆造型伴随着戏曲成长的历史进程,也在不停的变化、进步和完善,充盈了我国的艺术文化宝库。但是利弊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本土文化的缺失都使得传统戏曲和化妆造型渐渐不再被人们簇拥。当前社会,如何去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如何在传承的过程中发扬发展并改良创新,如何让戏曲舞台化妆造型更能适应当今社会,下面提出笔者自己的粗浅意见。
  1、深入了解传统戏曲化妆造型的优劣性,在此基础上继承传统
  传统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在表现手法上是比较夸张和单一的,化妆造型的模式也较为固定化,这就限制了演员在演出中的表现。因此,戏曲演员才会特别看中演技的磨练,从内向外展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由演员表演出的内在来拟补外在化妆造型的不足,正是因为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才使得传统戏曲坚持走到今天,形成了如今这么成熟的艺术表现方式。
  以当代的眼光来看戏曲舞台中的化妆造型,很容易就能发现化妆造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缺陷:单一、模式化严重。传统戏曲舞台的化妆造型相对意义上可以说返璞归真,去繁从简,不会出错,但是不符合现下受众的审美标准。化妆造型很难表现出复杂的人物内心,很难直接表现出表演者的情绪状态,必须要通过表演者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够做到转达信息的目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实用理性精神的作用,儒家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到现在仍然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当中,国人长期受其影响,导致戏曲舞台化妆造型一直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
  传统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很难做到影视剧中的水准,其实它们两个本身就不该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中国传统戏曲本身的表演性质就决定了它在化妆造型手法上不能和现代的先进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相比较,不可能让两种不同属性不同种类的表演形式相互融合,有人尝试过混搭,但出来的效果实际上是不伦不类的,所以只能说在某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借鉴。
  传统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模式是戏曲艺术家们从一辈辈的经验中摸索出来的,能延续到今天,必然有其原因。传统化妆造型的精华就是还原戏曲本色,而且它是完完全全属于中华民族的,是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的,不应该因为它不适合现代人的欣赏能力而摒弃,把握好“扬弃”的基本原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现代人们继承的不仅是传统戏曲的化妆造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精神传承。
  2、创新应顺应时代变化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会使时代不断的进步,戏曲舞台的化妆造型同样也是这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出新”必须要“推陈”。传统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能从千年之前一直延续到如今,必定有着它的魅力和价值。每一个化妆造型的都是借鉴和吸收前辈精华的产物,然后再结合戏曲人物自身的形象特征、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审美眼光所创造出来的新的产物。
  传统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产生于古代,所以肯定会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局限,特别是在审美水准方面,会有很多和今天的欣赏水平相冲突的地方。所以单纯的依靠传承和保护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能以传承精华作为基础,在不改变原有创作精神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变化,依靠改良创新才能使传统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得到更好的发展。传统戏曲舞台的化妆造型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会存在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进行改良和创新的过程中,既可以吸收当多样化的化妆造型技巧,又可以借鉴相关领域的优秀内容,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欣赏水平进行改良和再创作,让人们在欣赏水平上产生共鸣,引领新时代的潮流,赋予传统化妆造型艺术以新的生命,最终达成传承与改良创新的融合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在再创作上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属性,盲目的一眛的要求创新和进步是不可取的。要深入了解传统戏曲化妆造型文化,避免简单化地理解传统的戏曲舞台化妆造型,要做到真正深刻领悟其简单背后所蕴涵着的美学。为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美学适当加入现代的审美观念,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不忘记根本,才是戏曲舞台化妆造型的传承之道。
  参考文献:
  [1]沈宗堤.戏曲服装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剧作家.2013.23(3)
  [2]徐蕾冬.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发展[J].群文天地.2012.(14).24-25
  [3]刘男.浅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华章.2014.(20).33-34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纽约时报》网站2015年涉华环境新闻进行较细致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发现《纽约时报》网站的涉华环境新闻中蕴含着浓厚的风险意识,表现在两方面:报道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环境问题是最常见、最主要的报道主题;报道基调以批评性报道或负面报道为主,肯定、赞扬少,批评、质疑多。在部分涉及到技术性风险的环境新闻中,记者以怀疑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借助对比的写作手法
期刊
【摘要】:从微信2011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四年的时间,用户群体以青年人为主要群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将以微信作为一种学习与生活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当代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群体;社交行为;影响  当今社会网络发展极为迅速,年轻人对与网络的运用从陌生到运用自如。智能手机这种自媒体兴起以来,逐渐增加了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系统的智
期刊
【摘要】:近几年,真人秀浪潮在中国掀起了层层波澜。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进而成为各大电视台收视和盈利的主要保障。席卷中国电视荧屏的两大真人秀节目形态类型分别是平民真人秀和明星真人秀。这种节目形态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娱乐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满足了观众对现阶段娱乐文化产品的追求,因而大放光彩,但此类节目形态也存在着模仿成风、原创性不足和节目质量下降等问题。进行自主创新;延长文化产业
期刊
【摘要】:随着影视行业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影响传播工具,对于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已经成为很多相关行业人员研究的重点。很多人认为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是毫无关系并且不可等价代换的,更有很多人认为影视的地位远远高于戏剧,甚至无视戏剧表演,也有很多人认为那些戏剧舞台的表演者从事影视行业都是很不切实局、不可实现、做作夸大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上述的很多人都是指带有有色眼镜片面的看待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戏剧剧目虽然创作、演出不少,但奇缺出类拔萃的顶尖之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戏剧艺术的综合性特点决定的。笔者从戏剧综合性艺术的特点出发,对戏剧佳作难成做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戏剧;综合性艺术;佳作难成  当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与此相伴随的,是大中小型剧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各个城市兴建。到21世纪的今
期刊
【摘要】:随着《天注定》在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第5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奖,贾樟柯呈现了一部非常有勇气有野心的作品,然而,又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影片:从影片风格上讲,《天注定》融入了中国武侠与戏曲的元素来讲述当代的故事;从剧作叙事艺术上讲,这是突破传统叙事结构的优秀典范。这部带着传统基因的影片是如何将武侠与戏曲,天然地融合在当代剧情片中,以彰显出蛰伏在日常生活中暴力的
期刊
【摘要】:水是人类生命之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受污染的现状令人担忧,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中界乡的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尚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面对农村严峻的水污染现状,从法律的角度对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农村;法律问题  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乡的水污染现状  中界乡,为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县东南方,距县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南方周末》“自由谈”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的报道进行统计,以图表的方式呈现,试图探讨《南方周末》“自由谈”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如何进行报道策划,以及它的报道策划达到怎样的效应。  【关键词】:南方周末;自由谈;报道策划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内涵  对于新闻报道策划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这里引用杨秀国在《新闻报道策划》著作的中的定义。“所谓的新闻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和状况,同时研究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人格特质以及其社会支持情况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2)人格与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相关;(3)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不存在显著相关。  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人格的
期刊
【摘要】:阿恩海姆在格式塔心里美学的理论基础上,引用物理学的方法,用“场”的概念解释力的结构,从“力的结构”这一独特的视角对艺术活动中的“表现性”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和分析,揭示“表现性”与艺术作品之间微妙的关系。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美学;力的结构;表现性  一、表现的概念  表现用作动词时意思为表现出来、显示出来;用作名词时为表示出来的行为、作用或言论等。狭义上说,是指通过某些外在的特征或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