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素D光敏产生活性氧的EPR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B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线菌素D是一种和双链DNA和单链DNA都能发生选择性结合的抗生素, 而这种结合作用大大增加了DNA的光敏性.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和自旋捕捉技术, 对放线菌素D光动力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现无论是在溶液中还是在与DNA形成复合物以后, 1O2和O2-. 都是重要的活性产物, 而且两者的产额存在竞争关系. 实验结果说明, 放线菌素D的光敏作用是通过能量转移(Ⅱ型机制)和电子转移(Ⅰ型机制)两种反应途径进行的. 当在溶液中氧自由存在时, 以能量转移形成1O2为主; 而当和DNA形成复合物时, 放线菌素D的激发态与DNA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成为主要的反应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时期高校民族语文教育面临的三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通过对我国民族语文使用情况的分析 ,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民族语文专业的发展问题 Based on the three practical p
电力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基础保障.面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当大规模的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入电网、越来越普及的电动汽车随机
期刊
对自由的定义在哲学上似乎就是一种冲突的存在。自由象征着无拘束,但在绝对无拘束的情况下又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甚至连自由都不复存在。正如马克思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作家简介rn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是英国当代作家,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牙买加裔英国人.扎迪自小酷爱舞蹈,年少时父母离异,这些经历都可以在小说《摇摆时光》(Swing Time,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教学创新点放在对教育理念的创新、对教学手段的创新、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对师生关系的创新、以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主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