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火星”的小姐姐太飒了

来源 :下一代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4日,“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的消息登上了热搜榜。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就要着陆数亿公里外的火星了!瞬间感觉,我们离宇宙又近了一步。而在这项人类壮举背后,90后女孩鲍硕功不可没。作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40年来首位女总调度,她正是对“天问”发号施令的人。为了“追火星”,她每天只睡4小时,却一不小心红出圈,成为许多年轻人推崇的“90后标杆”“正能量之星”!
  从好奇宝宝,到“萌新”女总调度
  1992年,鲍硕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妈妈在首钢当工人,爸爸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父母学历不高,小时候能带给她的影响,就是以身作则地影响女儿,做个吃苦耐劳、善良正直的人。
  青春懵懂的少女时期,鲍硕情窦初开,也曾大胆追求过自己喜欢的男同学。“但因为没追到,就经常在夜里望着星空发呆,继而就开始对‘追’星星,‘追’月亮感兴趣了。”女孩幽默解释说。
  十多岁时,鲍硕就望着夜空中的月亮,思索着上面会不会有火山和水,乃至有没有生命存在?浩瀚无垠的宇宙,还有比地球上的沙粒都要多的茫茫星球,渐渐对鲍硕产生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吸引力。她开始在父母支持下购买相关书籍,订阅天文探索类的杂志……
  基于对星空的好奇,鲍硕长大后很羡慕宇航员的工作。高中毕业后,成绩出色的她就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走出校门,鲍硕未能如愿当上女宇航员,却成为了一名航天人。刚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那会儿,她从事调度工作,主要是给航天器发送指令,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鲍硕和同事们,平时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多线程的并行处理器”。很多时候电话和上级调度命令同时响起,就很考验她对流程的把握和应变能力。能够有效预判即将发生的事情,才知道现在是应该回答对方一句“明白”;还是停下目前所有的事情,去优先处理另一项紧急事务。
  从一个学习和模仿前辈、自己私下加倍练习的“萌新”,到后面可以逐渐独立组织各岗位完成工作的“女调度”,鲍硕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调度“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运行的工作经历,则让她更加成熟老练。
  这时,每当她看见前辈们对全球几十个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声传“天地”,号令“八方”,神气活现的样子,心里就十分羡慕。也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在这个职位上“耍耍帅”!
  工作四五年之后,因为鲍硕心思缜密,专业过硬,航控中心真的把总调度这个关键岗位安排给她去做,结果姑娘却差一点“怂了”。
  2019年操控“嫦娥四号”巡视器,是鲍硕首次站到总调度的岗位上,也是她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响彻整个航控大厅!作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40年来的第一位女总调度,当时她心里有点发颤。虽然已经在底下练习了无数次,摸到话筒时,却还是紧张到差点失声。终于发出相关指令后,同事的一句评价,却让鲍硕差点崩溃:“你传达指令怎么还带娃娃音啊?”
  “娃娃音”让调度命令听起来不那么严肃,此事不容小觑呀,弄不好可能会扰乱同事们的正常工作!
  “哦?那我就改掉!”鲍硕下意识捏了捏拳头,咬牙表态。
  “嫦娥”與“天问”,全听她指挥
  她开始翻看前辈们的录像,模仿他们怎么干净利索地发布指令,并尽量压低自己的嗓音,把说话节奏放慢……
  记不清经过多少次的刻意练习之后,鲍硕的声音变了。她往调度台上一坐,整个人气场都不一样了。
  把娃娃音变成沉稳的女声,算不上什么太艰难的任务。可接下来还要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指挥官,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它要降落到月球上,还要从月球表面带回土壤,探测任务比“嫦娥四号”的难度提升不少,鲍硕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
  “每一条发往月球的命令,只要几秒钟就能到达,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更改,必须一次成功,百发百中。”为了保证不出差错,鲍硕不断苦练本领,并要在工作中一丝不苟。
  首先,她要掌握成千上万条调度指令,还要明白各个系统的运行环节,了解飞行器的最新状态等等,这海量的学习内容,让鲍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段时间,我这个新手总调度,甚至都有点干不下去了。‘嫦娥五号’的状态太多、新挑战不断,自己压力很大,觉得再努力都学不完。”鲍硕陷入了焦虑,她害怕因为自己的失误让整个计划失败。越是这样,学习和工作状态就越不佳。
  这时,鲍硕就告戒自己:“挺住,一定要战争困难和挑战!你是第一个出现在这个岗位上的女生,必须开个好头!”
