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maoel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期开始,我们特别约请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先生开设《永新月谈》专栏。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能循着朱先生的思路与足迹,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更加坚定地追求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领悟教育的幸福与真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拉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科学地制订区域教育规划,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既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严肃的课题,也是一个科学、专业的问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拥有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是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改革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纲要最初的题目为“发展规划纲要”,后来温家宝总理亲自加了“改革”两个字,也就是说这次的《规划纲要》和以往不一样,改革是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对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也有很重要的讲话,他指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领域的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建立充满活力的、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机制,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改革的蓝图已经初步描绘完成。《规划纲要》颁布已经一年多时间,我们的改革到底走得怎样?为什么有很多事情仍然推不动呢?我向认为,教育与管理的智慧,在于从制度中寻求发展的空间。同样的制度下,为什么有的人干得有声有色,有的地方做得如火如茶,而有的地方仍然是按兵不动、无所作为呢?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的地方教育改革风生水起,已经有教育的“解放区”之称,有的地方的教育恐怕还是一个“国统区”。
  我经常讲,一个教育局长的作用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就无所作为,就很小。反之,你如果全力以赴,大刀阔斧,就能够有所作为,就能够改变现状,就很大。所以,关键还是要有改革的勇气和智慧,要敢于开风气之先。教育改革不能等、靠、要。希望我们的教育局长拿出勇气和智慧来,与其埋怨,不如行动。我们缺少的是自下而上的民间的、草根的改革,所以,具备自觉的改革谋略和智慧是大前提。
  解决区域内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其重要内容。但是,全国范围的教育公平是通过一个个区域来实现的,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县,甚至一个乡。中国教育的水平如何、面貌如何、状态如何,中国教育能否真正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就取决于这一个个区域能不能做好。如果所有的区域都能够首先做到区域内部的均衡与公平。就像一个个的教育“解放区”建立了、我们教育的“新中国”就有希望了。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区也是从一个一个的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后解放了全中国。中国的教育也要走这样的道路,一个个解放下去,最后赢得全中国的教育解放。
  教育公平的问题,目前区域内部的公平是关键。坦率地说,区域之间的公平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像上海与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相比,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相差将近10倍,短期内实现东西部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很困难的。但是,实现一个区域内部的均衡,地方政府又是大有可为的,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我们不要埋怨制度,不要怨天尤人。一个教师,关起你教室的大门,你就是“国王”:一个校长,关起你学校的大门,你就是“国王”:一个局长,在你管辖的区域里面,你就是教育的“国王”。所以,在这样的教室、校园、区域里,多少你是能够说了算的,多少你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比如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走了一条效率优先的道路,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公平的问题。过去我们往往是重点投资一个学校。然后领导来参观,我们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教育从硬件到软件都是如此。所以,现在需要有意识地重新配置教育资源,要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认为有三件事特别值得去认真做。
  一是尽可能制定出区域教育标准。在一个区域内,所有的学校都应该有一个基本标准,保证所有的学校在一个标准的平台上。不应该有任何标准上的差别。生均教育经费、学校硬件标准,如学校的基本设施(体育设施、实验室设施、教室的设施等)配备全部标准化,教师的配备也应该实现均衡。
  二是组建教育集团,用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这是短期内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把差学校交给好的学校办,这是我们最早在苏州进行的探索,10多年以前我们在苏州就启动了薄弱学校改造行动计划。当时有很多学校不买账,说我们只会教好的学生,不会教差的学生。我认为,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好学校是能够帮助所有的学生共同发展的学校,有的时候是好学生成全了好学校。事实证明,组建教育集团是尽快缩短学校之间差距的有效办法,苏州、杭州等地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在全国进—步推广。
  三是用最大的精力去解决最薄弱的环节。管理学有一个木桶原理,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板有多长,而是看最短的这块板有多短。看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教育水平如何,也不是看你最好的学校有多好,而是看你最差的学校如何。所以,把最短的这块板加长,才是关键所在。当下。区域内部最短的板在农村,所以,要特别关注农村。我们的教育局长,能不能把每所学校都走一遍、把每一所村小都看一遍?把每一所农村学校办得和城市一样?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好局长。否则,你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局长。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注重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互动。让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教育、支持教育。
  教育的很多问题实际上并不在教育本身,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是需要以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为前提的。比如说,现在社会收入差距那么大,就是教育问题滥觞的根源。为什么考试竞争那么激烈?不就是为了上好大学嘛,上好大学不就是想找个好工作嘛。找好工作不就是想有一个好收入嘛。所以,妻有好工作、好收入的前提就是上好大学,而要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好初中、好小学、好幼儿园,就不能够输在“起跑线”上。教育的激烈竞争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的。为什么不能把全社会的收入差距拉得更小一点?在国外,技术工人跟一个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山楂海棠[Malus komarovii(Sarg.)Rehd]俗称山苹果,蔷薇科,苹果属。曾定名为薄叶山楂,归山楂属[Crataegus tenuifolia kom.]。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于长白山南坡,
郑州市二七区汉川街小学始建于1950年,毗邻二七广场德化百年老街。近年来,随着郑州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学校招收的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学校坚
随着耕作机械化的发展,在我省用五铧犁翻地的面积逐年增加,有的县每年要求翻地面积达到80%以上。在多年用木犁浅耕的基础上,用五铧犁深耕,打破了犁底层,加深了耕层,收到了增产
本刊讯2011年4月19日,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卫生部党组成员李熙与监察局副局长申红中一行赴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调研指导工作。
经过多年系统调查,分析了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影响病害流行的气象因素。在15℃以上呈现病斑,最适合发病的温度范围是20~24℃。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发病,在70%以下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日益增多,已经成为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四大致盲性眼病之一。笔者在临床治疗DR过程中,提出了DR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肝肾亏虚,气血不
杜洛克猪生长快,饲料转换效率高,与其它品种猪杂交可以明显提高胴体瘦肉比例。K.J.Drewry(1973)报道,杜洛克平均日增重863克,饲料转换效率2.89;大石有一(1974)报道,平均日增
修订后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明确要求: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里,正式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到了课程总目标的高度上来,使原有的“双基”成为“四基”。 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教学的目光紧盯在“双基”上,
期刊
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职业中,教师无疑是女性就业最具优势的岗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而在我国的城市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