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下的政府研发资助策略

来源 :中国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在申请研发资助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策略性创新释放虚假信号,将自身伪装成高创新能力企业,而处于信息劣势的政府难以识别其真伪。本文考虑这种逆向选择行为,构建一个包含创新引领者和创新追随者的两阶段模型,探究企业进行策略性创新的条件并提出两种政府应对措施,即信号甄别和差异化资助。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下,高研发资助鼓励创新追随者开展策略性创新。两种应对措施中,信号甄别仅能限制却无法消除策略性行为,而差异化资助则打破了策略性创新条件,鼓励创新追随者开展实质性创新。因此,在政府信号甄别精确度不高的情况下,实施差异化
其他文献
《分析化学》教学中体现了较强的实践性,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分析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始终在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是《分析化学》中的重点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1面向203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当前,我国正在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2035年是其中的重要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认为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人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政策的推进,催生了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3000
我国经济已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切实提升创新能力。面向2035年,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是助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实
1面向203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栖息地——创新生态系统的城市模式以知识生产、扩散和传播为目标的创新空间,作为基于知识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了知识密集型网络的空间集聚,并
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创新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数据资源作为一种新的要素投入,因其流动性不受地理空间限制,正在成为重构全球
伦理评价是专利制度运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利制度践行“科技向善”倡议的重要机制。公序良俗原则和伦理例外规则为专利伦理评价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
本文借助中国2008—2018年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与宏观层面的财政科技支出变量,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支出—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关系。与既有研究不同,本文进一步嵌入地方政府行
1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1科技创新环境亟待改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尚待改善,受到市场信誉以及渠道环境等的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