  每当情绪快要崩溃的时候,鲍硕一下班就去跑步。让身体的劳累,迫使脑袋不要再去想工作的事情,这样她就能暂时放松下来。户外运动和听相声,是鲍硕缓解压力的两大方式。
  “嫦娥五号”计划在月球表面工作48小时,鲍硕想着自己得适应这个时间差,要在最重要的环节时刻保持清醒。于是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调整睡眠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刚开始的时候,也逃不过头昏脑胀的折磨,但慢慢地,鲍硕就适应了这种强度的作息。女孩还不满足,任务前两周,她干脆两天睡一次觉。“想试试看,能不能在少睡的情况下也保持思路清醒。”多出来的时间,鲍硕用来查看相关资料。
  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换来了比预想还要好的结果。“嫦娥五号”月面初始化、钻取、载荷工作、表取、国旗成像,各个环节都与地面远控配合紧密。月表取样工作,甚至还比预计时间快了7个小时!
  在这项重大调度工作中,鲍硕业务熟练、口令准确、遇事不乱,身边的人都称这个92年的姑娘“不简单”!
  鲍硕至今记得,当时她身为航天人的骄傲和激动:“那天我们真的通过远程指挥‘嫦娥五号’,挖到了宝贵的月球土壤样品!”
  圆满完成探月任务后,鲍硕很快又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新任务    命令“天问一号”飞向火星!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出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而推开了我国探测行星的大门!   鲍硕工作的北京航控中心,作为指挥调度、分析计算、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堪称“天地之间的唯一纽带”,也是“玉兔”“嫦娥”“天问”等中国太空探测器的“大脑”。所有信息都在这里汇集,一切指令都从这里发出。身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总调度、90后航天女工程师,鲍硕工作的重要性和压力可想而知。
  拒做“90后网红小姐姐”,为国出力不分年龄
  “我是北京,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23时00分00秒实施深空机动控制!”坐在调度中心的鲍硕,袖子拉到了手肘,先后对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同事们,以及火星探测器“发号施令”。一如她之前指挥“嫦娥号”飞向月球时那样沉稳干练,看上去又酷又飒!
  “深空机动控制”是挺专业一个词。说简单点,就是控制火星探测器的发动机,在2900万公里外的太空点火约八分钟的时间,使“天问一号”能够进入预定轨道,与火星交汇!
  怎么让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这得让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测站和地面系统,差不多近百个点站协同合作。鲍硕的工作就像根“绳子”一样,串起所有站点,让他们默契地配合,完成每一次的目标,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这么多站点,都听这个92年女孩的指挥,这也太威风了吧。
  其实这份工作也很考验人的,每个站点都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鲍硕协调处理。有时候电话刚放下,铃声又响了起来,她都是一路小跑着,处理各种事情。
  鲍硕说,给“飞天神器”发号施令看似很酷,其实这背后是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为指挥调度的每一个动作和指令,都可能会影响航天器的安全,关乎探测任务的成败!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环绕火星获得成功,成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月24日,它又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顺利进入火星停泊轨道,我们真的离火星探测越来越近了。目前“天问一号”上的仪器都已经开始工作,它们会拍下着陆前的影像传回地球,预计今年5、6 月份,“天问”就会正式降落到火星上。
  随着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布于世,并登上热搜,90后姑娘鲍硕也成功“出圈”。看到她的短新闻后,不少网友惊呆了。92年的女孩?指挥火星探测器?!“这小姐姐实在太飒了,建议原地出道!”“这才是该追的星!”
