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是比巧妇无米更难的事。将难为之炊做成做好的具体办法如下。
一、“聚粮找米”
在三年级第三个单元的作文习作中,笔者就改变了习作教学的方式,在布置了习作任务之后,带着学生一起聚“粮”找“米”。
习作的题目是“秋”,具体的做法是巧妙地设置几个与写作相关的问题:
1.一年有四季,是哪四个季节?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依次来描述一下这几个季节的特点?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各个季节有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更为明确突出地把握秋季的特点,并把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板书。
2.今天我们要写的是“秋”,同学们可以来谈一谈秋天里各种景物,如秋天秋地,秋山秋水,秋风秋雨,秋花秋实等等的特点吗?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一些带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的图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来描述,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板书。
3.在秋天里,同学们会做些什么事情,进行些什么活动?在做这些事情,进行这些活动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同学们回答得会比较活跃,比如放风筝、登山、野炊、摘野果、拾棉花等等都是他们的活动项目,感情的主旋律是“快乐”。
通过这几个问题,增强了同学们对秋天的了解,丰富了大家对秋天的感情,增添了学生写作的素材,这种通过聚“米”借“米”的方式做出来的虽说算不得是某一个学生的“饭”,但在他们初学始做、靠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的境况下,吃“大锅饭”还是未为不可的。
二、传方授技
1.让学生掌握作文的直观样式。学生并不知道他们天天读的课文就是作文。作文长得怎样?和人相似,它有头,有身子,有脚。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比喻,可以让学生知道作文大致的结构组成,在写作的时候就有所依据,而不是提起笔来乱写一气。
2.让学生掌握各个部分应该写些什么。在给学生确定各个部分的写作内容时,杜绝贪多务得,只要给他们大至地圈定一个相对具体的内容就够了。以“秋”这个话题为例,我们只要告诉他们各个部分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完成即可。第一部分:总写“秋”。写一写秋的气候特点,秋的景物特征及你对秋的感情。第二部分:分写“秋”。具体描绘一下秋天某种或某几种景物,景物的特点要与第一部分表达的感情一致;或详尽地叙述一到两件秋天里曾历经的事情,事情要很好地体现“秋”这个季节特征,以便扣住文题。第三部分:点题。可抒发对“秋”的感情,也可发表对秋的看法。文无定法,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教师不可无法,有必要给他们设个“圈”下个“套”。
三、输“电”送“气”
写作文时,如何给学生们必要的“电气”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1.通过教师当堂示范写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勇气。每次作文指导时,在带着他们寻粮找米、传方授技之后,笔者都会利用以上所搜及的材料和所讲的方法当堂作一篇文章,并将其板书下来。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勇气是生于对外在世界的信心,如果能通过教师这种轻松而又自由的写作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写作文的信心,进而增添他们不惧怕困难的勇气,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老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在作文评改时多提优点,少说缺点。良言一句暖三冬,鼓励性语言的宽容与慈爱,肯定性语言的赞赏与支持,都会让学生在作文求索之路上倍感温暖和欣慰。
输送“电气”这一举措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虽不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智力性因素,但都是作文写作中一个非常积极且活跃的部分,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去学去写,也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
虽说教学三年级的写作是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但只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注意方式方法,巧做巧为,就一定能把这顿“难为之炊”做好、做香!?笸(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第一小学 江西省德安县蒲塘小学)
一、“聚粮找米”
在三年级第三个单元的作文习作中,笔者就改变了习作教学的方式,在布置了习作任务之后,带着学生一起聚“粮”找“米”。
习作的题目是“秋”,具体的做法是巧妙地设置几个与写作相关的问题:
1.一年有四季,是哪四个季节?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依次来描述一下这几个季节的特点?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各个季节有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更为明确突出地把握秋季的特点,并把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板书。
2.今天我们要写的是“秋”,同学们可以来谈一谈秋天里各种景物,如秋天秋地,秋山秋水,秋风秋雨,秋花秋实等等的特点吗?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一些带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的图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来描述,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板书。
3.在秋天里,同学们会做些什么事情,进行些什么活动?在做这些事情,进行这些活动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同学们回答得会比较活跃,比如放风筝、登山、野炊、摘野果、拾棉花等等都是他们的活动项目,感情的主旋律是“快乐”。
通过这几个问题,增强了同学们对秋天的了解,丰富了大家对秋天的感情,增添了学生写作的素材,这种通过聚“米”借“米”的方式做出来的虽说算不得是某一个学生的“饭”,但在他们初学始做、靠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的境况下,吃“大锅饭”还是未为不可的。
二、传方授技
1.让学生掌握作文的直观样式。学生并不知道他们天天读的课文就是作文。作文长得怎样?和人相似,它有头,有身子,有脚。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比喻,可以让学生知道作文大致的结构组成,在写作的时候就有所依据,而不是提起笔来乱写一气。
2.让学生掌握各个部分应该写些什么。在给学生确定各个部分的写作内容时,杜绝贪多务得,只要给他们大至地圈定一个相对具体的内容就够了。以“秋”这个话题为例,我们只要告诉他们各个部分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完成即可。第一部分:总写“秋”。写一写秋的气候特点,秋的景物特征及你对秋的感情。第二部分:分写“秋”。具体描绘一下秋天某种或某几种景物,景物的特点要与第一部分表达的感情一致;或详尽地叙述一到两件秋天里曾历经的事情,事情要很好地体现“秋”这个季节特征,以便扣住文题。第三部分:点题。可抒发对“秋”的感情,也可发表对秋的看法。文无定法,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教师不可无法,有必要给他们设个“圈”下个“套”。
三、输“电”送“气”
写作文时,如何给学生们必要的“电气”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1.通过教师当堂示范写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勇气。每次作文指导时,在带着他们寻粮找米、传方授技之后,笔者都会利用以上所搜及的材料和所讲的方法当堂作一篇文章,并将其板书下来。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勇气是生于对外在世界的信心,如果能通过教师这种轻松而又自由的写作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写作文的信心,进而增添他们不惧怕困难的勇气,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老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在作文评改时多提优点,少说缺点。良言一句暖三冬,鼓励性语言的宽容与慈爱,肯定性语言的赞赏与支持,都会让学生在作文求索之路上倍感温暖和欣慰。
输送“电气”这一举措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虽不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智力性因素,但都是作文写作中一个非常积极且活跃的部分,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去学去写,也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
虽说教学三年级的写作是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但只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注意方式方法,巧做巧为,就一定能把这顿“难为之炊”做好、做香!?笸(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第一小学 江西省德安县蒲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