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學中,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从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出发,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希望生活化教学元素在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可以充分开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儿童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生的自律意识通常是不完善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阶段,此时他们还无法针对某一行为做出准确的道德判断。想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必须借助教育的手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是学生的道德教育,想要学生精准地理解与运用该课程的知识,就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相关教育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尽力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把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在学习过程中将教材资料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使得二者相辅相成。总的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将生活实际教学作为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以实现道德与法治层面的自我升华。
   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道德发展的轨迹是有迹可循的,他们道德的发展是从无规律到他人束缚,再到自我束缚,最后自由的一个过程。目前阶段,小学生正处于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受到自身逻辑思维和知识经验的限制,缺乏对社会现象有准确认识的必要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形成对道德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能力。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能够通过具体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对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道德内涵的正确认识。同时,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感受来判断社会现象,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路线。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道德生活和法治生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实现教学生活化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实际融入课程。例如,在“生活的规则”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规则,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被哪些规则束缚,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具体向学生介绍规则的定义,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设置这些规则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如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则的。最后,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印象,清楚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违反规则的,这切实反映了道德和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2.制定明确的生活化教学目标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小学生介入互联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介入的年龄也越来越低,不少小学生学习不精通,对互联网却洞悉一二。而互联网文化对小学生“三观”形成的影响却是双面的,一旦学生被互联网中传递的消极信息影响,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的伤害都是致命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定义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并立足现实生活,基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道德理念,结合社会实际,确立合理、科学的人生教学目标。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使教学内容本身更加有趣和科学。但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用语过于官方,与学生实际生活差距大的问题,学生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不能很好地被激发。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能仅仅以教学材料为参考,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解决选择的教学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距大的问题。以“不做‘小马虎’”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本章的教学目的是列举“马虎”这个不良生活习惯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采用传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告诉学生不应该“马虎”,不仅无法让学生意识到这种习惯在生活中的负面影响,预期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完成。所以,教师可以课前搜集一些与“马虎”有关的视频材料或者图片材料作为案例,给学生展示别人因为“马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让学生回忆与反思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因为“马虎”带来的麻烦,让学生在思考中真正领悟“马虎”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他们自觉地改变生活习惯。
   总之,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增强上进心,笃信理想,逐步培养他们成为良好公民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敬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20(30):62-63.
   [2]周俊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求学,2020(28):19-20.
   [3]王建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
其他文献
《迷娘》以迷娘作为主人公,将迷娘与威廉的爱情故事作为贯穿整部抒情歌剧的线索,由托马创作的三幕抒情歌剧。歌剧的序曲、背景音乐、人物唱曲、舞曲均需要使用钢琴进行伴奏,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音乐作曲技术手段自身的演化,艺术文化发展到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人们便对音乐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作曲家在完全建立于作曲技法理论框架体系的基础
盐工号子作为“千年盐都”四川省自贡市特有的一种地区性民歌体裁,在盐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本文旨在探究盐工号子的形成、分类、音乐审美特征及保护传承,以此来引起更多的音乐家和社会各界对盐工号子的关注、研究,以达到在现代生产方式下更好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这一艺术形式。
摘 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势非常严峻,“教”与“学”分层严重,测试成绩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重点关注这一问题,剖析原因,以求解决之道。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教学;策略;培训   由于数学本身的属性,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对学生而言都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缺乏趣味性,导致许多初中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数学不好学,学也学不好
摘 要:随着多媒体的进步,就小学教育而言,需要注重对现如今教学工作的审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并有机融合数学知识,获取可观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工作人员来讲,这也是需要面对的课题。基于现如今素质教育的进步,要科学利用多媒体,主动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以提高数学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伴随教学理念的全方位变革,以教育领域来分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利用,
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对创业的正确心理认知教育环节弱化的问题,以辽宁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基于大学生创业恐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分析导致大学生产生创业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提出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并结合课程学习、项目模拟、案例分析等学习方式对创业恐惧教育课程加以设计。
本文以舒伯特及其作品《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为研究对象,通过借助相关文献和学科类资料,并结合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作曲家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进行梳理,对这首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和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摘 要:线上学习成为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线上学习存在问题,学习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网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线上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网络是线上教学的媒介。线上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了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信息和强大灵活性的优势。在过去,线上课堂被用来作为课程的延伸和知识扩展的一部分。这种模式的转
摘 要:近年来,农村学困生问题严重,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农村初中教学为例,根据农村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在农村初中减小两极分化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两极分化;减小策略   从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来看,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学生身边的资源,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南音,又称“弦管”,其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9月30日将其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流行于闽南区域,还在港澳台、东南亚的闵籍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