  一不小心,这位“追火星的90后女孩”,变成了年轻人崇拜的榜样。其实在生活中,鲍硕和普通的90后没啥不同。工作虽然忙碌,严肃起来也会和同事就一个问题争论到脸红脖子粗,但私底下她也是一个会用美颜相机自拍的萌妹子,还是帅气相声演员张云雷的铁粉儿,手机里有不少偶像的照片。
  在鲍硕心里,当一个航天人真是件特别“潮”的事。但唯一的缺憾是无法多陪父母,虽然家距飞控中心也就40公里,但她每年回去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春节前,她给父母买了年货后,匆匆返回了岗位,临别时只能俏皮又无奈地对父母说:“我的工资卡随便刷哈!”
  她和同事们一样,从年头到年尾,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大家毫无怨言,却会对家人心怀愧疚。
  得知网友们称赞她为“90后标杆”,鲍硕含笑摇头说:“不敢当,别给我乱贴标签呀,为国出力不分年龄。”
  这就是“追火星”的小姐姐    鲍硕!
其他文献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的十九大精神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红色教育,就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红色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对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建设水平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他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转化学困生有着独特的方法,不可过急,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找办法,就一定能够有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物理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多、符号多、运算法则多,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这就造成很多学生
期刊
摘要:针对东莞市高校校园环境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对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积极主动地引导师生追求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提升体育文化在现实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文化;体育  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灵魂,它直接决定学校建设的质量与定位,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体育教育的范畴中,它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与终身体育的培养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
期刊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具有行政管理和服务双重属性。但是目前实际情况是教学和学术是服务于行政的。之所以产生教学和学术服务行政管理的情况,是由高校过度行政化,高校行政管理的管理属性比重大于服务属性造成的。为了更加适应学校发展,促进教学和学术发展,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属性亟待强化。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服务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属性亟待强化  高校行政管理对外而言是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
期刊
当今社会,智能手机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的工具:电话沟通,线上交流,阅读浏览,上课办公,办事预约,网上购物……真可谓一机在手,世界畅游。缺少了智能手机,绝不仅仅是失去了这些便捷,有时甚至是关闭了融入社会的大门:办不了健康码,你乘不了车;扫不了二维码,你付不了款;输不了认证码,身份都无法确认……现代科技,可以为我们搭建一座座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也可以将我们严严实实屏蔽于现代社会之外。  对此,你有
期刊
摘要:“我喜欢过年,过年爸爸妈妈就能回来,我也不喜欢过年,过了年,他们就走了。”[1]这是一个留守儿童作文中的一句话。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少家庭夫妻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给老人照顾,或者寄养在亲友家中,甚至由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有偿机构以全日寄宿的方式托管,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普遍。双亲留守儿童比单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加突出。这些“留守儿童”一大部分出现了:在行为上缺少管束,情感上缺乏关爱,从而造成孤
期刊
长葛市“五老”宣讲进基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大力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教育学生、青年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长葛市关工委组织了多次“五老”宣讲党史进基层、进校园活动,近日,长葛市关工委主任岳广亮带领“五老”宣讲团一行分别来到长葛市坡胡镇二十二中、石象镇丁锁村留守儿童之家、大周镇青创平台、第十六中学、第五中学、和尚桥镇新张营移民村小学、颍川路学校、河南森源重工
期刊
摘要:“孝老爱亲”研究的主体上体现两个方面:学生和家庭,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育人的大效益。文章提出了家校联动,共同培养学生“孝老爱亲”品格的机制,对于小学开展德育活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孝老爱亲;家校联动;机制;构建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也就是说,对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学校,我们真诚地需要家庭能够有效参与到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之
期刊
摘要:在新任务与新形势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一定的挑战与困难,高职院校合理对思政课进行改革为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开展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意见。  关键词:教学改革;思政课;新时代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各大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动装置艺术也在近几十年中不断的进步着。这种互动装置艺术为装置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不断的将前沿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其中。互动多媒体的技术能够让观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有助于加深观众们的感知与体验。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互动装置艺术的设计特点,它有哪些表现手法,并通过国内外知名的案例,探究如何设计互动装置艺术作品。  关键词: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设计  近些年,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