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视域下普惠金融教育创新改革分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惠金融是能够全方位为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提供最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是当前开展金融教育的新方式和新目标。大学生是未来经济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必须要具备充足、扎实的金融知识,构建完善的金融理念,具有良好的金融素养,才能够在未来的金融发展中更好地融入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中。因此,开展普惠金融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金融意识的首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普惠金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制约普惠金融教育创新的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创新普惠金融教育的新路径,以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为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金融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詞]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创新改革  教育
  普惠金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1.普惠金融教育对象的变化
  金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具有一定滞后性。传统的金融教育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都有一定的局限,其主要教育对象是投资者和储户,而教育内容也是根据这两类教育对象展开的。例如,如何存款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息、如何对信用卡进行有效管理、贷款的使用与偿还,以及股票、保险、基金、外汇等。这些金融教育内容都是以刺激投资者和储户为主要目的,而教育内容的提供者则是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传统的金融教育大都围绕着“有钱人”和想“更有钱”的人来展开,在对这些人鼓励投资的同时,也提供其他产品的推销,以培养能够长期发展、互惠互利的客户。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的固定使得普通人民群众很难接触到相关教育内容,而新的普惠金融教育打破了传统金融教育在教育对象方面的僵局,对金融教育内容也进行了创新。
  “两低一高”是当前普惠金融教育的主要理念。“两低”之一就是指面向低收入人群进行金融教育。低收入人群相较于传统金融教育对象而言在财力上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他们的理财需要也有所不同。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虽然他们的收入不能满足资本投资,但对家庭财务规划、积累家庭财富,以及防范家庭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等方面的金融知识都是有一定需求的。因此,近年来对于低收入人口的金融教育项目逐渐展开,并获得了一定成就。目前,我国开展的普惠金融教育主要有花旗集团赞助的“全球金融教育项目”,该项目主要是资助和开发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教育,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师资培训和教材内容审核。
  2.普惠金融教育范围的变化
  我国的普惠金融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都起步较晚,在2008年,我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才制定了关于金融教育的十年规划,同时也开展了名为“金惠工程”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在该计划中,需要用十年的时间,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从业者和当地涉农领导干部等人进行金融方面的普及教育和业务培训。随着该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向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金融教育服务,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小额信贷在山西地区开展的金融教育,国际美慈组织和北京蒲公英中学、农家女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妇女开展的金融教育等。
  而金融教育理念“两低一高”中的另外“一低”则是指向低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金融教育。开展专门针对青少年的金融教育是培养学生金钱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针对青少年开展金融教育的机构既有政府部门也有民间组织。但无论发起者是谁,对于青少年的金融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介绍金钱的基本知识;二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财务管理工具的技能,主要包括简单的记账和个人财务规划等;三是对学生金钱观念的培养。这些教育内容有的已经融入中学课程之中,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部分。
  金融教育基本理念中的“一高”是指向老年人提供金融知识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老年人的晚年财务进行重新规划,主要包括如何投资保值、如何更好地管理现有的不动产等内容。二是由于当前金融骗局较多,老年人缺乏对金融投资的基本判断和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而一定的金融教育是减少受骗的关键。因此,将金融教育与老年人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够有效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让他们过上有体面、有尊严的晚年。
  制约普惠金融教育创新的因素
  普惠金融教育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展普惠金融教育首先要制订合理的教育规划,严格遵循国家金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构建国家级、全民全面的金融教育发展战略。
  1.普惠金融教育起步时间较晚
  普惠金融的教育对象应该涵盖所有公民,无论贫富、年龄大小,甚至还包括金融服务的监管者及提供者等。不应该根据贫富程度对金融服务进行区分,这才是普惠金融教育的意义。金融这一概念在我国引进的时间较短,相关教育措施起步较晚。我国普惠金融教育的开展基本上是自2008年才开始,使得我国普惠金融教育发展缓慢。因此,在新时期对普惠金融教育进行创新时,要先从普惠金融教育对象入手,打破传统金融教育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方面,尽可能地将普惠金融教育融入义务教育之中,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除此之外,对于老年人的理财教育也不能落后,要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有效的理财指导。同时,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中,我国还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提高我国普惠金融教育的规划与实施水平。
  2.普惠金融教育内容匮乏
  普惠金融教育内容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从业者对专业的金融服务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到位,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二是对普通人民群众的普惠金融教育内容不全面。如对个人和家庭的内部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讲解不到位,在理财观念的转变和理财行为的养成方面有所欠缺;三是理财教育内容在中小学教学中比较匮乏。这三方面教育内容的匮乏使得普惠金融教育开展得缓慢,成效较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普惠金融教育的需求。因此,在加强普惠金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教育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与优化,使其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3.普惠金融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普惠金融教育的普及程度与教育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知识的局限性。由于教师对现有的金融业务不能完全涉及,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满足不同学段的需要,导致普惠金融教育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相较于金融行业而言,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而他们又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熟知行业情况,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心理浮动的问题,导致普惠金融教育多流于形式。
  4.教學设施不完善
  高校普惠金融教育教学设施的缺乏主要是因为校园内可供参考的资料不足、相关设备设施不到位,从而影响普惠金融教育的教学效果;其次是相关教育经费不足,普惠金融教育相关科研投入与奖励机制的缺乏,都会影响普惠金融教育的创新。
  普惠金融教育创新改革途径
  1.培养普惠金融意识
  在高校内开展普惠金融教育的相关课程,是为学生构建基本金融知识框架,使其形成正确金融观念,具备基本金融投资能力的主要途径。高校在开展普惠金融教育课程时,要加强学生对金融业的理解和体验,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金融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普惠金融教育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将时代特征与普惠金融教育相结合
  普惠金融教育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校内开设相关课程时,要牢牢把握普惠金融教育的发展方向,将时代特征与课程设置充分结合,以保证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例如,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更多地侧重于互联网金融下的贷款模式、融资模式和大数据统计等方面的问题,在拓宽学生普惠金融教育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其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3.保持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
