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阶段性教育管理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和其他专业不同的特质。根据其主要特点的研究分析,并且通过不同的阶段进行对比研究;高校体育类学生在工作中的不同岗位,不同阶段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具体的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符合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阶段性的教育和管理提出相对合适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 阶段性 教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201-01
  体育类的学生由于其专业性的原因,导致在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所不同,包括性格、理念、习惯、学习态度等。在不同的阶段表现的也有所不同。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人才。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体育类学生的各个特性,因材施教培育出相关专业的人才。
  一、高校体育类学生的共同特点
  1.文化素质方面
  高校中体育类学生由于其学科的特点,导致其肢体运动的时间相对较多,占据了文化课程的时间。和其他专业相比较,高校体育类学生的文化课程成绩普遍偏低。这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由于某一个单独的个体所造成,是体育类专业特有的课程现状所造成的。
  2.行为方面的特点
  由于体育类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大多数时间都处在运动的状态,导致大部分的体育专业的学生都属于外向型。活波、好动是他们共有的特征。生活中为人豪爽往往不拘小节,也不会过分的在乎细节,包括语言和肢体上的。情绪情感方面同样也是易冲动易怒型,自控能力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弱,这些都是体育专业学生共有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知道,体育专业的学生可能会经常犯错误,但是由于其精力充沛,所有可塑性比较强,很容易教导并且能够改正。
  3.心理素质方面的特点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区分,大多数应当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心理特征一般表现为:勇敢、果断、好动、易怒、情绪化、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性格直爽;相对来说缺点就是纪律性、积极性、耐心程度、自控能力都比较差;体育来专业的学生日常的训练强度较大,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性格,但相对来说还是有不够成熟,表现出来种种问题。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阶段性的特征
  1.入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一年级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学生活。同时对未来也没有很清楚的认识,没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更是比较薄弱,处在懵懂期。
  2.专业学习阶段——二、三年级
  度过了懵懂期,就步入了专业的学习阶段;学生们已经开始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學习专业课的同时,也开始研究着过自己的生活。有的开始参加大量的课外活动,有的开始逃课。
  3.就业阶段——四年级
  到四年级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准备工作就业的问题。课程安排已经相对较少,时间相对较宽松。但大多数时间都被安排在就业工作方面。积极性主动性都比较高。
  三、加强体育类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1.一年级阶段管理教育对策
  在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刚刚步入新环境,要注重学生的适应性教育。以引导和辅导为主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和常规教育,在这个阶段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以后培养健康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准备工作。
  2.二、三年级阶段管理教育对策
  在这个阶段,要开始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培养和成长教育。同时要结合这个阶段专业的特点,辅导学生建立起健康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意识,教会他们主动学习、主动进步以及自我反思的态度和能力。
  3.四年级极端管理教育对策
  在这阶段要注重学生的就业培训,为其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铺垫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起步入社会的自信,无论从心理还是专业能力方面。对于有难处的学生应当给与特殊照顾,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四、总结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身由于环境和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影响,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针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制定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同样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为他们所处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所面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同,不光是一味地给予帮助,更多的是辅导他们学会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芳. 地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攻击性倾向及教育对策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李华伟(1977-),男,汉族,河南淮阳人,体育学研究生,讲师,长期从事体育学教学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150-02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然而,纵观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却恰恰忽视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各国合作交流愈发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得到广泛应用。英语作为一种交流语言,听和说在交流沟通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当今,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能力已成为学生需掌握的必备技能。本文将以高中学生为学习主体,浅谈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不同方法。  【关键词】英语 听说能力 提高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1
期刊
【摘要】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基于对当前小学数学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小学数学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结论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142-02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一直是其他各
期刊
【摘要】高中地理根据学科特性和育人价值,把核心素养归纳为四个要素:①人地观念、②综合思维、③区域认知、④地理实践力。如何在新时期地理课堂中大力倡导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地开发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过程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深入调查、分析整理和仔细推敲,把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结合课堂所学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升华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内化为地理实践力,突出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
期刊
【摘要】探讨破冰课程的设计及其在气象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和意义,以期为推动气象教育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破冰 培训 气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168-01  破冰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活动中的培训方式,其目的是打破初次相识的学员之间的隔膜,尽快拉近学员关系,激发学员参加培训的兴
期刊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下数学教学是现实的需要,教育者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成了现在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成了教育者当前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冲击 需要  【中图分类号】G434;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144-02  一、提起运用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的缘起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
期刊
【摘要】本文是“以人为本”的生命化教学来关心及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发掘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并把创新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进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教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在互动时不拘束、大胆、善于探索,这样可以摆脱旧思维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 生命化 潜能 乐趣 良师益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导入科学史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的探索欲,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将生物科学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作几点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 高中生物教学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创新与创业相分离,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困境。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骨干和先进分子,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完善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带动创新教育的发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本文探析了利用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
期刊
【摘要】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丰富的信息越来越能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明显。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探索了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 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184-01  根据中国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