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是一个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的综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档案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档案人员从事档案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等。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素质是一个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的综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档案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档案人员从事档案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等。
1.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对一定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具有的在该职业活动中应当自觉遵守的一定的、特殊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1980年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公布了《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反对不合理的对利用者的限制,忠于与档案捐赠者达成的协议,本着乐于助人的态度礼貌地回答利用者提出的问题,鼓励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资料,鼓励研究同一种资料的利用者互相通报,协助利用者互通情报。档案工作者之间应经常交流知识、经验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际档案大会1996年通过的《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精神,我国档案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1忠于职守
就是要求档案人员维护国家、集体及公民个人合法权益,捍卫国家法律的尊严,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细致,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档案工作;要坚持真理,埋头苦干,发扬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尽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
1.2热心服务
就是要求档案人员全心全意地主动为利用者提供服务,要想利用者所想,急利用者所急,尽量节省利用者时间;要面向国家、面向社会,广泛地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要博学思进,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并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3严守机密
就是要求档案人员树立保密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坚决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要建立健全有关保密的法规制度,督促利用者并自觉按照保密规定在许可范围内提供利用;要妥善保管好档案,培养存真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所要求具备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档案中记载的人类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各个领域,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从事这一工作并担当起档案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作为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既宽广又深厚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底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基础知识
档案人员应具有的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政治、哲学、历史、地理、外语等知识;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熟悉和掌握档案的形成特点,从而正确揭示档案内容并用简练准确的文字加以表达,以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2.2专业知识
档案人员应系统学习和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一方面,用档案学理论指导档案工作实践,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档案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认识,并不断总结、补充、完善档案学理论。目前档案学理论主要可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理论档案学,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术语学、比较档案学、档案法规学、档案信息论、档案事业史等;二是应用档案学,包括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管理自动化基础、电子文件管理等。
2.3相关知识
档案工作涉及范围广泛,知识门类繁多。档案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一些学科之间存在理论方法指导、技术手段应用等交叉、分化与融合。任何学科都不能孤立地、封闭地自我发展,而是彼此之间呈现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趋势。
3.档案人员的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要手段,即通常所说的完成一定活动所需的本领。档案人员的工作技能是实现档案人员与档案资源结合的必然途径。档案人员通过掌握和运用各种工作技能,以体现档案管理活动的业务内容和知识水平,使档案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一般来说,档案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的基本能力:
3.1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是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也是档案管理和提供服务工作的必要工具。档案人员在各项档案工作中都需要运用文字进行相关文体的写作,因此,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3.2信息开发能力
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信息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档案人员应当具有敏锐的信息观察能力和充分的信息开发能力,善于获取、评估、加工和利用信息。
3.3沟通协调能力
档案部门是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主要部门之一,档案人员是档案部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重要“窗口”,肩负着沟通、协调与密切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关系的“历史使命”。
3.4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在档案领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档案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思维方法,运用新的管理手段,掌握现代化办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5综合分析能力
档案人员面对浩如烟海,杂乱无序的档案信息,面对利用者错综复杂,千差万别的利用需求,要善于透过复杂现象快速加以识别,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也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凤仙.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研究.云南档案,2009-09-20.
[2]黄项飞:《档案馆走向开放》,《北京档案》,2005年第5期
[3]傅華:《档案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中国档案报》,2008年11月26日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素质是一个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的综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档案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档案人员从事档案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等。
1.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对一定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具有的在该职业活动中应当自觉遵守的一定的、特殊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1980年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公布了《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反对不合理的对利用者的限制,忠于与档案捐赠者达成的协议,本着乐于助人的态度礼貌地回答利用者提出的问题,鼓励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资料,鼓励研究同一种资料的利用者互相通报,协助利用者互通情报。档案工作者之间应经常交流知识、经验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际档案大会1996年通过的《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精神,我国档案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1忠于职守
就是要求档案人员维护国家、集体及公民个人合法权益,捍卫国家法律的尊严,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细致,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档案工作;要坚持真理,埋头苦干,发扬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尽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
1.2热心服务
就是要求档案人员全心全意地主动为利用者提供服务,要想利用者所想,急利用者所急,尽量节省利用者时间;要面向国家、面向社会,广泛地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要博学思进,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并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3严守机密
就是要求档案人员树立保密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坚决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要建立健全有关保密的法规制度,督促利用者并自觉按照保密规定在许可范围内提供利用;要妥善保管好档案,培养存真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所要求具备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档案中记载的人类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各个领域,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从事这一工作并担当起档案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作为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既宽广又深厚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底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基础知识
档案人员应具有的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政治、哲学、历史、地理、外语等知识;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熟悉和掌握档案的形成特点,从而正确揭示档案内容并用简练准确的文字加以表达,以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2.2专业知识
档案人员应系统学习和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一方面,用档案学理论指导档案工作实践,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档案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认识,并不断总结、补充、完善档案学理论。目前档案学理论主要可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理论档案学,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术语学、比较档案学、档案法规学、档案信息论、档案事业史等;二是应用档案学,包括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管理自动化基础、电子文件管理等。
2.3相关知识
档案工作涉及范围广泛,知识门类繁多。档案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一些学科之间存在理论方法指导、技术手段应用等交叉、分化与融合。任何学科都不能孤立地、封闭地自我发展,而是彼此之间呈现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趋势。
3.档案人员的工作技能
工作技能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要手段,即通常所说的完成一定活动所需的本领。档案人员的工作技能是实现档案人员与档案资源结合的必然途径。档案人员通过掌握和运用各种工作技能,以体现档案管理活动的业务内容和知识水平,使档案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一般来说,档案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的基本能力:
3.1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是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也是档案管理和提供服务工作的必要工具。档案人员在各项档案工作中都需要运用文字进行相关文体的写作,因此,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3.2信息开发能力
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信息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档案人员应当具有敏锐的信息观察能力和充分的信息开发能力,善于获取、评估、加工和利用信息。
3.3沟通协调能力
档案部门是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主要部门之一,档案人员是档案部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重要“窗口”,肩负着沟通、协调与密切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关系的“历史使命”。
3.4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在档案领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档案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思维方法,运用新的管理手段,掌握现代化办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5综合分析能力
档案人员面对浩如烟海,杂乱无序的档案信息,面对利用者错综复杂,千差万别的利用需求,要善于透过复杂现象快速加以识别,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也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凤仙.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研究.云南档案,2009-09-20.
[2]黄项飞:《档案馆走向开放》,《北京档案》,2005年第5期
[3]傅華:《档案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中国档案报》,2008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