  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不仅仅是普惠金融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要引入新型互联网金融课程,这无论是对理论框架的构建,还是对金融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革新意义。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程主体,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与思维,从而达到对普惠金融教育创新的目的。目前,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慕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这三种教学模式的相同点都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同时,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也较高。教师在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时,应该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点,尽可能地引用较多的现实案例,使普惠金融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一定帮助。
  4.建设高层次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就目前的普惠金融教育成果来看,由于普惠金融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的欠缺及实践经验的匮乏。因此,要想解决目前高校普惠金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留学深造、定期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能力进行整体的优化与提升。另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校外的知名企业家、金融讲师、业界精英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师的金融教育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其视野。
  5.注重普惠金融教育的辅助技能培养
  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融合与发展,高层次金融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在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上,更要求他们精通其他金融业的辅助技能。当前,随着普惠金融教育的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单一课程,而融合了多种学科。这就需要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对于金融业的辅助技能也要有一定涉猎,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结  语
  普惠金融教育的创新不仅仅是在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上进行创新,更是对国民素质与全民金融意识的培养与创新。因此,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时,要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了解社会发展需要,完善课程建设,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为培养高端优秀金融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创新普惠教育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殷芳菲.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7.
  [2]陈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7.
  [3]张彩云.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4]樊英.基于普惠目标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5]邵彤.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6.
  [6]李小孟.京津冀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9.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针对污水管线渗漏问题,引入广义土体强度公式,基于ABAQUS平台利用USDFLD子程序模拟土体强度参数随饱和度的增加而衰减这一特性。在管线破损范围变化的情况下,以不同埋深的污水管线渗漏在地表形成饱和区的大小来近似估计渗漏发生后可能对地面的影响范围,并分析了渗漏19 d内管线上方土体湿陷量的变化情况和地面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管线埋深为1 m时渗漏造成的影响范围最小,埋深为2 m时渗漏造成的影响范围最大;将湿陷量为30 mm设置为地面失稳判据,除埋深为1 m的污水管线在分析时间内一直保持稳定外,埋深
目的分析“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对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影响,研究信息化宣传手段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10月1日在佛山市三水区出生并接受疫苗接种的婴儿7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参加“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学习,分析学习前、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比较两组15月龄时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结果与学习前相比,学习后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76.15%提升到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文章讨论了到复射影空间PN(C)的全纯曲线交超平面的问题,借助Vandermonde行列式,构造了一些具有N+1个例外超平面的非线性退化的全纯曲线和具有2N个例外超平面的线性退化的非常映射全纯曲线,说明了Nochka的全纯曲线的第二基本定理是最优的.最后还构造了具有2N个例外值的N值非常数代数体函数.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与不安全交通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阳江市、辽宁省沈阳市、重庆市4个城市抽取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评价青少年健康素养总分(总分155分),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健康素养总分和不安全交通行为等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18900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总分与不安全交通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总分为(100.44±23.86)分,走路玩手机、坐
塑料制品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广泛地使用,带来了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论述了生物降解塑料是当前解决塑料问题三大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其次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产品分类、性能、应用领域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其发展现状,最后,对可降解塑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具有潜力的可降解塑料产品。
阐述了目前地方高校基础化学实验Ⅰ(即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一种逐级问题转化讲解法用于基础化学实验Ⅰ的教学过程,并以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化学实验Ⅰ中的一个实验项目进行了实例教学。结果表明,逐级问题转化讲解法可使学生迅速掌握实验项目的全貌、过程环节及注意事项,显著降低化学实验的难度。本讲解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GMP仍旧是我国制药企业药品生产的强制性标准,贯穿于药品生产的全过程。GMP课程应该是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支撑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许多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高。通过分析GMP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GMP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案,研究基于GMP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基于焦炉内煤在加热和膨胀过程中产生的过大压力是焦炭和钢铁生产者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如果结焦压力过高会给焦炉生产带来许多比较麻烦的问题,如果太轻就会使推焦变得困难,如果太重就会使焦炉壁因为巨大压力而被严重损坏,使其使用寿命并降低。如果适当的结焦压力反而又有利于煤的粘结[1]。解决膨胀压力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煤炭资源对炼焦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本文从选用合适教材、重构教学体系、创新授课形式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对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为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提供借鉴。
[摘 要]高校通常选择“形态—空间—文化—生态”的建筑教育理念。但面对如今愈发繁杂的城市规划设计,高校风景园林教学设计由于缺少多视角、多学科、多技术为基础的协作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用人要求。针对于此,文章以西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载体,提出了以景觀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为基础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以期能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等的有机协调,切实解决风景园林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